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I C S6 5.0 2 0 .0 1
C C SB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 N/T5 3 7 7—2 0 2 1
仙人掌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s e u d o c o c c u s
n a k a h a r a i
G i mpe l
&
M i l l e r ,1 9 9 6
2 0 2 1-0 6-1 8发布 2 0 2 2-0 1-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 B/T
1. 1—2 0 2 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太原海关 、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
疫总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春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张丽杰、李惠萍、刘艳俊、魏春艳、李建光、郑春生、徐浪、江丽辉、高文娜。
ⅠS N/T5 3 7 7—2 0 2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仙人掌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仙人掌粉蚧 P s e u d o c o c c u s
n a k a h a r a i
G i mpe l
&
M i l l e r,
1 9 9 6的检疫和形态学鉴定
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植物携带的仙人掌粉蚧的检疫鉴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背孔 o s t i o l e s
一般2对,前背孔着生在前胸背板上 ,后背孔着生在第 6腹节背板上 。其形状如人眼 ,有2片孔瓣
(或唇瓣) ,瓣上有三格腺和毛 ,瓣缘有时硬化 。
3.2
腹脐 c i r c u l u s
位于腹面第 3腹节、第4腹节间,多为圆形 、卵圆形、长方形或沙漏形 ,常以局部角质化的狭窄硬化
框为界限 ,其数目和大小在不同种类的蚧虫中变化很大 。
3.3
刺孔群 c e r a r i i
粉蚧科蚧虫的一种特殊泌蜡构造 ,分布在背缘 ,由锥状刺 (或锥刺) 、三格腺和附毛组成 。通常体背
缘有1 7对或1 8对刺孔群 ,从前向后依次为 C1、C2…C1 8,即代表头部 4对(额对、眼前对或称触角对 、眼
对、眼后对) 、胸部6对(每胸节各 2对) 、腹部8对(每腹节各 1对) ,表述时通常用 “C+数字”的形式,如
C1 7表示第1 7对刺孔群 。
3.4
管腺 t u b u l a r
d u c t s
柱形或近柱形的腺体结构 。
注:
粉蚧中常见的有领状管腺又称领状腺 ,管腺开口处围有窄的环区 (领区) ;如管腺在开口处围有宽的环 ,并呈一
圈蘑菇状突起则称蕈状管腺又称蕈腺 。
3.5
盘孔 d i s k
po r e s
盘腺或孔腺 ,为蚧虫泌蜡腺的一种类型 。
注:
粉蚧中常见的有三格腺 、五格腺、多格腺、圆形孔、筛状孔等多种形状的腺体 。三格腺呈三角形或近三角形 ,其
内具3格;五格腺,大小介乎三格腺和多格腺之间 ,其中心1格,周围5格,呈五边形或近五边形 ;多格腺呈圆形 ,具1中
心格,周围多格 (6格~1 2格) ;圆形孔又称单孔或单孔腺 ,是一种微小 、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孔腺 ;筛状孔呈圆形具颗粒
状表面,状如筛。
1S N/T5 3 7 7—2 0 2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3.6
伴孔 d i s c o i d a l
po r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eye
位于眼周附近的单孔腺 。
3.7
肛环 a n a l
r i ng
肛门开口处的硬化环状结构 ,位于背末 。常为椭圆形 ,其上具有成列环孔和肛环毛 。
3.8
尾瓣 a n a l
l o b e s
肛环两侧的突出部分 。尾瓣端部具 1根长刚毛 ,称端毛。端毛基部腹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硬化片 、硬
化棒或硬化条 。
4 仙人掌粉蚧基本信息
4.1 粉蚧属概况
粉蚧属由 We s t w o o d 于1 8 4 0年建立,世界已记录 1 5 3种(B e n - D o v
2 0 1 5) ,世界性分布 。仙人掌粉
蚧属于真葡萄粉蚧复合种 P.
m a r i t i m u s
c o mpl e x,该复合种鉴定特征是眼旁具伴孔 。真葡萄粉蚧复合
种世界已记录 3 5种(V o n
E l l e n r i e d e r
&
Wa t s o n,2 0 1 6) 。
4.2 仙人掌粉蚧基本信息
学名:P s e u d o c o c c u s
n a k a h a r a i
G i mpe l
&
M i l l e r,
1 9 9 6
中文名称 :仙人掌粉蚧
分类地位 :半翅目 H e m ipt e r a,蚧总科C o c c o i d e a ,粉蚧科P s e u d o c o c c i d a e ,粉蚧属P s e u d o c o c c u s
We s t w o o d 。
传播途径 :该虫若虫可从受感染植株转移到健康植株 。卵及低龄若虫可随风 、雨、昆虫机械携带等
方式传播到健康植株 。卵及若虫也可随灌溉水流动而扩散 。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寄主植物及其产品 、栽
培介质和运输工具进行 。
仙人掌粉蚧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 A。
5 方法原理
依据仙人掌粉蚧雌成虫的形态特征 ,结合其分布 、寄主、传播途径及生物学特性信息 ,进行种类鉴
定。当取得若虫无法判定时 ,需饲养获得成虫 ,根据雌成虫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 。
6 仪器、用具和试剂
6.1 仪器
生物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 、水浴锅、烘箱、养虫笼、培养箱、冰柜。
6.2 用具
放大镜、剪刀、小刀、镊子、昆虫解剖针 、小毛笔、样品盒(袋) 、离心管、表面皿、载玻片、凹面载玻片 、
盖玻片、解剖刀、酒精灯、滤纸、标签。
2S N/T5 3 7 7—2 0 2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6.3 试剂
7 0%乙醇、9 5%乙醇、无水乙醇 、1 0%氢氧化钠 (或1 0%氢氧化钾 )溶液、冰醋酸、酸乙醇溶液 (冰醋
酸∶9 5%乙醇∶蒸馏水体积比为 2∶9∶9 ) 、酸性品红 (酸性品红 9 5%乙醇饱和溶液 ) 、二甲苯、苯酚-二
甲苯溶液 (苯酚∶二甲苯体积比为 1∶2) 、中性树胶 、乙醇-甘油保存液 (7 0%乙醇和甘油的体积比为
5 0∶1) 。
7 现场检疫
现场检查时应重点检查寄主植物根部 。虫体活动较少 ,体被有白色的粉状物 ,体缘有蜡丝 ,有时也
会有白色卵囊及其他混杂物 。如发现粉蚧虫样 ,用湿毛笔轻轻挑入装有乙醇 -甘油保存液的样品管 /瓶
中,或将虫体连同寄主一起取下 ,放入样品盒 (袋)中,加以标记 ,做好现场记录 ,送实验室进行鉴定 。样
品传递过程中 ,要固定好寄主 ,防止虫样被压损 。
8 实验室鉴定
8.1 若虫的饲养
若只发现粉蚧若虫时 ,应将若虫轻挑至寄主植物上 ,连同寄主植物一起放入养虫笼 ,置于温度 2 8
℃
±2
℃,相对湿度 (7 0±5)%的培养箱中 ,饲养至成虫后 ,再进行形态鉴定 。
8.2 标本制备
仙人掌粉蚧雌成虫玻片标本的制备参见附录 B。
8.3 粉蚧科雌成虫的主要鉴定特征
主要鉴定特征如下 :
— — —触角端节较其前节长而大 ,约呈纺缍形 ;
— — —背孔0对~2对,位于前胸背面及腹部第 6节背面;
— — —腹脐0个~5个,位于体腹面中区成 1纵列,一般1个,位于第3腹节、第4腹节间;
— — —背缘有一系列刺孔群 ,左右侧成对 ,基数为1 8对,可少至零 ,或更多;每对刺孔群由锥刺 、腺群
及附毛组成 ;
— — —体表常具有三格腺 。
8.4 粉蚧属雌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主要形态特征如下 :
— — —雌成虫初为椭圆形 ,成熟时常呈宽椭圆形以至圆形 ,体被有白色蜡粉 ;
— — —体毛细小 ,有时体背毛长过体节长度 ;
— — —触角8节,少数少于 8节;眼在其后之头缘 ,常有伴孔 ;
— — —腹脐常大 ,有侧凹,位于第3腹节、第4腹节间,但有的腹脐小或无 ;
— — —足发达,爪无细齿 ;后足基节 、腿节和胫节常具透明孔 ;
— — —背孔2对,发达,每瓣上有少数毛和三格腺 ;
— — —肛环位于背末 ,有内、外列环孔和 6根长环毛 ;尾瓣略显 ,腹面有或无硬化片 ,端毛长于环毛 ;
— — —刺孔群1 7对,有时或少几对 ,每对刺孔群有 2根锥刺(头、胸部或为 3根~4根) 、少数附毛和
1群三格腺 ,末对(有时包括末前对 )有时着生在硬化片上 ;
3S N/T5 3 7 7—2 0 2 1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 — —三格腺分布背 、腹面;多格腺一般限于腹部腹面 ,有些可扩及胸部腹面 ,甚至背面 ;
— — —蕈状管腺在体背常排成缘列 、亚缘列或亚中列和中列 ;管腺小形 ,一般在腹部腹面 ,有时扩及
背面;
— — —圆形孔存在 ,有时1个~2个分布在蕈状管腺边缘 ,有时靠近眼 ;
— — —无五
SN-T 5377-2021 仙人掌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05:38: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