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1.040
CCSO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5352—2021
纸制耐热材料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perfluorinated
and
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paper
heat-resisting
material
2021-11-22发布 202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广东德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子豪、刘莹峰、李春燕、王晶、李全忠、麦晓霞、肖前、郑建国、余建龙、关剑锋、
李丹、钟怀宁、邵秋荣、刘智明、黄彦俊
ⅠSN/T5352—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纸制耐热材料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测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纸制耐热材料中2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9种全氟和
多氟化合物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纸制耐热材料中36种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方法提要
将处理好的纸制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萃取液经浓缩和净化后直接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和气相
色谱-质谱/质谱共同测定。利用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峰进行定性,内标法定
量分析。
5 试剂和材料
5.1 甲醇:色谱纯。
5.2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的27种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标准品(参见附录A表A.1),纯度≥95%。
5.3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的9种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标准品(参见附录A表A.2),纯度≥95%。
5.4 1,2,3,4-13C4全氟辛酸(MPFOA)标准品,纯度≥98%。
5.5 十七烷酸甲酯-d33标准品,纯度≥97%。
5.6 2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标准品(5.2)各0.005
0
g
(精确至0.001
g),分别置于27个不同的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5.1)溶解稀释至刻度,混匀。
各溶液的浓度为50
mg/L。在4
℃下避光密闭保存。
5.7 内标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MPFOA(5.4)标准品0.005
0
g,置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
醇(5.1)溶解稀释至刻度,混匀。该溶液的浓度为50
mg/L。在4
℃下避光密闭保存。
5.8 27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混合标准中间液: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5.7)1.0
mL于同
一个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5.1)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为0.5
mg/L的混合标准中间液,4
℃
下保存,备用。
5.9 内标标准中间液:准确移取内标标准储备溶液(5.7)1.0
mL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
(5.1)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为0.5
mg/L的内标标准中间液,4
℃下保存,备用。
5.10 9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标准品(5.3)各0.005
0
g
1SN/T5352—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精确至0.001
g),分别置于9个不同的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5.1)溶解稀释至刻度,混匀。
各溶液的浓度为50
mg/L。在4
℃下避光密闭保存。
5.11 内标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十七烷酸甲酯-D33(5.5)标准品0.005
0
g,置于100
mL棕色容量
瓶中,用甲醇(5.1)溶解稀释至刻度,混匀。该溶液的浓度为50
mg/L。在4
℃下避光密闭保存。
5.12 9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混合标准中间液: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5.10)1.0
mL于同
一个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5.1)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为0.5
mg/L的混合标准中间液,4
℃
下保存,备用。
5.13 内标标准中间液:准确移取内标标准储备溶液(5.11)1.0
mL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
(5.1)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为0.5
mg/L的内标标准中间液,4
℃下保存,备用。
5.14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标准工作溶液的制备
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20
μL、40
μL、100
μL、200
μL、400
μL、1
000
μL的全氟和多氟类
化合物混合标准中间液(5.8)于6个10
mL容量瓶中,分别向其中加入100
μL
0.5
mg/L的内标标准
中间液(5.9),甲醇(5.1)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得到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的浓度分别为0.001
mg/L、
0.002
mg/L、0.005
mg/L、0.010
mg/L、0.020
mg/L、0.050
mg/L的标准工作溶液,经0.2
μm滤膜过
滤后,供液相色谱-质谱/质谱。
5.15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标准工作溶液的制备
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20
μL、40
μL、100
μL、200
μL、400
μL、1
000
μL的全氟和多氟类
化合物混合标准中间液(5.12)于6个10
mL容量瓶中,分别向其中加入100
μL
0.5
mg/L的内标标准
中间液(5.13),甲醇(5.1)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得到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的浓度分别为0.001
mg/L、
0.002
mg/L、0.005
mg/L、0.010
mg/L、0.020
mg/L、0.050
mg/L的标准工作溶液,经0.2
μm滤膜过
滤后,供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
5.16 有机相微孔滤膜:孔径0.2
μm。
6 仪器和设备
6.1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源)。
6.2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仪:配有电子轰击离子源(EI源)。
6.3 分析天平:感量0.1
mg。
6.4 可加热型超声仪:超声频率80
KHz
。
6.5 旋转蒸发仪。
6.6 移液枪:100
μL,1
000
μL。
6.7 容量瓶:10
mL,100
mL。
6.8 圆底烧瓶:100
mL。
7 试样的制备与处理
7.1 试样的制备
准确称取2.00~4.00
g纸制材料样品,将样品剪成2
mm×2
mm的小块,装入预先准备好的洁净
容器内,做好标记并标明日期。
7.2 提取、浓缩与净化
将7.1中得到的纸制材料样品置于洁净的50
mL旋盖瓶中,向其中加入50
μL
内标标准中间液
(5.9)和50
μL
内标标准中间液(5.13),加入40
mL甲醇(5.1)。温度在60
℃(±5
℃)密封超声萃取
2SN/T5352—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60
min,滤出提取液后用两个5
mL的甲醇对样品进行两次洗涤,合并洗涤液,在250
bar,50
℃条件下
运用旋转蒸发仪对提取液进行浓缩,使提取液浓缩至2
mL以下,转移至5
mL容量瓶中,甲醇(5.1)定
容至刻度,用0.2
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后供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进样测定。
7.3 空白试样
按照7.2操作处理的空白试样。
8 测定
8.1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条件
8.1.1 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18柱,柱长150
mm,内径3.0
mm,填料粒径2.7
μm或相当者;
8.1.2 流动相:
A:
水,B:
甲醇;见表1;
8.1.3 流速:0.2
mL/
min;
8.1.4 柱温:40
℃;
8.1.5 进样量:10
μL;
8.1.6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
8.1.7 离子模式:负离子模式;
8.1.8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
质谱参数见附录B表B1。
表1 梯度洗脱程序
梯度时间(min) A(水)% B(甲醇)%
0 90 10
3 80 20
4 55 45
5 30 70
11 15 85
18 0 100
19 25 75
20 50 50
21 80 20
24 90 10
8.2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条件
8.2.1 色谱柱:DB-5MS
UI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
8.2.2 升温程序为:初温75
℃(保持3
min),以30
℃/min升温至250
℃(保持0
min),再以50
℃/
min快速升至300
℃(保持5
min);
8.2.3 进样口温度:250
℃;
8.2.4 柱流速为1.0
mL/
min;
8.2.5 进样量:2
mL;
8.2.6 进样方式:脉冲不分流进样。进样脉冲压力:20.7
kPa,时间:1.5
min,到分流出口的吹扫流量:
100
mL/min,吹扫时间:2
min;
8.2.7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
质谱参数见附录B表B2。
3SN/T5352—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8.3 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按照8.1所列测定条件,对标准工作溶液(5.14)进行检测。以标准工作液中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
与内标浓度的比值为横坐标,以
SN-T 5352-2021 纸制耐热材料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测定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05:37: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