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1.040
O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5349—2021
硅胶耐热材料中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siloxane
compounds
in
silica
gel
heat-resisting
material—
GC-MS/MS
method
2021-11-22发布 202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晶、张子豪、李全忠、刘莹峰、周明辉、肖前、郑建国、关剑锋、李丹、钟怀宁、
彭莹、刘志文、林春梅。
ⅠSN/T5349—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硅胶耐热材料中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硅胶耐热材料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硅胶耐热材料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方法提要
试样经冷冻粉碎后,使用乙酸乙酯对硅胶样品中硅氧烷类化合物进行超声萃取,萃取液经旋转蒸发
浓缩后,过0.2
μm有机相滤膜,直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内标法定量。
5 试剂和材料
5.1 乙酸乙酯:色谱纯。
5.2 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标准品(参见附录A),纯度≥98%。
5.3 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标准品(参见附录A),纯度≥98%。
5.4 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各硅氧烷类化合物标准品(5.2)各0.010
g(精确至
0.001
g),分别置于21个不同的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5.1)溶解稀释至刻度,混匀。该溶
液的浓度均为1
000
mg/L。在4
℃下避光密闭保存。
5.5 内标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内标物标准品(5.3)0.010
g(精确至0.001
g),置于10
mL棕
色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5.1)溶解稀释至刻度,混匀。该溶液的浓度为1
000
mg/L。在4
℃下避光密
闭保存。
5.6 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混合标准中间液:准确移取各硅氧烷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5.4)100
μL于
同一个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5.1)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为10
mg/L的混合标准中间液。
4
℃下保存,备用。
5.7 内标化合物标准中间液:准确移取内标化合物标准储备溶液(5.5)100
μL到10
mL棕色容量瓶
中,用乙酸乙酯(5.1)定容至刻度,得到浓度为10
mg/L的内标准中间液,4
℃下保存,备用。
5.8 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50
μL、100
μL、250
μL、500
μL、1
000
μL、2
500
μL的硅氧烷类化
合物混合标准中间液(5.6)于6个10
mL容量瓶中,分别向其中加入500
μL
10
mg/L的内标标准中间
液(5.7),乙酸乙酯(5.1)定容至刻度,摇匀后得到含内标浓度均为
0.5
mg/L的硅氧烷类化合物系列标
准工作溶液,浓度分别为
0.05
mg/L、0.1
mg/L、0.25
mg/L、0.5
mg/L、1.0
mg/L、2.5
mg/L的标准
1SN/T5349—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工作溶液。
5.9 有机微孔滤膜:孔径0.2
μm。
6 仪器
6.1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有电子轰击离子源(EI源)。
6.2 液氮冷冻研磨粉碎机。
6.3 旋转蒸发仪。
6.4 可控温型超声仪(频率80
kHz)。
6.5 分析天平:感量0.1
mg。
6.6 移液枪:100
μL,1
000
μL。
6.7 旋盖瓶:带盖,25
mL。
6.8 容量瓶:10
mL。
6.9 圆底烧瓶:100
mL。
7 试样制备
7.1 试样的预处理
称取约2.00~4.00
g硅胶样品,将样品剪成5
mm×5
mm的小块,装入预先准备好洁净的冷冻粉
碎钢瓶内,用液氮冷冻粉碎样品,粉碎时间3分钟,直至将样品粉碎至100~200目颗粒大小的粉末状
固体。
7.2 试样的提取
称取2.0
g(准确至0.1
mg)7.1中得到的硅胶粉碎样品置于洁净的25
mL旋盖瓶中,加入20
mL
乙酸乙酯(5.1)和500
μL内标标准中间液(5.7)。温度在40
℃(±5
℃)密封超声萃取30
min,冷却至
室温后过滤,用两份5
mL乙酸乙酯(5.1)冲洗样品,合并洗涤液,转移至100mL圆底烧瓶,经55
℃,
250
bar
真空度条件下旋转蒸发浓缩提取液至5
mL,转移至10
mL容量瓶中,乙酸乙酯(5.1)定容至刻
度。经有机相滤膜过滤后供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进样测定。
7.3 空白试样
按照7.2的操作处理的空白试样。
8 测定
8.1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条件
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气相色谱-质谱/质谱分析的通用参数。设定的
参数应保证色谱测定时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参数参见附录B.21种硅氧烷类化
合物的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对和其他质谱参数参见附录表B.1。
8.2 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按照8.1所列测定条件,对标准工作溶液(5.8)进行检测。以标准工作液中硅氧烷类化合物浓度与
内标浓度的比值为横坐标,以对应物质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为纵坐标,单位以毫克每升(mg/L)
2SN/T5349—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表示,绘制标准工作曲线。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总离子流图参见附录C。
8.3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阳性结果确证
按照8.1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条件测定样品和标准工作溶液,如果样品的质量色谱峰保留时间与
标准品一致(参见附录D),所有选择离子对均应出现,则根据定性选择离子对的种类及其相对丰度比,
对其进行阳性确证。定性时,其相对丰度允许偏差不超过表1
规定的范围,则可判定样品中存在对应的
被测物。
表1 定性确证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 >50 >20~50 >10~20 ≤10
允许的相对偏差/% ±20 ±25 ±30 ±50
对标准工作溶液和样品提取试液依次进样,得到硅氧烷类化合物色谱峰面积,每个溶液平行进样两
次,计算峰面积比值的平均值。采用内标法定量。
8.4 空白试液测定
对空白试液(7.3)按照8.1~8.2
的步骤进行测定。
9 结果计算
试样中各种硅氧烷类类化合物含量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
各种硅氧烷对内标物的校正因子按式(1)计算:
f=Ai×Cs
As×Ci…………………………(
1
)
式中:
f———各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对内标物的校正因子;
Ai———标准工作溶液中内标物峰面积;
Ci———标准工作溶液中内标物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As———标准工作溶液中各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峰面积;
Cs———标准工作溶液中各种硅氧烷类化合物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试样中各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含量按式(2)计算
Xi=f×(Aj×Aj0)×Cis×V×D.F.
Ais×M…………………………(
2
)
式中:
Xi———试样中各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含量,
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
/kg);
f———各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对内标物的校正因子;
Ais———样液中内标物峰面积;
Aj0———空白样品中硅氧烷化合物峰面积;
Aj———样液中每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峰面积;
Cis———样液中内标物浓度,
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样液定容体积,
单位为毫升(mL)
D.F.———样品稀释倍数;
M———取样质量,单位为克(g)。
3SN/T5349—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10 定量限
本方法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中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D3P),四甲基四苯基环四硅氧烷(D4P)
和五甲基五苯基环五硅氧烷(D5P)定量限均为0.50
mg/kg,其他18种硅氧烷类化合物定量限均
为0.10
mg/kg。
11 精密度
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见附录E。
4SN/T5349—2021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附 录 A
(资料性)
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信息
表A.1 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信息
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英文缩写 CAS
No. 结构式
1 六甲基环三硅氧烷Hexamethylcyclotr
isiloxaneD3 541-05-9
22,4,6,8-四甲基环四硅
氧烷2,4,6,8-tetramethylcy
clotetrasiloxaneD4H 2370-88-9
3 八甲基三硅氧烷Octamethyltrisilox
aneL3 107-51-7
42,4,6,8,10-五甲基环五
硅氧烷Pentamethylcyclop
entasiloxaneD5H 616
SN-T 5349-2021 硅胶耐热材料中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05:37: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