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05 T/ZNZ 浙 江 省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学 会 团 体 标 准 T /ZNZ 069—2021 稻鳝共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 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farming of rice and rice field eel 2021 - 07 - 15发布 2021 - 08 - 15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69—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 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 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翰林、吕卫光、周文宗、季香云、王强、徐红星、郑宪清。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69—2021 1 稻鳝共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鳝 共育的定义、 稻田及田间工程建设、 稻田消毒与鳝种放养、 水稻施肥与日常管理,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以及 黄鳝防病与捕捞 。 本文件适用于稻田稻鳝生态 种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十)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SC/T 1135.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鳝共育Integrated farming of rice and r ice field eel 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黄鳝的生产方式。 3.2 沟坑占比 Percentage of the areas of ditch and puddle 稻鳝共育田块中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 (水稻种植面积 +环沟水域面积) 的比例。 此比例不大于 10%。 4 4稻田环境要求及田间工程建设 4.1稻田环境要求 4.1.1 稻田土壤 和周围水体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1607 和SC/T 1135.1 的规定,沟渠水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4.1. 2每块稻田面积在 5 亩(667㎡) ~10亩(667㎡)为宜。 4.2 稻田田间工程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69—2021 2 4.2.1 要求田埂高而牢固,四周用水泥板、聚乙烯网布作为护埂防逃墙,田埂宽 2 m,高 1 m左右(相 对于水平面) 。 4.2.2 进、排水口用混凝土砌好,架上 20目铁丝网或绢网,以防黄鳝逃逸。 4.2.3 在稻田四面均匀开挖未完全闭合的 种养环沟(见图 1), 沟上口宽2 m、底宽1 m左右, 沟深 60 cm~80 cm(水平面以下) ,面积占稻田面积 应不大于 10%;四面未闭合部分要留 5 m~10 m左右的空间利于机械 进出方便。 图1 稻田改造田形( a)与沟坑截面图 (b) 4.2.4 在种养环沟内按 “防鱼逃跑,生长快,净化水质效果好,利于鱼藏身 ”的标准选择水草,如水花生、 水浮莲等,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种养环沟面积的 1/3。 5 5稻田消毒与鳝种放养 5.1 稻田消毒 稻田在鳝种放养前半个月每 100 m2沟渠用生石灰 2 kg兑水泼洒消毒,保持水深 20 cm~30 cm。 5.2 鳝种选用 5.2.1 鳝种就近收购,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一般选择深黄大斑鳝 (Monopterus albus )。鳝种要求无病 无伤、体质健壮、规格相近,每尾重 20 g~30 g。 5.2.2 每亩(667㎡)放养鳝种 10 kg~50 kg 左右,20 kg以上应投喂饲料 。将鱼或蚯蚓绞成的肉浆按 20% 的比例均匀掺拌入鳗鱼饵料中投喂,投饲量为黄鳝体重的 2%~4%,同时可搭配放养鲫鱼、泥鳅、青虾 等,为黄鳝提供基础饵料。 5.3 鳝种放养 鳝种放养时用 10 g/t 聚维酮碘浸洗消毒 10 min。 6 水稻种植与管理 6.1品种选用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69—2021 3 选择通过审定的高产优质、 抗病害、抗倒伏的品种。 6.2 种植密度 推行宽行窄株,株行距一般为 30 cm× 15 cm 。 6.3 施肥 稻田施肥纯氮量应在 15 kg/667 m2~20 kg/ 667 m2,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用化肥。有机肥 以基肥方式施入,施用比例(以纯氮计)为 50%~100% 。 6.4 水分管理 坚持早期浅水位( 5 cm~10 cm) 、中期深水位( 15 cm~30 cm) 、后期按照水稻栽培常规水分管理 。 6.5 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查,观察黄鳝生长、防逃设施等情况,大雨天做好防洪、防逃工作,注意驱赶白鹭、 蛇等敌害。 7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7.1.1 抗病品种 选择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具有抗 /耐病性的品种 。 7.1.2 农业防治: 采取深翻土壤、打捞菌核 、药剂浸种消毒 、及时放水搁田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减少 氮肥的使用,适量增施磷肥和硼肥)等措施。 7.1.3 生物防治 可选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防治水稻纹枯病或稻曲病。 7.1.4 化学防治 应符合GB/T 8321. 10的要求,同时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的农药(附录 A)。 7.2 虫害防治 1.1.1 7.2.1 天敌利用 保护利用害虫天敌,在水稻前茬种植绿肥,为蜘蛛的避寒、隐藏、安全越冬提供栖息场所;田埂保 留适当数量的非禾本科杂草和种植大豆、 芝麻等植物,为蜘蛛迁入稻田提供廓道,并为寄生性天敌提供 补充营养。 1.1.1 7.2.2 诱杀 安装性诱剂诱杀螟虫。诱捕器高出水稻苗 20 cm~30 cm,诱捕器 每亩(667㎡)一个。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69—2021 4 7.2.3 化学防治 应符合GB/T 8321. 10的要求,同时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的农药 (附录 A)。 7.3 草害防治 稻鳝共育稻田通常采用物理防除为主,化学防除为辅的杂草防除策略。通过合理有效的耕作、农艺 措施、物理措施和生态调控措施等,降低田间杂草基数,确需使用化学除草剂时 ,应选择高效、环保、 低毒且对黄鳝生长高度安全的品种 (附录 A)。 8 黄鳝防病及 捕捞 8.1 黄鳝防病 稻田生态养殖黄鳝, 常见病有发烧病、 肠炎病和出血病等。 黄鳝病害 防治采用全池泼洒强氯精 0.3 g/t 水或生石灰 10 g/t水,每30 d施用 1次,强氯精和生石灰 交替使用。 8.2 黄鳝捕捞 8.2.1 采用深水条件下利用黄鳝栖息于水草的特性进行网抬收获。 8.2.2 用竹篾制成带有倒刺的鳝笼,内置新鲜饵料后,再用木塞或草团塞紧笼口,晚上 6点~7点,可将 笼子轻轻地放入稻田的沟坑中,每 4 m~5 m放一只笼子,待 1 h后开始取笼收鳝,而后每隔半小时收笼 1 次。 8.2.3 稻田收割以后,每年 11月~12月,先将稻田中的水排干,待泥土能挖成块时,翻耕底泥,将黄鳝 翻出拣净,按规格分开暂养,商品鳝暂养待售。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069—2021 5 附 录 A (资料性) 稻鳝共育模式农药选用推荐目录 表A.1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推荐目录 。 表A.1 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推荐目录 (第1页/共2页) 序号 产品名称 防治对象 1 30亿PIB/毫升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水稻稻纵卷叶螟 2 32000 IU/ 毫克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水稻稻纵卷叶螟 3 100亿孢子/毫升 短稳杆菌悬浮剂 水稻稻纵卷叶螟 4 15% 茚虫威悬浮剂 水稻稻纵卷叶螟 5 16% 甲维·茚虫威悬浮剂 水稻稻纵卷叶螟 6 10% 四氯虫酰胺悬浮剂 水稻稻纵卷叶螟、玉米玉米螟 7 200克/升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水稻稻纵卷叶螟、化螟、二化螟、 大螟、稻水象甲 8 40% 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 水稻稻纵卷叶螟、化螟 9 10% 阿维·甲虫肼悬浮剂 水稻二化螟 10 24% 甲氧虫酰肼悬浮剂 水稻二化螟 11 1%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湿性粉剂 ( 1.14% ) 水稻二化螟 12 50%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水稻稻飞虱、小麦蚜虫 13 25% 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水稻飞虱、小麦蚜虫 14 30% 吡蚜·噻

pdf文档 T-ZNZ 069—2021 稻鳝共育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ZNZ 069—2021 稻鳝共育技术规范 第 1 页 T-ZNZ 069—2021 稻鳝共育技术规范 第 2 页 T-ZNZ 069—2021 稻鳝共育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16: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