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442.6-2020 代替HJ442-2008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offshoreenvironmentalmonitoring Part6offshorebiologicalmonitoring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20-12-16发布 2021-03-01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i目次 前言............................................................................................................................................Ⅱ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的一般要求................................................................................................3 5生物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3 6生物样品分析............................................................................................................................5 7生物监测质量控制....................................................................................................................5ii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规范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质量监测,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可比性 和代表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8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浙江省舟山海洋生 态环境监测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后标准由下列十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 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第四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 第五部分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 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第七部分入海河流监测 第八部分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监测 第九部分近岸海域应急与专题监测 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 本标准作为修订后标准的第六部分,修订主要针对原标准中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的样品采 集、保存、运输、实验室分析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主要修订以下几方面内容: ——按照例行监测项目和其他监测项目对监测内容进行了规定; ——增加确定叶绿素a检出限的内容; ——用大型底栖生物定性和定量采样替代了原底上生物和底内生物采样。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废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天津市生态 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16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03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分析、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的生物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T17826海洋生物分类代码 HJ168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442.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 HJ442.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 HJ44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HJ442.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 HJ73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HY/T147.5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5部分:海洋生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 定期和定点(区域)分析与测定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因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反应并 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类别。 3.2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是一类自养型的浮游生物,多为单细胞植物,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体,能吸收光能和 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有机体(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硅藻、甲藻、绿 藻、蓝藻、金藻、黄藻以及藻类孢子等,它们是水域的主要生产者。23.3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生活于水层中被动地移动的细小动物统称为浮游动物。包括浮游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的翼足类和异足类、甲壳动物、毛颚动物、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以及其它门类中的 个别浮游种类等。按个体大小可分为巨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和微型 浮游动物。本标准中的大型浮游动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分别指使用GB17378.7浅水Ⅰ、Ⅱ 型浮游生物网采集到的浮游动物。 3.4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指个体很小、一般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辨认的许多类群的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类病毒、原生动物 及单细胞藻类。 3.5 群落结构communitystructure 是生物群落总体水平上的特征之一,也是群落一系列属性中最主要的一项。群落结构包 括营养结构、空间结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时间结构(昼夜节律和季节性分布)和物 种结构等各个方面。 3.6 优势种dominantspecies 指生态系统或群落中,数量多、出现频率高的物种。 3.7 种类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 以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及它们的相对多寡为衡量的指标,既包括群落中现存物种的数 目,也包括物种的相对多度(即均度),即群落内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寡和不均匀性。 3.8 均匀度evenness 反映群落结构均匀性的指数。 3.9 丰度richness 表示群落(或样品)中种类丰富程度的指数。 3.10 潮间带生物intertidalbenthos3生活在潮间带底表的植物和底表与底内的动物。 3.11 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 生活于水域底上、底内或接近于底上的动植物,统称为底栖生物。大型底栖生物是底栖 生物的一类,为不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 4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的一般要求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按HJ442.1相关要求执行;监测点位布设按照HJ730 要求执行;数据处理与数据上报按HJ442.2要求执行;评价与报告按HJ442.10要求执行。 国家确定的重要河口海湾和重点区域例行监测的生物监测频次为每年按枯、丰、平水期 进行3次,采样与水质监测结合;其他区域可根据监测条件和评价要求开展,如每年按枯、 丰、平水期进行监测或每2年选择同一水期监测1次。 例行监测项目包括浮游植物、大型浮游动物、叶绿素a、粪大肠菌群、大型底栖生物(定 量)。 其他近岸海域生物监测时间、频次等依据监测目的确定;其他监测项目一般包括赤潮生 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定性)、大型藻类、细菌总数和鱼类回避反应等。 5生物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 5.1采样层次 a)各监测项目采样层次参照GB17378.7和HJ442.3执行; b)微生物采表层样; c)叶绿素a、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采样层次同水质采样层次,参见HJ442.3; d)浮游植物定性样品、浮游动物样品采集离底2m垂直拖至表层; e)大型底栖生物采集按照GB17378.7执行。 5.2样品采样 a)各监测项目样品采样按照GB17378.7准备和采集; b)采样前的准备:根据调查项目、点位、层次,配备足量的样品瓶、固定剂及其他器 材;选用合适的监测用船,采样操作必须在

.pdf文档 HJ 442.6-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HJ 442.6-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第 1 页 HJ 442.6-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第 2 页 HJ 442.6-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2 13:48: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