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鳞球茎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Methods for 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tylenchus dipsaci (Kuhn) Filipjev SN/T 1141—2002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 人:宋绍祚、戚龙君、林茂松。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鳞球茎茎线虫检疫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花卉和蔬菜的块茎、鳞茎、球茎等根茎部分和其他寄主植物种子、花、茎、叶 及残体中鳞球茎茎线虫的检疫和鉴定。 2原理 鳞球茎茎线虫Stem andbulbnematode,学名:Ditylenchusdipsaci(Kuhn,1857) FiIipjeV,属于线虫门(Nemata)、侧尾腺纲(Secernentea)、垫刃目(Tylenchida)、粒线虫科 (Anguinldae)、茎线虫属(Dityenchus)。是一种迁移性内寄生线虫,被侵染的球茎发生腐烂,切 成片时有褐色环纹。受侵染的植株常矮化、肿胀、畸形,甚至最终死亡。在植物的种子、花、花 序、芽、茎、匍匐茎、根状茎及土内可发现此虫。 该线虫是一种危害450多种植物(参见附录A)的寄生性线虫,又称作起绒草茎线虫,它的地理 分布、寄主范围、传播途径、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是该检疫鉴定方法的依据。 3仪器、用具 信息服务平台 3.1生物显微镜(100倍一1000倍,具有目镜测微尺或者绘图仪、监视器等)。 3.2体视显徽镜(10倍~90倍,具透射光源)。 3.3冰箱。 3.4加热板(80℃以下)。 3.5打孔器。 3.6载玻片。 3.7盖玻片。 3.8分样筛(100目、500目)。 3.9烧杯(500mL、1000mL)。 3.10漏斗。 3.11漏斗架。 3.12乳胶管。 3.13止水夹。 3.14凹玻片。 3.15指形管。 3.16剪刀。 3.17挑针。 3.18浅盘(上盘、下盘)。 3.19线虫滤纸。 3.20酒精灯。 3.21培养皿。 3.22试管。 3.23纱布。 3.24干燥器。 行业标准信息 3.25记号笔。 3.26玻璃纤维丝(3mm~ 4药品 4.1 指甲油。 4.2TAF固定液(40%甲醛7mL、三乙醇胺2mL和蒸馏水91mL混合而成)。 4.3乳酚油(苯酚20mL、乳酸20mL、甘油40mL和蒸馏水20mL混合而成)。 4.4石蜡。 5现场检疫 5.1抽样 5.1.1抽样方法 棋盘式、五点式或随机抽样。 5.1.2抽样数量 5.1.2.1块茎、鳞茎、球茎 按总件数的5%~20%抽样,最低抽检10件且不少于1000粒,取样的数量为:500粒以下取 一份;501粒~2000粒取二份;2001粒5000粒取三份;5001粒~10000粒取四份;10001 粒以上每增加10000粒增取一份样品,不足10000粒的余量计取一份样品。每份样品为20粒。 5.1.2.2整株植物或者插枝 按总件数的5%~20%抽样,最低抽检10件且不少于500株。取样的数量为:50株以下抽取 五株;51株~200株抽取10株;201株~1000株抽取15株;1001株~5000株抽取20株;5001株 以上每增加5000株增取五株,不足5000株的余量计取五株样品。 5.1.2.3种子 按总件数的5%~20%抽样,最低抽检10件,小包装(指最小单位包装不大于0.5kg的),只 扦取室内检验样品。取样数量为:10kg以下取一份;11kg~100kg取二份;101kg~500kg取 001kg~10000kg取七份;10001kg100000kg,每增加5000kg增取一份样品,不足5 000kg的余量,计取一份样品;100001kg以上每增加50000kg增取一份样品,不足50000kg 的余量,计取一份样品。每份样品的重量为1kg~2kg。 5.2外观症状的检查 对花卉和蔬菜的块茎、鳞茎、球茎等根茎部分和其他寄主植物种子及花、茎、叶进行检查, 注意检查有无矮化、肿胀、畸形和腐烂等症状,收集上述可疑植物材料及所夹带的土壤等,一并 带回实验室检验。 6实验室检验 对于抽取的样品,可用浅盘分离法或漏斗法分离线虫(见附录B)。分离获得的水样在体视显 微镜下检查,然后挑取线虫若干条制成临时玻片(制作方法见附录C)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线虫 标准信息服 的形态结构。 7形态鉴定特征 7.1茎线虫属形态鉴定特征 雌虫一般不肥大,不弯成螺旋形,长0.6mm~1.5mm,有的可达2mm;表皮有很细的环纹, 侧区有四条至六条刻线;口针细小,多数长度为7um~11um;中食道球有或无瓣,偶尔无明显的 中食道球,峡部与后食道腺之间无缢缩,后食道腺短或长,不覆盖、短覆盖或长覆盖肠;雌虫单 生殖腺、前伸,卵巢短或长,有时伸达食道区或转折,卵母细胞一行至二行排列,子宫柱状部有 四排细胞(每排四个细胞),后阴子宫囊有或无。雄虫精巢不转折,精细胞大(通常直径3μm~5μ m),交合伞不伸到尾端,延伸至尾长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处。交合刺窄细,基部宽大,其上具 特殊的突起。两性尾形相似,呈长圆锥形到近柱形,偶尔丝状,多数c’(尾长一肛门或泄殖腔处 体宽)为4~7。寄主不形成虫瘘。 7.2鳞球茎茎线虫形态鉴定特征 7.2.1测计值 表1 鳞球茎茎线虫测计值 数据来源 L / mm b c V a T n/条 雌虫 1. 0~1.3 36~40 6.5~7. 1 14~18 80 Thorne 雄虫 1.0~1.3 37~41 6.5~7. 3 12~15 65~72 雌虫 1. 3 62~5.6 15~1.4 14+2. 1 80+1.5 48 Blake 雄虫 14~2. 1 72 1. 3 63~11.3 15±1.7 23 1. 97 17.5 58. 2 9 82 雌虫 (1. 73~ (15. 8~ 22 (50~64) (7~12) (76~84) 2. 23) 20. 0) Goodey 1.77 16.9 67 7 雄虫 (1. 51~ (14. 6~ 23 (58~74) (6~8) 1. 93) 19. 1) 注:n=样本数; L=体长; a=体长最大体宽; b=体长一白头顶至食道与肠连接处的长度; c=体长一尾长; V=头顶至阴门处长度×100一体长 T=精巢长度×100一体长。 7.2.2形态描述(见图1) 7.2.2.1雌虫,热杀死时虫体近直线形,角质层有明显环纹,环距约1um;侧区有四条侧线,占 虫体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唇区低平,无环纹,几乎不缢缩;头架中等发达,口针长约10um ~12um,有明显的基部球;食道前体部圆桶状,食道峡部窄,后食道腺与肠平截或略有覆盖; 排泄孔正对后食道腺体基部,尾锥形,尾长是肛门处体宽的四倍至五倍,末端锐尖;阴门清晰 前卵巢向前延伸,卵母细胞单列,偶尔双列;后阴子宫囊向肛门处伸展,约是阴肛距的一半。 7.2.2.2雄虫虫体前部与雌虫相似;热力杀死时虫体直线形;尾部与雌虫相似,末端锐尖;交 合伞开始于交合刺的前部末端部位,交合伞长度约是尾长的四分之三;交合刺向腹部弯曲,并向 息服务平台 前延伸,引带短,简单。

pdf文档 SN-T 1141-2002 鳞球茎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1141-2002 鳞球茎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SN-T 1141-2002 鳞球茎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SN-T 1141-2002 鳞球茎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路人甲 于 2022-09-02 23:55:3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