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
CCSB16
6521
吐鲁番地方标准
DB6521/T075—2024
葡萄褐纹病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ntrolofgrapebrownstripedisease
2024-06-13发布 2024-07-13实施
吐鲁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521/T075—2024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吐鲁番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浩宇、郝敬喆、赵荣华、段佳辰、朱晓锋、宋博、古丽加汗、张伟、马西欣、
陈光、蔡军社、王勇、谢奋慧、马玲、侯丽丽、杨小平、马秀丽、柯宏英、罗燕、沙勇龙、阿不都外力·库
尔班、吾尼其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鄯善县苗园路4号)、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
市南昌路403号)、吐鲁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吐鲁番市高昌区西环北路2712号)。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联系电话:0991-452464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鄯善县苗园路4号),联系电话:0995-8389233,邮编:838200。
吐鲁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吐鲁番市高昌区西环北路2712号),联系电话(传真):0995-8566246,
邮编:838000。DB6521/T075—2024
1葡萄褐纹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葡萄褐纹病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吐鲁番市葡萄褐纹病的防治与葡萄栽培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3413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3.1葡萄褐纹病Brownstripediseaseofgrapes
是指由半知菌类亚门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黑色菌科(Dematiaceae)
枝孢属(Cladosporium)的真菌(Scolecotrichumvitiphyllum(Spesch.)Varak.EtVassil)侵染引起的葡萄叶部病
害。感病葡萄叶片的正面形成黄色病斑,叶片背部相对位置呈现灰褐色纶纹斑。葡萄生长后期,发病严
重时可造成叶片枯黄脱落,影响产量与品质。详见附录A。
3.2统防统治uniformcontrol
是指具备一定的植保专业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适应的设备和技术,为农民提供统一的
病虫害防治服务,开展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行为。
4防治原则
4.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
采取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4.2遵循科学用药原则DB6521/T075—2024
2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
癌、致突变农药。
5防治技术
5.1农业措施
5.1.1清洁田园
秋季清除葡萄园落叶,枯草,减少越冬病源。合理施肥、剪除杂草、果园深翻,减少越冬病原菌。
5.1.2果园管理
科学合理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勤中耕锄草,增强树势,保持通风透光,避免果园郁闭,提高抗病
能力。
5.1.3水分管理
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大水漫灌,减少越冬病原菌萌发侵染葡萄叶片。
5.2生物防治
病害发生前喷洒枯草芽孢杆菌(Bs)——微生物杀菌剂,预防病害发生。
5.3化学防治
5.3.1防治时期
7月~9月初是葡萄褐纹病发病期,最佳防治时间是病害发病初期期,一般为7月上中旬。
5.3.2防治方法
在病害防治关键期,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前宜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发病初
期宜使用治疗性杀菌剂及时防治,均匀喷施。重点防治葡萄架下部叶片。
5.3.3防治药剂
化学药剂使用执行GB/T8321和NY/T393,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可使用高效低毒农
药,参见附录B。
5.4农药使用规范
防治药剂可根据附录B进行选择,严格掌握施药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采用NY/T3413防
治要求,提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及合理混用。农药的贮运、合理使用按GB12475执
行,农药安全使用按照NY/T1276执行。DB6521/T075—2024
3AA
附录A
(资料性)
葡萄褐纹病病害特征、为害规律
病害症状 病原菌形态 田间发病规律
主要为害无核白葡萄叶片,在叶正
面初为黄色不明显的病斑,后形成
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的淡绿色至
黄色晕圈,后期多个病斑连接呈褐
色圆形或近圆形斑点(图A.1)。
叶背面形成褐色至黒褐色圆形病
斑,病斑边缘明显,周围有黄色晕圈,
病斑表面有许多颗粒物,呈明显突
起状,为病原菌成簇的分生孢子梗,
病斑直径0.3~1.1cm,病斑散生或
多斑愈合(图2),严重时可造成叶
片枯黄脱落。葡萄褐纹病的病原菌为Scolecotrichum
vitiphyllum(Spesch.)Varak.et
Vassil.(=CoryneumvitiphyllumSpesch.)。子
座浅灰色,结构紧密,着生于叶表皮下,其上簇
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为深的橄榄绿色,似
乌黑,顶端色淡光滑、光亮呈透明状,丛枝状排
列成一束,大小(55.3~115.3)μm×(30.4~
56.8)μm,分生孢子梗棍棒形、直立,分生孢子
梗顶端圆形,无隔膜或少数有1个隔膜。分生孢
子单生,椭圆形、短棒状,有1~3个隔,隔膜处缢
缩或不缢缩,无色,边缘光滑,大小为(16.1~
28.8)μm×(7.0~15.2)μm(图3)。病原菌在土壤枯枝落叶上越冬,(温湿
度条件)翌年6月下旬分生孢子萌发,侵
染贴近地面的老熟叶片,完成初侵染。7
月-10月初叶片感染病原菌后,在叶片生
长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完成再侵染。
图A.1葡萄叶片危害症状
图A.2叶片背部病斑DB6521/T075—2024
4
图A.3子座和分生孢子DB6521/T075—2024
5BB
附录B
(资料性)
葡萄褐纹病化学防治推荐使用的农药
防治时间 物候期 化学防治方法
3月底-4月初 出土后萌芽前 全树喷施5°Bé石硫合剂
4月底-5月上 花序分离期 0.3%苦参碱600倍、24%井岗霉素1500
倍、1%蛇床子素1000倍、40%苯醚甲环
唑5000倍、25%吡唑醚菌酯2000倍、25%
嘧菌酯1500倍;
6月下-7月下 转色前期 25%吡唑醚菌酯2000倍、6%氯苯嘧啶醇
2000倍、10%戊唑醇3000倍;
落叶后埋土前 休眠期 全树喷施80%波尔多液400倍。
DB6521-T 075-2024 葡萄褐纹病防治技术规程 吐鲁番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5:53:0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