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59.080.20 CCS W 12 中 国 棉 纺 织 行 业 协 会 团 体 标 准 CCTA T/CCTA 30501-2022 涤粘混纺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Polye ster/viscose blended an d covered poly ester(DTY) / spande x double core-spun gr ey yarn 2022-02-21发布 2022-03-01实施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CTA 30501-2022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佛山如虹纺织有限公司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曾红梅、方金苗、黄建彬、段丽慧、李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CTA 30501—2022 1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涤粘混纺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的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22 dtex~83 dtex涤纶低弹丝和22 dtex~77 dtex氨纶作为双芯,外包 涤纶(棉型短纤 维,含量≥50%)和粘胶纤维 (棉型短纤维) 的环锭纺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910.2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 GB/T 3292.1 纺织品 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容 法 GB/T 3916 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CRE法) GB/T 4743-2009 纺织品 卷装纱 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标示和判定 FZ/T 01050-1997 纺织品 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 方法 电容式 FZ/T 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 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芯纱疵 core-missing 包芯纱截面中芯丝断头,使纱线的一段仅有包缠的外包纤维而无芯丝。 3.2 包覆不良纱疵 imperfect cover 包芯纱中外包纤维未能均匀包覆芯丝,使局部芯丝外露。 3.3 露芯纱疵 core-basseted 包芯纱中芯丝无包覆纤维,使芯丝裸露。 4 产品分类、标记 4.1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以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4.2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的原料代号:涤纶为 T,粘胶纤维为R,涤纶低弹丝 为TDTY,氨纶为 Pu。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CTA 30501-2022 2 4.3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的纤维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具体表示为:涤 纶含量/粘胶纤维 含 量/氨纶含量。 4.4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的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在线 密度后标明芯丝规格。 示例:线密度为 36.9 tex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纤维含量为涤 纶74%,粘胶纤维 23%,氨纶3%,涤纶低弹 丝规格 为83 dtex,氨纶规格为44 dtex,可写为: T/R/Pu 74/23/3 36.9 tex(TDTY83 dtex + Pu44 dtex)。 5 要求 5.1 项目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技术要求 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 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 (+200%)、十万米纱疵、纤维含量偏差、外观质量九 项指标。 5.2 分等规定 5.2.1 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 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 5.2.2 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 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 二等品为等外品。 5.2.3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质量等级 根据产品规格 ,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 5.3 技术要求 5.3.1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 表1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的技术要求 公称线密度 /tex 等 级 线密度 偏差率 /% 线密度变 异系数/% ≤ 单纱断裂强 度/(cN/tex) ≥ 单纱断裂强 力变异系数 /% ≤ 条干均匀度 变异系数 /% ≤ 千米棉结 (+200% ) /(个/km) ≤ 十万米纱疵 / (个/105m) ≤ 16.0~20.0 优 一 二 ±1.5 ±2.0 ±2.5 2.0 3.0 3.5 22.5 19.5 17.5 7.5 10.0 13.0 11.0 12.5 14.0 30 60 100 5 15 - 20.1~24.0 优 一 二 ±1.5 ±2.0 ±2.5 2.0 3.0 3.5 22.0 19.0 17.0 7.0 9.5 12.5 10.5 12.0 13.5 25 50 80 5 15 - 24.1~37.0 优 一 二 ±1.5 ±2.0 ±2.5 2.0 3.0 3.5 21.5 18.5 16.5 7.0 9.5 12.5 10.0 11.5 13.0 20 40 70 5 15 - 37.1~58.0 优 一 二 ±1.5 ±2.0 ±2.5 2.0 3.0 3.5 22.0 19.0 17.0 6.5 9.0 12.0 9.5 11.0 12.5 15 30 60 4 10 - 58.1~90.0 优 一 二 ±1.5 ±2.0 ±2.5 2.0 3.0 3.5 22.5 19.5 17.5 6.5 9.0 12.0 9.0 10.5 12.0 10 25 50 4 10 - 5.3.2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其他技术要求 5.3.2.1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 本色纱纤维含量 允许偏差为± 1.5%。 5.3.2.2 涤粘混纺 包涤氨双芯本色纱外观质量要求按表 2规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CTA 30501—2022 3 表2 涤粘混纺包涤氨双芯本色纱的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空芯纱疵 /(个 /3000 m) 不允许 ≤1 包覆不良纱疵 /(个 /3000 m) 不允许 ≤2 露芯纱疵 /(个 /3000 m) 不允许 ≤1 6 试验方法 6.1 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试验 线密度偏差率按式( 1)计算, 其中100 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按 GB/T 4743-2009中程序2烘干后折 算,100 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 A中式(A.4)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按 GB/T 4743-2009中程序1 调湿平衡后,按式 (2)计算;计算结果按 GB/T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100−= dd nd mm mD ……………………………… (1) 式中: D ——线密度偏差率, %; mnd ——100 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 g); md ——100 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 g)。 100m1-n) ( c1i2 c ci − = =n mm CV ……………………… (2) 式中: CV ——线密度变异系数, %; mci ——每个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g); ——试样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克( g); n ——试样的总个数。 6.2 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 按GB/T 3916规定执行。 6.3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千米棉结(+200%)试验 按GB/T 3292.1 规定执行。 6.4 十万米纱疵试验 按FZ/T 01050-1997规定执行,十万米 纱疵结果用 A3、B3、C3、D2及以上九级疵点之和表示。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CTA 30501-2022 4 6.5 纤维含量试验 按GB/T 2910.2执行,纤维含量以 净干质量结合

pdf文档 T-CCTA 30501—2022 涤粘混纺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CTA 30501—2022 涤粘混纺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第 1 页 T-CCTA 30501—2022 涤粘混纺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第 2 页 T-CCTA 30501—2022 涤粘混纺包涤氨双芯本色纱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3 10:19:2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