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CCS B 52 3201 南京市 地方标准 代替 DB 3201/T 174-DB3201/T1203—2024 2011 环沟蟹池水草种(移)植操作规程 Code of practic for planting(transplanting) aquatic plants in circular trench of crab ponds 2024-07-04发布 2024-07-08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01/T 1203-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3201/T 174-2011《池塘养蟹种(移)植水草操作规程 》,与DB3201/T 174-2011相比, 其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的注释部分(见 2011年版第3章)、苗种放养(见 2011年版第5章)及螺蛳投 放(见2011年版第7章)的内容; ——更改了部分技术参数(见 4.1、4.2、4.6、4.7、4.8、4.9、5.2、6.2和6.4); ——增加了补充部分技术内容(见 7.3、7.4、7.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与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忠 林、王佩佩、潘莹、庆辉、刘炜、陈树桥、周国勤。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年首次发布为DB32 01/T 174-201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 B 3 2 0 1 环沟DB3201/T 1203-2024 1蟹池水草种(移)植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环沟池塘水草种植的环境条件、水草种(移)植、水草养护和日常管理的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绒螯蟹环沟池塘的水草种(移)植生产管理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养殖池环境条件 4.1 养殖池选择 养殖池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 4.2 养殖池建设 池埂高 2.0 m以上,池埂坡度不小于 1:2,池埂不渗漏水,进排水系统完整,养殖池形状以东西长 的长方形为宜。养殖池四周开挖环沟,沟宽 4 m~6 m,深 0.6 m~0.8 m,形成环沟。 4.3 面积 20亩~50亩为宜,其中深水区面积一般占全池养殖面积的 20 %~30 %左右。 4.4 水质 水质符合 NY 5051及GB 11607 的规定。 4.5 底质 底质以粘、壤土为宜,底部淤泥不超过 20 cm。 4.6 养殖池的清整与消毒 D B 3 2 0 1 年2月初期应晒塘、冻土。水草种(移)植前 2周,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 全池消毒, 生石灰用量为每 亩100 kg~150 kg,漂白粉用量为每亩30 kg~50 kg,浅水区水位控制在 5 cm~10 cm,生石灰或漂白粉 兑成蟹起捕后即排干池水进行清淤和整修池埂,重点清除环沟内过多的淤泥;并于每年的 12 2月底至翌 水全池泼洒。 4.7 加水 环沟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40 cm~60 cm,为水草种植及蟹苗放养做好准备。 5 水草种(移)植 5.1 总体要求 5.1.1 品种选择 水草种类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主要种(移) 植品种见附录 A。 5.1.2 水草种植面积 初期水草种植面积控制 在养殖水体面积的 30 %~40 %,后期水草覆盖面控制在 养殖水体面积的 50 %~70 %。 5.1.3 水草种(移)植模式 养殖池水草种(移)植主要模式见表 1。深水区以伊乐藻为主,占 深水区总面积的 20 %;浅水区以 苦草为主,采用多品种间作,占 浅水区总面积的 50 %。 表1 养殖池水草种(移)植主要模式 模式类别 深水区(环沟)水草品种 浅水区水草品种 伊乐藻-苦草 伊乐藻 苦草 伊乐藻-苦草-伊乐藻 伊乐藻 苦草、伊乐藻 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 伊乐藻 苦草、轮叶黑藻 伊乐藻-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 伊乐藻 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 5.2 技术要求 5.2.1 伊乐藻 5.2.1.1 移植适期 1月至 5月。 5.2.1.2 移植方法 清塘 10 d~15 d后,环沟内注水20 cm~30 cm,将伊乐藻茎切成 10 cm~15 m长, 3株~5株为一束,插 入泥中 3 cm~5 cm,每株之间间隔 50 cm,行株距1.5 m~3m左右。并根据池塘肥瘦情况,每亩施经腐熟 有机肥 100 kg~200 kg。 至5月中旬,浅水区水位控制在10 cm~15 cm,移植环沟内伊乐藻至浅水区穴栽,行距 1.5 m~2.0 m, 株距 1.5 m~2.0 m。 DB3201/T 1203-2024 D B 3 2 0 1 5.2.2 3苦草 5.2.2.1 播种适期 2月中旬至 4月份,主要在清明节前后。 5.2.2.2 播种方法 每亩选用苦草草种 0.25 kg~1 kg,选择晴好天气,用水浸泡苦草种 1 d~2 d,揉搓出种子,洗掉种子 上的粘液, 加入约 10倍细壤土或细沙混拌均匀, 全池撒播或条播。 播种时浅水区水位控制在 3 cm~5 cm。 5.2.3 轮叶黑藻 5.2.3.1 移植适期 2月份至 5月份。 5.2.3.2 移植方法 将轮叶黑藻切成 10 cm左右茎节,行距 1.5 m,株距 0.5 m,浅水区水位控制在 15 cm左右,定根活棵 后水位可调至 30 cm。 也可采用种子芽苞种植方法进行。每年 2月至 3月,选择芽苞长 1 cm~1.2 cm,直径 0.4 cm~0.5 cm, 粒硬饱满呈葱绿色的芽苞, 每亩用种 0.5 kg~2 kg ,播种前浅水区水位控制在10 cm左右,应在晴天按行 株距 50 cm,将芽苞 3粒~5粒插入泥中,或者拌泥沙撒播。 6 水草养护 6.1 水位调控 水位控制要求见表 2。 表2 水位控制要求 时间 水位 (cm) 3月下旬前 深水区水位 40~60 5月中旬前 浅水区水位控制在 20左右 8月上旬前 浅水区水位控制在 40~60 8月中旬后 浅水区水位控制在 60~80 6.2 水质调控 6.2.1 注换水 5月份以前,逐步加注新水,浅水区水位 10 cm~20 cm,具体的水位深度根据浅水区水草的生长情况 而定。 6月~9月份应定期加水, 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换水 ,每次换水水深1 0 cm~20 cm,先排后灌;如外源 水水质不佳时,应选择不换水。 6.2.2 pH值调节 DB3201/T 1203-2024 D B 3 2 0 1 每20d左右施泼一次生石灰,每亩生石灰用量 3 kg ~5 kg,化水全池泼洒, pH值保持在 7.5~8.5 4。蜕 壳高峰期、异常天气不可使用生石灰。 6.2.3 水质调节 高温季节1 0 d~20 d建议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改良水体环境,与生石灰间隔使用。有条件定期使用 底质改良剂,促进池底有机物氧化分解 ,相关使用标准符合 NY 5071的规定。 6.2.4 溶解氧 采用底层微孔增氧结合上层水车增氧的 技术,溶解氧应控制在 5 mg/L以上。 6.2.5 透明度 透明度控制要求见表3 。 表3 透明度控制要求 时间 透明度( cm) 4月份前 20~25 5月上旬 ~8月上旬 25~35 8月中旬后 ≥40 6.3 施肥 基肥以有机生物肥为主; 定期追肥 ,追肥施用量控制在每亩 5 kg左右,并根据养殖池水色情况灵活 掌握施用次数和施用量。 6.4 水草围护 浅水区移植时,应用2 0目的聚乙烯网片进行 围栏,以防移植的水草栽植体 被中华绒螯蟹过早摄食而 影响水草生长。待水草长至 20 cm~40 cm,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再逐步拆除 围栏设施。 7 日常管理 7.1 每天要早、晚各巡塘一次,检查天气、水温、透明度及水草生长情况以及中华绒螯蟹的摄食活动 情况,做好塘口档案记录管理。 7.2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草覆盖面积超过 70 %后,要立即落实 稀疏措施;水草覆盖面积低于 50 % 时,要立即移 栽。 7.3 进入高温期前,清除环沟内全部伊乐藻。 7.4 用拖刀将水草的上半段割除,使其高度低于水面 20 cm左右,并立即捞出 割除的水草。 7.5 在高温季节,捞除因中华绒螯蟹摄食而浮起的 水草。

.pdf文档 DB3201-T 1203-2024 环沟蟹池水草种 移 植操作规程 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01-T 1203-2024 环沟蟹池水草种 移 植操作规程 南京市 第 1 页 DB3201-T 1203-2024 环沟蟹池水草种 移 植操作规程 南京市 第 2 页 DB3201-T 1203-2024 环沟蟹池水草种 移 植操作规程 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03:0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