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 7 ,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Index system for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countrysideCCS B 00 DB32/T 5118—2025ICS 65.020 2025 -04-16 ·¢²¼ 2025 -05-16 ʵʩDB32/T 5118—2025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指标体系 …………………………………………………………………………………………………… 1 5 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 2 6 指标权重确定 ……………………………………………………………………………………………… 2 7 数据采集与测算方法 ……………………………………………………………………………………… 2 8 结果应用 …………………………………………………………………………………………………… 3 附录 A(规范性) 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 ……………………………………………………………………… 4 附录 B(资料性)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权重 ……………………………………………………………… 9目  次 ⅠDB32/T 5118—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单位提出 、归口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 、中通 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舒晓村、吴昊、霍天芃、许歆宜、李辉、毛学伟、周文杰、许萌君、马飘、葛飞、孔肖菡、 孙健、张海峰、杨露、陈阳、田与明。 ⅢDB32/T 5118—2025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字乡村的指标体系 、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指标权重确定 、数据采集与测算 、结果 应用。 本文件适用于对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情况的监测评估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 4 指标体系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见表 1。 表1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一级指标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 智慧农业 乡村数字富民产业 智慧美丽乡村二级指标 农村每万人拥有 5G基站数 农村千兆光网覆盖率 智慧广电乡村建成乡镇 (街道)占比 已归集共享的涉农公共数据项数量占比 农村供水自动化监测率 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 大田种植信息化率 设施栽培信息化率 畜禽养殖信息化率 水产养殖信息化率 农产品网络销售额 休闲农业综合收入 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覆盖率 农村地区集中式或相对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 设施数字化监管覆盖率单位 个 % % % % % % % % % 万元 万元 % %数据来源 通信部门 通信部门 广电部门 相关涉农部门 水利部门 邮政部门 农业农村部门 农业农村部门 农业农村部门 农业农村部门 农业农村部门 农业农村部门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1DB32/T 5118—2025 表1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续) 序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一级指标 乡村数字治理 乡村数字惠民服务 乡村数字文化二级指标 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 已实现线上农村产权交易 、宅基地监管审批的事项数量占比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系统行政村覆盖率 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 20户以上自然村覆盖率 农村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 农村远程医疗覆盖率 农村智慧教育达标率 农村养老机构智慧养老达标率 国家文化专网覆盖率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单位 % % % % % % % % % %数据来源 政务服务相关部门 农业农村部门 公安部门 广电部门 人社部门 卫健部门 教育部门 民政部门 广电部门 文旅部门 5 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涵与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所有指标均为年度 指标。 6 指标权重确定 6.1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参考附录 B的规定。 6.2 各监测评估主体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侧重点的不同适当调整权重 ,调整范围不超过 3%。 7 数据采集与测算方法 7.1 数据采集 7.1.1 应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等官方 、正规的渠道获取相关数据 ,无法直接从以上部门获得的数据 ,可采 用问卷调查 、实地访谈等形式获取 ,并应组织行业内专家对相关数据进行论证 ,经判定真实 、有效后,方可 使用。 7.1.2 本指标体系涉及数据均以年度为单位 ,为上一年度期末数 。 7.2 测算方法 7.2.1 采用综合指数法 ,即根据权重分别计算各指标的水平指数 、发展指数后 ,再按照水平指数 60%,发 展指数 40%的权重比例计算综合指数 。 7.2.2 水平指数根据各指标的当年实际情况计算 ,发展指数根据各指标对比上年的增减情况计算 ,综合 指数根据各指标当年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计算 ,综合反映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情况 。 7.2.3 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计算时 ,指标权重参照附录 B进行测算 。综合指数计算时 ,既立足当前建设 成效监测评估 ,又着眼长远鼓励创新拓展 ,水平指数权重设置为 60%,发展指数权重设置为 40%。具体 计算如下 : 2DB32/T 5118—2025 a) 二级指标水平指数按式 (1)计算。 二级指标水平指数(Level Index2)=X-min max-min………………………… ( 1 ) 式中: X ——实际值; min ——最小值; max ——最大值。 b)一级指标水平指数按式 (2)计算。 一级指标水平指数(Level Index1)=∑ i=1n2 Level Index2i n2………………………… ( 2 ) 式中: Level Index 2i——第i个二级指标的水平指数 ; n2 ——各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数量 。 c)总水平指数按式 (3)计算。 总水平指数(Level Index)=∑ i=1n1 Level Index1i n1………………………… ( 3 ) 式中: Level Index 1i——第i个二级指标的水平指数 ; n1 ——一级指标数量 。 7.2.4 发展指数 在计算各指标增长速度的基础上 ,按照水平指数计算方法 ,计算各二级指标发展指数 、一级指标发展 指数、总发展指数 。 7.2.5 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按式 (4)计算。 综合指数 =× 60%+Development Index× 40%………………………… ( 4 ) 式中: Development Index ——总发展指数 。 8 结果应用 8.1 本文件以指标形式量化江苏省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状况 ,引导县域数字乡村建设 。 8.2 数字乡村建设管理部门宜按照本文件开展数字乡村发展内部监测 ,依据监测结果弥补不足和短板 。 3DB32/T 5118—2025 附 录 A (规范性) 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 A.1 农村每万人拥有 5G基站数 指区域内每万人拥有的已建 5G基站数量 ,数值用单位 “个”表示。按式(A.1)计算。 农村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区域内已建5G基站数量 区域内常住人口总数×10 000………………………… ( A.1 ) A.2 农村千兆光网覆盖率 指区域内已部署 10GPON端口的行政村数量占区域内行政村总数的比例 ,数值用百分数表示 。按 式(A.2)计算。 农村千兆光网覆盖率 =区域内已部署10GPON端口的行政村数量 区域内行政村总数×100%………………… ( A.2 ) A.3 智慧广电乡村建成乡镇 (街道)占比 指区域内已建成智慧广电乡村的乡镇 (街道)数量占区域内涉农乡镇 (街道)总数的比例 ,数值用百分 数表示。按式(A.3)计算。 智慧广电乡村建成乡镇 (街道)占比 =区域内已建成智慧广电乡村的乡镇(街道)数量村数量 区域内涉农乡镇(街道)总数×100% ………………………… ( A.3 ) A.4 已归集共享的涉农公共数据项数量占比 指区域内已实现归集和按需共享的涉农公共数据项数量占 涉农公共数据共享需求清单中数据项总 数的比例 ,数值用百分数表示 。按式(A.4)计算。 已归集共享的涉农公共数据项数量占比 =区域内已实现归集和按需共享的涉农公共数据项数量 区域内涉农公共数据共享需求清单中数据项总数×100% ………………………… ( A.4 ) A.5 农村供水自动化监测率 指区域内水源地 、水厂、管网、增压站、水质等实现自动监测和远程控制的比例 ,数值用百分数表示 。 按式(A.5)计算。 农村供水自动化监测率= 区域内水源地、水厂、管网、增压站、水质监测点等实现自动监测和远程控制的数量 区域内水源地、水厂、管网、增压站、水质监测点总数×100% ……

.pdf文档 DB32-T 5118-2025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5118-2025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5118-2025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5118-2025 数字乡村发展指标体系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01: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