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5074—2025 2025 ‑02‑21发布 2025 ‑03‑21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发 布 出 版 ICS 65.020.20 CCS B 38 茅苍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factory propagation of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设施设备 …………………………………………………………………………………………………… 1 4.1 育苗设施 ……………………………………………………………………………………………… 1 4.2 生产设备 ……………………………………………………………………………………………… 1 5 组培苗培养 ………………………………………………………………………………………………… 2 5.1 外植体处理 …………………………………………………………………………………………… 2 5.2 初代培养 ……………………………………………………………………………………………… 2 5.3 增殖培养 ……………………………………………………………………………………………… 2 5.4 生根培养 ……………………………………………………………………………………………… 2 6 炼苗………………………………………………………………………………………………………… 2 6.1 选苗规格 ……………………………………………………………………………………………… 2 6.2 炼苗方法 ……………………………………………………………………………………………… 2 7 穴盘苗生产 ………………………………………………………………………………………………… 2 7.1 基质装盘 ……………………………………………………………………………………………… 2 7.2 穴盘移栽 ……………………………………………………………………………………………… 3 7.3 生产管理 ……………………………………………………………………………………………… 3 8 种苗鉴别 …………………………………………………………………………………………………… 3 9 包装运输 …………………………………………………………………………………………………… 3 10 生产档案 …………………………………………………………………………………………………… 3DB32/T 5074—2025 Ⅰ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江苏省园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归口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起草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倍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靖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周家宏、陈飞、吕吉、王光胜、汤萌。DB32/T 5074—2025 Ⅲ1DB32/T 5074—2025 茅苍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茅苍术工厂化育苗的设施设备 、组培苗培养 、炼苗、穴盘苗生产 、种苗鉴别 、包装运输 、 生产档案等 。 本文件适用于茅苍术工厂化育苗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 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茅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 江苏茅山地区及其周边的江苏西南部丘陵地区生长的菊科苍术属植物 。 3.2 炼苗 acclimatization 为增强组培苗出瓶前对环境的适应性而采取的温度 、光照、空气湿度调控等技术环节 。 3.3 工厂化育苗 factory propagation 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 ,将植物组培技术 、环境调控技术 、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 种苗生产过程 ,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 4 设施设备 4.1 育苗设施 选择具备环境调控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 ,可人为控制组培苗 、炼苗、穴盘苗等生长环境的棚室 ,棚室 空气应符合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配套设施还包括基质车间 、洁净操作间 、材料库房等 。 4.2 生产设备 灭菌设备 、洗瓶机、基质搅拌机 、穴盘压孔机 、移动苗床 、喷灌机等 。2DB32/T 5074—2025 5 组培苗培养 5.1 外植体处理 选择健壮 、无病虫害的野生或栽培茅苍术植株 ,取其顶芽作为外植体 ,进行表面灭菌处理 :用自来水 流水冲洗 5 min,在超净台中将外植体依次浸泡于 75%乙醇 1 min、9%次氯酸钠溶液 10 min,随后无菌水 冲洗 5 min。用水应符合 GB 5749要求。 5.2 初代培养 将灭菌处理过的外植体转移至装有灭菌分化培养基的组培瓶中 。组培瓶规格为 240 mL,高度 9.5 cm、 直径 6.6 cm,带透气盖 。分化培养基组成为 :MS培养基 +6‑苄氨基嘌呤 2 mg/L+ 1‑萘乙酸 0.3 mg/L+ 蔗 糖30 g/L+琼脂 7 g/L。培养条件为 :每天光照培养 12 h,温度 25 ℃,光照强度 3 400 lx;黑暗培养 12 h,温 度18 ℃。初代培养时间不超过 45 d,以培养至丛生芽状态为宜 。 5.3 增殖培养 将经过初代培养萌发的丛生芽取出进行分株后接种到装有增殖培养基的组培瓶中 ,每瓶接种 4个~ 10个单芽为宜 ,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 5.4 生根培养 剪取增殖培养高为 2 cm~ 3 cm的茅苍术丛生芽进行分株后移种到装有生根培养基的组培瓶中 ,每瓶 接种 4个~10个单芽为宜 ,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 :1/2 MS培养基 +1‑萘乙酸 0.3 mg/L+ 蔗糖 30 g/L+琼 脂7 g/L,培养条件同初代培养 。 6 炼苗 6.1 选苗规格 选取具有如下特性的组培苗进行炼苗 :粗壮、挺直,叶片 3片~5片,具有原植株特性 ;根系 5条~6条, 根长 1 cm~ 2 cm,色白健壮 ;同一批次 90%以上的苗高度一致 ,约4 cm~ 6 cm。 6.2 炼苗方法 将组培瓶在棚室中封口放置 2 d~3 d,再瓶口半打开放置 2 d~3 d,最后瓶口完全打开放置 1 d~2 d。 棚室温度控制在 20 ℃± 5 ℃,每天光照培养 12 h,光照强度为 3 400 lx~ 5 000 lx,空气相对湿度 50%~ 70%。 7 穴盘苗生产 7.1 基质装盘 宜采用 72孔育苗穴盘 ,穴盘的尺寸为 54 cm × 28 cm,穴盘基质为蛭石和营养土混合基质 (体积比 1∶1) , 将基质装入穴盘中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喷透 。3DB32/T 5074—2025 7.2 穴盘移栽 取出炼苗后的组培苗 ,放入水温为 18 ℃~ 20 ℃的清水中 ,漂洗去除根部培养基 ,移栽至穴盘基质中 并稍压紧 。 7.3 生产管理 穴盘苗每周使用喷灌机洒水 2次~3次,保持湿润即可 ,喷灌用水应符合 GB 5749标准要求 。棚室培 养条件为 :温度控制在 20 ℃± 5 ℃,每天光照 12 h,光照强度为 3 400 lx~ 5 000 lx,相对湿度 50%~ 70%。 移栽 14 d后,每7 d用0.1% KH 2PO 4溶液叶面喷施一次 。期间病虫害防治主要对象是蚜虫 ,以物理防治 为主,采用粘虫板 、杀虫灯诱杀害虫 。 8 种苗鉴别 叶片 ≥15片,株高 ≥10 cm,根长 ≥5 cm;植株整齐健壮 ,同一批次 90%以上的苗高度一致 ,根系完整 发达,无病虫害侵染 。 9 包装运输 穴盘苗应装在与穴盘尺寸相应的纸箱内 ,每层穴盘间应用纸托盘隔开 ;箱体应带有透气孔 ,在纸箱上 贴上标签 ,注明品种 、数量、规格、生产单位和日期 ;装车时切勿倒置 ,运输过程避免日晒 、雨淋,温度保持 在15 ℃~ 20 ℃为宜。 10 生产档案 建立茅苍术种苗生产过程管理档案 ,包括但不限于品种 、来源、育苗时间 、生产管理记录 、出苗日期 等,并妥善保存记录 2年以上。
DB32-T 5074-2025 茅苍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2:59:50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285.2 K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6383-1 2015 Plastics — Film and sheeting — Determination of tear resistance — Part 1 Trouser tear method.pdf
ISO 105-E10 1994 Textiles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Part E10 Colour fastness to decatizing.pdf
BS ISO 5401 2024 Audit data collection Customs and indirect tax extension.pdf
ISO 15061 2001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dissolved bromate — Metho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ions.pdf
ISO 11565 2024 Road vehicles Spark-plugs 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pdf
ISO 13468-1 2019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luminous transmittance of transparent materials — Part 1 Single-beam instrument.pdf
ISO 16589-5 2011 Rotary shaft lip-type seals incorporating thermoplastic sealing elements — Part 5 Identification of visual imperfections.pdf
ISO 19403-3 2024 Paints and varnishes Wettability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the surface tension of liquids using the pendant drop method.pdf
ISO 20233-2 2019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Model test method for propeller cavitation noise evaluation in ship design — Part 2 Noise source localization.pdf
ISO 9448-7 2013 Tools for pressing — Guide bushes — Part 7 Form F, ball cage bus.pdf
GB-T 20296-2012 集成电路记忆法与符号.pdf
GB-T 4460-2013 机械制图 机构运动简图用图形符号.pdf
GB-T 40414-2021 浮筑地面用绝热制品厚度的测量.pdf
GB-T 14188-2008 气相防锈包装材料选用通则.pdf
GB-T 26239-2010 软件工程 开发方法元模型.pdf
GB-T 17773-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 延伸公差带及其表示法.pdf
GB-T 39370-2020 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表面反射性能的测定.pdf
GB-T 12615.2-2004 封闭型平圆头抽芯铆钉 30级.pdf
GB-T 14536.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电动机用起动继电器的特殊要求.pdf
GB-T 33011-2016 建筑用绝热制品 抗冻融性能的测定.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285.2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