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 7 ,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一体化基质型秧盘培育机插壮秧 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raising strong seedling of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with integrated substrate type seedling tray 2024 -12-27发布 2025 -01-27实施CCS B 22 DB32/T 4965 —2024ICS 65.020.20DB32/T 4965 —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秧盘要求 …………………………………………………………………………………………………… 1 4.1 原料处理 ……………………………………………………………………………………………… 1 4.2 大小…………………………………………………………………………………………………… 1 4.3 均匀性 ………………………………………………………………………………………………… 1 4.4 抗折强度 ……………………………………………………………………………………………… 1 4.5 伸缩性 ………………………………………………………………………………………………… 2 4.6 pH……………………………………………………………………………………………………… 2 4.7 养分含量 ……………………………………………………………………………………………… 2 5 壮秧培育 …………………………………………………………………………………………………… 2 5.1 秧床准备 ……………………………………………………………………………………………… 2 5.2 床土准备 ……………………………………………………………………………………………… 2 5.3 种子准备 ……………………………………………………………………………………………… 2 5.4 播种…………………………………………………………………………………………………… 2 5.5 秧盘摆放 ……………………………………………………………………………………………… 2 5.6 水分管理 ……………………………………………………………………………………………… 3 5.7 养分管理 ……………………………………………………………………………………………… 3 5.8 病虫害防治 …………………………………………………………………………………………… 3 6 生产档案 …………………………………………………………………………………………………… 3 ⅠDB32/T 4965 —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归口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起草单位 :扬州大学 、扬州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蒋敏、陈京都、黄晓敏、唐建鹏、黄丽芬、沈新平、霍中洋、戴其根。 ⅢDB32/T 4965 —2024 一体化基质型秧盘培育机插壮秧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一体化基质型秧盘培育机插壮秧的秧盘要求 、壮秧培育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 本文件适用于一体化基质型秧盘培育机插水稻壮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DB32/T 4715 水稻病虫害全程简约化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一体化基质型秧盘 integrated substrate type seedling tray 以腐熟的秸秆 、菌菇渣为主要原料 ,添加适宜的氮 、磷、钾等营养元素压制而成的育秧秧盘 。 4 秧盘要求 4.1 原料处理 原料应经过充分发酵和无害化处理 。 4.2 大小 秧盘大小应符合大面积生产中使用的插秧机的使用要求 。一般为长 58 cm、宽28 cm、高2.5 cm,秧 盘中按 18 个×38个(宽×长)均匀排列直径 0.7 cm、深度 0.3 cm的圆孔,圆孔间距为 0.8 cm。 4.3 均匀性 秧盘质地应均匀 ,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密度变异系数不超过 5%,厚度变异系数不超过 3%。 4.4 抗折强度 秧盘应具有足够的抗折强度 ,在常温条件下 ,符合下列要求 : ——干燥状态下 ,秧盘的抗折强度应不低于 20 N; 1DB32/T 4965 —2024 ——湿润状态下 ,秧盘的抗折强度应不低于 15 N。 4.5 伸缩性 秧盘育秧后应基本保持初始状态 ,并符合: ——长度的伸缩应不超过 0.5 cm; ——宽度的伸缩应不超过 0.2 cm; ——高度的伸缩应不超过 0.1 cm。 4.6 pH 秧盘 pH应控制在 5.0~7.5之间。 4.7 养分含量 总氮(N)含量 1.5 g/kg~ 2.5 g/kg、磷(P2O5)含量 0.06 g/kg~ 0.08 g/kg、钾(K2O)含量 150 g/kg~ 200 g/kg。 5 壮秧培育 5.1 秧床准备 宜选择水泥地 、晒场、空置路面 、硬实土壤等平整硬地或者地块平整的大田作为秧田 ,硬地进行育秧 。 秧田与大田比以 1∶ (80~100)为宜,大田育秧需精做秧板 ,秧板宽 1.4 m~ 1.5 m,秧板之间沟系宽 30 cm、 深20 cm。秧板平整 、高低落差不超过 0.25 cm。 5.2 床土准备 按照 NY/T 1534的规定执行 。 5.3 种子准备 选用优质 、高产、抗病性强 、生育期适宜并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的品种 ,按照 NY/T 1534的规定 执行。 5.4 播种 使用精量摆盘播种机进行播种 。常规粳稻每盘播种芽谷 150 g~160 g,杂交籼稻每盘播种芽谷 110 g~120 g。播种前秧盘应有底土 0.1 cm左右,播种后覆土 0.5 cm左右,以盖没种子为宜 。 5.5 秧盘摆放 5.5.1 硬地育秧 按照每两块基质型秧盘沿其长度方向摆放成一对 ,秧盘间应留有至少 1 cm间隙,沿其宽度方向摆放 成一组,相邻组的秧盘应间隔 30 cm并铺设微喷灌管道 。摆放完成后应覆盖无纺布并固定 。 5.5.2 秧田(软地)育秧 摆盘前应在制作好的秧床上铺设农膜 、无纺布等 ,农膜厚度应符合 GB 13735的规定,无纺布质量应 不低于 30 g/m2。其他操作按 5.5.1进行。 2DB32/T 4965 —2024 5.6 水分管理 采用微喷灌湿润旱管方式 。播种摆盘后应及时喷水 ,第1次应喷透水 ,出苗后上午 10点和下午 3点 各喷 1次,晴天高温天气中午增加 1次,保持秧盘湿润即可 。雨天保持排水 。移栽前 3 d~5 d控水炼苗 , 以干为主 。 5.7 养分管理 秧苗一叶一心期追肥 ,使用含 1%尿素、0.2%磷酸二氢钾营养液进行叶面喷施 。栽插前 2 d~3 d施 送嫁肥,每公顷用尿素 75 kg兑水稀释后于傍晚前喷施 ,施肥后清水喷灌 5 min。 5.8 病虫害防治 按照 DB32/T 4715的规定执行 。 6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制度 ,记录内容包括生产者基本信息 、种子来源 、种苗管理 、播种、喷灌、施肥、病虫害 防治等生产要点和过程 。所有的记录应真实 、准确、规范,具有可追溯性 。生产档案至少保存 2 年。 —————————— — 3

.pdf文档 DB32-T 4965-2024 一体化基质型秧盘培育机插壮秧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4965-2024 一体化基质型秧盘培育机插壮秧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4965-2024 一体化基质型秧盘培育机插壮秧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4965-2024 一体化基质型秧盘培育机插壮秧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2:55: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