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 7 ,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discharge water from aquaculture ponds 2024 -04-03发布 2024 -05-03实施CCS B 50 DB32/T 4725—2024ICS 65.150 DB32/T 472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 本文件由江苏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万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渔业技术 推广中心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曾庆飞、魏锋、邹宏海、彭刚、王苗苗、冯杰、黄立平、陈辉辉、毛志刚、樊祥科、 郑浩、杨振、王未未、陆梦莹、李旭光、谷先坤。 ⅠDB32/T 4725—2024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的设施要求及尾水处理 、排放与回用的技术要求 。 本文件适用于淡水和海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562 .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 (源) HJ 1217 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SC/T 7015 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DB32/T 2458 淡水渔用微生物制剂使用技术规范 DB32/ 4043 —2021 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DB32/T 4467 南美白对虾小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 DB32/T 4540 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控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池塘养殖尾水 discharge water from aquaculture ponds 由池塘养殖产生的向外环境排放的水 。 [来源:DB32/ 4043 ‒2021,3.1,有修改 ] 3.2 生态处理 ecological treatment 采用生物 、物理等技术手段对养殖尾水中的氮 、磷等元素和有机物进行吸附 、吸收及转化利用 ,达到 净化水质和降低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处理过程 。 3.3 生态沟渠 ecological ditch 连接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区 ,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汇水渠道 。 3.4 沉淀池 sedimentation pond 在尾水处理区按一定面积比例构建 ,用于沉淀养殖尾水中悬浮物的池塘 。 3.5 生物仓 biological reactor 以陶粒、火山石或珊瑚石等多孔吸附介质为填料灌装在网袋中 ,给微生物提供生存载体的集合体 。 1DB32/T 4725—2024 3.6 过滤坝 filter dam 由多孔砖砌成或钢体结构作为框架 ,内部填充滤料 ,具有过滤拦截 、生物降解 、转化吸收作用的构 筑物。 3.7 曝气池 aeration pond 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 ,使养殖尾水在池内停留一定时间 ,利用增氧曝气 ,促进 水体脱氮除磷和有机质降解的池塘 。 3.8 生态净化池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pond 采用生态处理 (3.2)技术进行污染物削减的池塘 。 4 设施要求 4.1 构成 处理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生态沟渠 (或排水管道 ) 、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和人工湿地 、排 放口等。 4.2 工艺 4.2.1 由生态沟渠 、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净化池等一种设施或几种设施的组合 。必要时,还可增 加人工湿地 。工艺组合按 DB32/T 4540的规定执行 。 4.2.2 当尾水排放满足排放标准等环境管理要求 ,养殖单位 /户可自行选择确定尾水处理工艺或不处理 。 4.3 布局 在水产养殖区 ,选择施工改造方便 、地势较低的区域 ,依次建造生态沟渠 (或排水管道 ) 、沉淀池、过滤 坝、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和人工湿地 、排放口等设施 。 4.4 面积与占比 水产养殖区总面积包括养殖池塘面积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面积 ,其中养殖尾水处理设施面积占水 产养殖区总面积比例宜为 6%~ 20%。不同养殖品种及产量尾水处理设施面积推荐占比按 DB32/T 4540 的规定执行 。 4.5 建设要求 4.5.1 生态沟渠 4.5.1.1 沟渠底宽不小于 1 m,深度不小于 1.5 m,坡比宜为 1∶1~1∶1.5,可利用养殖区内原有排水沟渠改 造而成,驳岸稳定 。 4.5.1.2 应种植具有净水功能的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以常绿植物为主 。淡水养殖沟渠中宜种植伊乐 藻、狐尾藻、苦草、轮叶黑藻 、金鱼藻等沉水植物 ,睡莲、荇菜等浮叶植物 ,驳岸宜种植莲藕 、鸢尾、美人蕉、 再力花、茨菇、茭白等挺水植物 ;对于海水养殖池塘沟渠宜栽种芦苇 、秋茄、海马齿、水麦冬、海蓬子等 植物。 2DB32/T 4725—2024 4.5.2 沉淀池 4.5.2.1 面积占尾水处理设施面积的 30%~ 40%,池深 2 m~ 3 m。 4.5.2.2 宜在池内悬挂 “Z”字形挡水设施 ,延长尾水停留时间 ,布设面积占沉淀池的 40%~ 50%。挡水设 施包括但不限于毛刷 、生物仓等 ,沿水流方向垂直布设 ,前后左右间隔为 30 cm~ 50 cm。 4.5.3 曝气池 4.5.3.1 池深宜大于 1 m,池底铺设曝气盘或微孔曝气管 ,每667 m2配置的增氧功率宜不小于 1.0 kW。 4.5.3.2 宜定期投放脱氮除磷复合微生物菌剂 ,选择要求和使用方法符合 DB32/T 2458要求;可设置包 括但不限于毛刷 、生物仓等生物反应设施 。 4.5.4 过滤坝 4.5.4.1 坝体与水流方向垂直 ,高出设计水位 0.2 m~ 0.3 m,宽度不小于 2 m。 4.5.4.2 两侧墙体宜用两层多孔空心砖或钢架搭建 ,坝体滤料可选择生物仓 、沸石、砾石等多孔质轻的填 充介质;坝体上部可种植部分植物 。 4.5.5 生态净化池 4.5.5.1 面积占尾水处理设施面积的 50%~ 60%,净化池中心深度宜大于 1.5 m,池埂的坡比宜为 1∶2~ 1∶3,池中可布设增氧设施 ,可用过滤坝分割成 2个~3个生态净化池构建多级生态净化系统 。 4.5.5.2 生态净化池中沉水植物 、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覆盖面积配比宜为 3∶1∶2,种类选择同 4.5.1.2。 每667 m2放养规格不小于 100 g/尾的鲢 50尾~100尾、鳙10尾~30尾,可同时放养适量的青虾 、螺蛳、 河蚌等。海水养殖系统生态净化池鱼类和贝类投放按 DB32/T 4467的规定执行 。 4.5.6 人工湿地 可根据需要构建潜流湿地 、垂直流湿地或表流湿地 ,水生植物品种选择同 4.5.1.2。 5 尾水处理 5.1 处理流程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流程见图 1,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艺组合 ,因地制宜调整 。 图1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流程 3DB32/T 4725—2024 5.2 处理要求 5.2.1 尾水收集 养殖池塘排放的尾水应避免携带大量泥砂进入生态沟渠 ,或经排水管道进入沉淀池 。应避免集中排 出,日排放量不超过净化设施的处理能力 。在清塘期宜采取转塘 、静置等方式依序排放尾水 。 5.2.2 初步净化 养殖尾水经过生态沟渠 ,停留时间应不小于 1 h,利用水生生物初步净化 。 5.2.3 沉淀 养殖尾水进入沉淀池 ,利用沉淀池中的挡水设施和颗粒物的自沉降作用 ,将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沉淀。 5.2.4 过滤 经沉淀池处理的尾水 ,通过一级 、二级过滤坝 ,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 5.2.5 曝气 经第一级过滤坝过滤后的尾水进入曝气池 。曝气设备在非集中排水期日开启时间不少于 3 h,集中 排水期日开启时间不少于 6 h,可根据水质 、水量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曝气时长 。 5.2.6 生态净化 经第二级过滤坝后的尾水进入人工湿地 、生态净化池 ,停留时间应不小于 7 d。净化后尾水可进入养 殖池塘循环利用 ,或经监测符合 DB32/ 4043的要求后可达标排放 ,不达标再循环至曝气池处理 。 5.3 运行维护 5.3.1 生态沟渠 维持沟渠内水生植物面积占沟渠水面面积的 30%~ 60%,及时修剪生长过盛的水生植物和清除死 株,每1年~2年清除沟底淤泥 ,沟渠通畅和水生生物正常生长 。淤泥清理结束后 ,需按 4.5.1.2要求设置 沟渠内水生植物 ,控制覆盖度 。 5.3.2 沉淀池 适时清除沉淀池淤积物和挡水设施上的附着物 。 5.3.3 过滤坝 及时清除坝体前悬浮物 ,适时更换或清洗填充的滤料 。 5.3.4 曝气池 适时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 ,加速分解水体中有机物 ;定期检查曝气设施 。 5.3.5 生态净化池 常水位控制在 1 m~ 2 m,维持生态净化池内水生植物面积占水面面积的 40%~ 60%,适时打捞衰亡 4DB32/T 4725—2024 的水生植物残体 ;全程不投放饵
DB32-T 4725-2024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范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2:48:50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603.8 K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TS 20282-2 2013 Usability of consumer products and products for public use — Part 2 Summative test method.pdf
ISO 17840-4 2018 Road vehicles Information for first and second responders Part 4 Propulsion energy identification.pdf
ISO 5280 1979 Xylene for industrial use — Specification.pdf
ISO 20596-1 2018 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cyclic volatile methylsiloxanes in water Part 1 Method using purge and trap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pdf
ISO 16763 2016 Graphic technology — Post-press — Requirements for bound products.pdf
ISO 12667 1993 Commercial vehicles and buses — Cross-tooth propeller shaft flanges, type T.pdf
ISO 16079-1 2017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wind turbines Part 1 General guidelines.pdf
ISO 9390 1990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borate — Spectrometric method using azomethine-H.pdf
ISO 2331-1974Fork lift trucks. Hook-on type fork arms. Vocabulary.pdf
ISO TS 32005 2023 Document management —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 PDF 1.7.pdf
GB-T 30702-2014 表面化学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实验测定的相对灵敏度因子在均匀材料定量分析中的使用指南.pdf
GB-T 14366-2017 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pdf
GB-T 28635-2012 混凝土路面砖.pdf
GB-T 22067-2008 实验室玻璃仪器 广口烧瓶.pdf
GB-T 31496-2023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指南.pdf
GB-Z 41117-2021 紧固件 钢制紧固件氢脆基本原理.pdf
GB-T 15694.2-2002 识别卡 发卡者标识 第2部分 申请和注册规程.pdf
GB-T 40077-2021 往复式容积泵和泵装置 技术要求.pdf
GB-T 5271.27-2001 信息技术 词汇 第27部分 办公自动化.pdf
GB-T 18712-2002 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pdf
1
/
3
8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603.8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