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20 CCS Z 00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DB 23/T 3 797—2024 程 2024-08- 30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2024-09-29实施 布DB 23/T 3797—2024 I目次 前 言............................................................................II 引 言...........................................................................III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定义...........................................................................4 4总则.................................................................................5 5源头防控措施.........................................................................5 6原位修复措施.........................................................................5IDB 23/T 3 797—2024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颖、陶月、王蕾、苏晓慧、焦磊、冯程程、王晓燕、白昕、张博、曲建华、 韩思月、许佳明。IIDB 23/T 3 797—2024 I引言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 规,以及国家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决策部署,切实保护黑龙江省珍贵的黑土资源,防止农田黑土酞 酸酯污染进一步加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结合黑龙江省黑土资源特点和农 业生产实际,制定本文件。 本标准的编制旨在规范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的防控工作,明确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源头防控措 施、原位修复措施。DB 23/T 3 797—2024 4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源头防控措施、原位修复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对农膜、农药、农肥使用导致的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400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25413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定 NY/T3041生物炭基肥料 NY/T1224-2018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酞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 一类由邻苯二甲酸酐与醇通过醇解反应所得的产物,是一种增塑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黑土 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 微生物修复技术 在自然或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清除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 无害物质的过程。该技术包括在自然环境下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或转化,也包括人为引导和调控微生物 的代谢活动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或无害化处理。 植物修复技术5现环境无害化的方法。该技术包括将污染物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到植物组织内,进行过滤、降解或稳定 等有效处理DB 23/T 3 797—2024 通过植物的多种作用,如吸收、挥发、根滤、降解和稳定等,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从而实 。 生物炭 以作物秸秆等农林植物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在绝氧或有限氧气供应条件下、400℃~700℃热裂解得 到的稳定的固体富碳产物。 [来源:NY/T3041-2016,3.1] 4总则 预防为主,合理使用农膜、农药、农肥。防治结合,综合使用多种原位修复技术。对有效降低农田 黑土中酞酸酯残留极为重要。 5源头防控措施 农膜储存管理 5.1.1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5.1.2回收农膜避免在农田堆放,避免淋雨、暴晒和自行焚烧。 农膜安全使用 5.2.1避免在高温条件安装。 5.2.2控制覆膜时长。 5.2.2.1水稻在2.5叶-3叶期间揭膜。 5.2.2.2玉米全覆膜栽培在拔节期揭膜,一般在玉米出苗后45d,或在5月上中旬揭膜。 5.2.2.3玉米侧膜栽培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揭膜,或在7月上中旬,连续5d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7℃以上 时揭膜。 5.2.2.4其他作物具体揭膜时间按照NY/T1224-2006的标准执行。 5.2.2.5在气温稳定时间段揭膜,可选择晴天的下午,阴天的上午。 加强农膜回收 5.3.1机械回收与人工拾捡相结合。 5.3.2待播农田耕作层内的地膜残留量遵循GB/T25413,小于75.0kg/hm2。 6原位修复措施 吸附剂修复技术 添加有益于吸附酞酸酯的生物炭。DB 23/T 3 797—2024 6 微生物修复技术 施用有益于降解酞酸酯的微生物。 植物修复技术 种植蓟属植物和绿肥植物。 A

.pdf文档 DB23-T 3797-2024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3797-2024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3797-2024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3797-2024 农田黑土酞酸酯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2:19:2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