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795-2024 稻渔共作环境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 技术规程 2024-08-30发布 2024-09-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ICS13.020 CCSZ00 23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2 5稻渔共作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2 6稻渔共作水体氮磷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3 参考文献...............................................................................4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庄禹检测科技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楠、张颖、朱兴杰、陈胜杰、成琨、曾兴、刘昕、王天倚、姚忠宝、闫浩。DB23/T3795—2024 1稻渔共作环境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渔共作环境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土壤重金属和水体氮磷污染的污染评 价和生态修复。 本文件适用于稻渔共作体系土壤铬、镍、镉、砷、铅、铜、锌七种重金属与水体氮磷的污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渔共作 利用稻田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来源:GB/T43508-2023,3.1] 3.2 稻渔共作环境 由农田土壤和水体组成的水稻和渔类的生长环境,对水稻和渔类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来源:GB/T43508-2023,3.2] 3.3 稻渔共作污染评价 采取特定评价方法对稻渔共作土壤重金属和水体氮磷污染进行生态风险分级,旨在对稻渔共作土壤 与水体进行科学评估,为土壤重金属和水体氮磷污染防治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GB/T43419.1-2023,3.1] 3.4 重金属污染修复 采用钝化调理、生理阻隔、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生物化学修复等措施,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农 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技术措施。 [来源:GB/T43419.1-2023,3.1] 3.5 氮磷污染修复DB23/T3795—2024 2采用厌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等生态修复措施和氮磷肥料减量、控水、减药等生态防控措施,降低 和控制水体氮磷含量的技术措施。 [来源:NY/T3822-2020,3.2] 4基本原则 4.1科学性 土壤重金属和水体氮磷污染评价中二者含量浓度情况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评价 结果的科学性。 4.2可行性 选择生态修复技术与当前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确保技术可实现、经济可承受。 4.3安全性 在修复过程中,避免增加共存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避免对操作人员和周边人群产生健康危害,防止 产生二次污染、破坏土壤结构或降低生产力。 5稻渔共作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 5.1资料收集与分析、布点与采样、确定检测指标参照GB/T43419.1-2023中第6章的内容执行。 5.2重金属含量检测参照HJ803的内容执行。 5.3污染评价参照GB/T43419.1-2023中7.1.1.1和7.1.1.2的内容执行。 5.4评价分级 依据土壤重金属的实测浓度均值C、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指数E,按照表1进行污染分级,划分出三 个污染等级,优先保护类(Ⅰ级)、安全利用类(Ⅱ级)、严格管控类(Ⅲ级),如下表1所示。 表1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等级 等级划分依据 土壤重金属实测浓度均值C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指数E ⅠC≤Si E<0 Si<C E≤0 ⅡⅡ1 C≤Si或Si<Cj≤Gi E≤0 Ⅱ2 Si<Cj≤Gi E>0 ⅢCj>Gi E≤0 Cj>Gi E>0 注:Si和Gi分别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按照GB15618中的规定选取 5.5生态修复措施 生态修复措施参照GB/T43419.1-2023中第8章的内容执行。DB23/T3795—2024 36稻渔共作水体氮磷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 6.1资料收集与分析参照HJ945.3-2020中6.1的内容执行。 6.2水体布点与采样参照HJ494的内容执行。 6.3水体总氮含量检测参照HJ667的内容执行。 6.4水体总磷含量检测参照GB/T11893的内容执行。 6.5评价分级 以水体为检测对象检测出的总氮、总磷含量为评价指标,依据GB3838相关要求,对水体氮磷的 污染评价等级划分如下表2、表3所示。 表2水体总氮污染评价等级 等级 划分依据(mg/L) 未存在污染风险 CN≤2.0 存在污染风险 CN>2.0 注:CN代表水体总氮含量 表3水体总磷污染评价等级 等级 划分依据(mg/L) 未存在污染风险 CP≤0.4 存在污染风险 CP>0.4 注:CP代表水体总磷含量 6.6生态修复与防控措施 水体氮磷污染生态修复措施参照HJ2015-2012中7.4.4的内容执行,水体氮磷污染防控措施参照 NY/T3822-2020中的第6章的内容执行。DB23/T3795—2024 4参考文献 [1]GB/T11893-19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GB/T43419.1-2023稻田重金属治理第1部分:总则 [3]GB/T43508-2023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 [4]HJ494-20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5]HJ667-2013水质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6]HJ803-2016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7]HJ945.3-2020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8]HJ2015-2012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9]NY/T3822-2020稻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范稻蟹共生

.pdf文档 DB23-T 3795-2024 稻渔共作环境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3795-2024 稻渔共作环境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3795-2024 稻渔共作环境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3795-2024 稻渔共作环境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2:19:2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