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7.060 CCS A 47 1501 呼和浩特市地方 标准 DB 1501/T 0061—2024 雷电活动等级 Grade of lightning activities 2024 - 09 - 09发布 2024 - 10 - 09实施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501/T 0061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呼和浩特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和浩特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呼和浩特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金师、阿木尔萨那、李轩、王海平、王丹萍、朝鲁、孙尚瑜、耿奇峰、周茂东、 张岚晶、张克文、贺雪峰、刘雨 、李佳燕。 DB 1501/T 0061 —2024 1 雷电活动等级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雷电活动等级划分的方法 和等级。 本文件适用于雷电的监测、服务、防灾减灾等业务和 工程计算、 雷电科学研究 工作,以及其他行业 与雷电相关的领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7047 —2022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 LLS)的地闪密度 总则 GB/T 40621 —2021 地闪密度分布图绘制方法 GB 50343— 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68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QX/T 262 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 QX/T 682 雷电产品数据格式 3 术语和定义 GB/T 37047 、GB/T 40621 、GB 50689 、QX/T 262、 QX/T 68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雷电 lightning 积雨云中正负不同极性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电荷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 或云中电荷中心与云外相反极性的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 [来源:QX/T 682—2023 ,3.1] 雷电活动 lightning activity 发生在大气中、具有时空相关性的一系列放电现象。 [来源:QX/T 262—2015 ,2.1] 地闪 cloud-to -ground lightning;CG 云地间的大气放电现象。 [来源:GB/T 40621 —2021,3.1] 地闪密度 cloud-to -ground lightning density 𝑁𝑁𝑔𝑔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地闪次数。 注:单位为次每平方千米每年[ 次/(km2·a)]。 DB 1501/T 0061 —2024 2 [来源:GB/T 40621 —2021,3.2] 雷暴日 thunderstorm day 𝑇𝑇 𝑑𝑑 一天中可以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 称为一个雷暴日 。 [来源:GB 50689 —2011,2.0.2] 雷电定位系统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 由多个雷电传感器组成的用于监测和定位其覆盖区域内雷电事件的探测网。 [来源:GB/T 37047—2022,3.1. 10] 回击 return stroke 地闪通道中电荷快速被中和的过程,通常伴随大电流、强电磁辐射和强烈发光现象。 [来源:GB/T 37047—2022,3.1. 3] 4 分级方法 雷暴日等级划分 雷暴日等级划分 应符合GB 50343 —2012中3.1的规定。 地闪密度等级划分 地闪密度等级 应按照GB/T 40621 —2021中第 4章的原则划分。 5 雷电活动等级 雷暴日等级 呼和浩特市各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及雷暴日等级见表 1。 表1 呼和浩特市 各地区雷暴日等级 行政区 年平均雷暴日 d/a 雷暴日等级 回民区 34.1 中雷区 新城区* 34.1 中雷区 玉泉区* 35.0 中雷区 赛罕区 35.0 中雷区 武川县 40.9 多雷区 土默特左旗 39.0 中雷区 托克托县 30.0 中雷区 和林格尔县 34.1 中雷区 清水河县 38.4 中雷区 DB 1501/T 0061 —2024 3 表1 呼和浩特市各地区雷暴日等级 (续) 行政区 年平均雷暴日 d/a 雷暴日等级 注1: *表示该区域内无气象台、站,所取数据来自于距离该区域最近的气象台、站。 注2: 回民区、新城区、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数据为1 961年至2013年人工观 测雷暴日数据,托克托县数据为1 978年至2013年人工观测雷暴日数据,玉泉区、赛罕区数据为 1978年至2013年人工观测雷暴日数据。 地闪密度 等级 5.2.1 数据处理 5.2.1.1 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应 按照GB/T 37047 -2022中4.1条规定进行选取。 5.2.1.2 剔除数据应 按照GB/T 40621-2021 中5.2条规定进行剔除 。 5.2.1.3 为计算𝑁𝑁𝑔𝑔,应将LLS监测到的 回击归为地闪。一个后续回击与其首次回击划归为一次地闪 应 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 后续回击与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 ≤1 s; —— 后续回击与首次回击的位置距离 ≤10 km; —— 相邻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 ≤500 ms。 5.2.1.4 区域内最小单元面积计算方法见 (1)式。 𝑁𝑁𝑔𝑔×𝑇𝑇𝑜𝑜𝑜𝑜𝑜𝑜×𝐴𝐴𝑐𝑐𝑐𝑐𝑐𝑐𝑐𝑐≥80 ······························································ (1) 式中: 𝑁𝑁𝑔𝑔 ——地闪密度,单位为次每平方千米每年 [次/(km2·a)]; 𝑇𝑇𝑜𝑜𝑜𝑜𝑜𝑜——观测周期,单位为年( a); 𝐴𝐴𝑐𝑐𝑐𝑐𝑐𝑐𝑐𝑐——每个网格单元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 km2)。 5.2.1.5 区域边界修正方法应 按照GB/T 37047 —2022中4.6的方法进行修正。 5.2.1.6 雷电观测数据不宜少于 10个完整年,最新 1年的数据距离计算地闪密度的时间不宜大于 5 年。 5.2.2 地闪密度计算 5.2.2.1 雷电定位数据经地闪归集后,各单位面积内的地闪数量与总单位时间的比值即为地闪密度 , 呼和浩特市各地区地闪数据见附录 A。 5.2.2.2 无法查询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的地区, 地闪密度可 按照表2的方法计算。 表2 地闪密度计算方法 行政区 计算方法 回民区 𝑁𝑁𝑔𝑔=0.004𝑇𝑇𝑑𝑑1.22 新城区* 𝑁𝑁𝑔𝑔=0.004𝑇𝑇𝑑𝑑1.22 玉泉区* 𝑁𝑁𝑔𝑔=0.004𝑇𝑇𝑑𝑑1.22 赛罕区 𝑁𝑁𝑔𝑔=0.004𝑇𝑇𝑑𝑑1.22 武川县 𝑁𝑁𝑔𝑔=0.004𝑇𝑇𝑑𝑑1.37 土默特左旗 𝑁𝑁𝑔𝑔=0.004𝑇𝑇𝑑𝑑1.37 托克托县 𝑁𝑁𝑔𝑔=0.004𝑇𝑇𝑑𝑑1.12 DB 1501/T 0061 —2024 4 表2 地闪密度计算方法 (续) 行政区 计算方法 和林格尔县 𝑁𝑁𝑔𝑔=0.004𝑇𝑇𝑑𝑑1.37 清水河县 𝑁𝑁𝑔𝑔=0.006𝑇𝑇𝑑𝑑1.41 注:*表示该区域内无气象台、站,计算方法来自于距离该区域最近的气象台、站。

.pdf文档 DB1501-T 0061-2024 雷电活动等级 呼和浩特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01-T 0061-2024 雷电活动等级 呼和浩特市 第 1 页 DB1501-T 0061-2024 雷电活动等级 呼和浩特市 第 2 页 DB1501-T 0061-2024 雷电活动等级 呼和浩特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50: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