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16 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4034.2—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叶蝉 Code of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tato pests ——Part 2: Leafhopper 2025-05-16发布 2025-06-1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4034.2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DB15/T 4034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第 2部分。DB15/T 4034 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 第1部分:蓟马; —— 第2部分:叶蝉; —— 第3部分:蚜虫; —— 第4部分:二十八星瓢虫。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5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 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准格尔旗农牧局、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鄂尔多斯生态环境 职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正男、张斌、张磊、孙平平、武占敏、吕秀华、张小霞、杨政伟、马丽杰、 牟英男、王金泉、陈齐云龙、张志弘。 DB15/T 4034.2 —2025 II 引言 标准化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监测与防治技术 规程,能够有效统一技术操作要求,提升马铃薯害虫防控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内蒙古自治区及相似生 态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马铃薯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是保障马铃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对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经济损失、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15/T 4034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旨在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 控技术体系,针对不同害虫类群制定差异化的技术标准,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及相似生态区马铃薯害虫综 合防控能力。本文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 第1部分:蓟马。目的在于规定蓟马的监测方法、防治阈值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技术要求。 —— 第2部分:叶蝉。目的在于明确叶蝉的种群动态监测、预警指标及环境友好型防治策略。 —— 第3部分:蚜虫。目的在于规范蚜虫的田间监测技术、病 毒传播风险评估及化学与生物协同 防治方案。 —— 第4部分:二十八星瓢虫。目的在于制定二十八星瓢虫的生态防控技术、施药阈值及抗性管 理措施。 DB15/T 4034.2 —2025 1 马铃薯虫害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叶蝉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田常发叶蝉的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虫情监测、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田中叶蝉害虫得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虫情监测 主要叶蝉种类 在马铃薯田中常见的叶蝉类害虫包括马铃薯叶蝉 Empoasca fabae 、小绿叶蝉 Empoasca flavescens 、 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详见附录 A中的表A.1。 调查时间 从马铃薯播种出苗至成熟期结束,每隔 5 d进行一次系统性调查。 调查田块 针对不同区域的马铃薯种植区,选择生育期一致的三块马铃薯田作为系统观测与调查样地。在叶蝉 发生期内不施药,且三个调查地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1000 m。 调查方法 在选定的系统调查样地内,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采集样本。每个点放置 5个黄盘,点内的黄盘之 间相隔10 m放置一个黄盘。自马铃薯出苗开始,每 5 d调查一次诱集的 叶蝉的种类及数量。调查结果记 录在《叶蝉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参见附录 A中表A.2),并撰写调查报告。初期 5 d调查一次,发生 高峰期每天更换黄盘。 此外,在田间均匀放置黄板诱虫器,黄板诱虫器由板箱和支架组成。板箱长、宽、高分别为 50 cm、 50 cm、40 cm,支架长和宽需刚好放置金属板箱并使其固定,距离地面初始高度 70 cm,且高度可调节。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采集样本,每个点放置 10个黄板诱虫器,点内的黄板诱虫器之间相隔 20 m放置一DB15/T 4034.2 —2025 2 个黄板诱虫器。从马铃薯出苗开始,每隔 5 d统计诱捕到的叶蝉数量。调查结果 记录在《叶蝉发生情况 调查记载表》 (参见附录 A中表A.2),并撰写调查报告。初期 10 d调查一次,发生高峰期每天更换板箱, 采集带有叶蝉的马铃薯植株带回实验室进行叶蝉种类鉴定。 5 种类鉴定 在采集到的叶蝉标本带回室内后,首先应进行妥善保存。处理后,将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种类 鉴定。鉴定工作中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叶蝉的各部分形态特征,包括: —— 体形:叶蝉的体长一般较小,通常为 2 mm~10 mm,身体呈椭圆形或细长形; —— 体色与斑纹:叶蝉的体色变化较大,可能为绿色、黄色、棕色或透明。许多种类的翅或体表 上有斑点、条纹或斑纹,这些特征常用于物种的识别; —— 头部特征:头部较小,位于胸部前缘。它们的触角较短,通常有三节,且较为直立。眼睛通 常大而圆,位于头部的两侧; —— 口器:刺吸式,长而细,适合刺入植物细胞吸取汁液。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通常隐藏在前 胸下; —— 腹部:叶蝉的腹部通常较短,雄性个体常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生殖器结构,是重要的形态鉴别 特征; —— 翅:成虫具有两对翅,前翅通常透明或稍带乳白色,表面平滑,翅脉分布细密,常常呈现 复 杂的网状。翅的形态和翅脉是鉴别不同叶蝉种类的重要特征。 为了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可以结合 DNA条形码技术,提取叶蝉的 DNA样本,通过基因序列比对等手段 进一步确认其种类。这种技术能够弥补形态鉴定的局限,确保种类鉴定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6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清除马铃薯田周边杂草,从而消除越冬虫卵以降低虫源基数;采用“区隔”处理方法,将马铃薯与 豆类植物进行区隔。 生物防治 保护寄生蜂、草蛉、蜻蜓和蜘蛛等天敌,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物理防治 6.3.1 黄色粘虫板诱杀 将黄色粘虫板悬挂于马铃薯植株上方 10 cm左右,每 667 m2悬挂25~35张,板面粘满虫时需更换黄 板,平均 7 d更换一次。 6.3.2 黑光灯诱杀 利用“黑光灯”进行捕杀,每 667 m2安装一盏,于马铃薯植株上方 30 cm~40 cm处放置。 化学防治 6.4.1 防治适期 DB15/T 4034.2 —2025 3 每平方米虫量超过 15头且若虫占总虫头数 80%以上为农药使用适期 6.4.2 药剂使用剂量 可选用10%氟啶虫酰胺 3000倍液、25%联苯菊酯 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 800倍液、20%噻嗪 酮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可根据虫情多次使用,间 隔7 d~10 d,且不同药剂轮换使用。药剂使用按照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执 行。 DB15/T 4034.2 —2025 4 A A 附录 A (资料性)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田常发叶蝉生物学特性及调查 A.1 表A.1规定了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田常发叶蝉生物学特性及调查。 表A.1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田叶蝉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种类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马铃薯叶蝉 体长4.6 mm~4.8 mm,外形似蝉,黄绿色或 黄白色,可行走、跳跃。头部宽于前胸背板, 复眼大而斜置; 喙甚长端部膨大而扁平, 雄虫 呈红色而雌虫呈黑褐色。小盾片大,呈三角 形, 基部赭黄色而端部乳白色, 两基侧角区各 有一黑色三角形斑纹,基部中央亦有一呈三 角形或似方形的黑色斑纹, 此斑纹的端部具 2 条约呈 “八” 字形的黑线纹, 线纹外侧上方有 一呈乳白色长形的斑块,其上具一似肾形小 黑斑,小盾片端部乳白色,两侧各有一小黑 点。 前翅端前室 3个, 体的腹面及足均为赭色。 雄成虫阳茎侧突外缘无小刚毛 在温带地区,常以成虫在常绿树上或杂草 上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成虫开始活 动, 先在杂草上取食,当马铃薯等寄主植物生 长到一定阶段后,便迁移到马铃薯田危害。 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和趋嫩性,多选 择幼嫩的叶片和茎尖部位取食和产卵。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般温度在 20 ℃~ 30 ℃,相对湿度 40%~70%时有利于其繁 殖),繁殖速度较快,一年可发生多代(不 同地区代数有差异,一般 3~6代),世代重 叠现象明显。 若虫孵化后, 群集在叶片背面 吸食汁液, 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分散。 若虫共 5龄,龄期 10 d~15 d左右。 小绿叶蝉 成虫体长 3.3 m

.pdf文档 DB15-T 4034.2-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 叶蝉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4034.2-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 叶蝉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4034.2-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 叶蝉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4034.2-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 叶蝉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47:2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