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16 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4034.1—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蓟马 Code of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tato pests ——Part1:Thrips 2025-05-16发布 2025-06-1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4034.1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DB15/T 4034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第 1部分。DB15/T 4034 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 第1部分:蓟马; —— 第2部分:叶蝉; —— 第3部分:蚜虫; —— 第4部分:二十八星瓢虫。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5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准格尔 旗农牧局、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斌、李正男、吕秀华、孙平平、张磊、张小霞、马丽杰、武占敏、陈齐云龙、 张志弘。 DB15/T 4034.1 —2025 II 引言 标准化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监测与防治技术 规程,能够有效统一技术操作要求,提升马铃薯害虫防控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内蒙古自治区及相似生 态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马铃薯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是保障马铃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对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经济损失、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15/T 4034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旨在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 控技术体系,针对不同害虫类群制定差异化的技术标准,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及相似生态区马铃 薯害虫综 合防控能力。本文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 第1部分:蓟马。目的在于规定蓟马的监测方法、防治阈值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技术要求。 —— 第2部分:叶蝉。目的在于明确叶蝉的种群动态监测、预警指标及环境友好型防治策略。 —— 第3部分:蚜虫。目的在于规范蚜虫的田间监测技术、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及化学与生物协同 防治方案。 —— 第4部分:二十八星瓢虫。目的在于制定二十八星瓢虫的生态防控技术、施药阈值及抗性管 理措施。 DB15/T 4034.1 —2025 1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蓟 马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上蓟马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虫情监测、发生规律、防治原则与防治对象,以 及防治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田中蓟马类害虫的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虫情监测 主要蓟马种类 在马铃薯田中常见的蓟马类害虫包括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烟蓟马 Thrips tabaci Lindeman 、大蓟马 Thrips major Uzel等。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详见附录 A中的表A.1。 调查时间 调查从马铃薯出苗开始,持续至马铃薯进入成熟期结束,每 5 d进行一次调查,虫害发生高峰期每 天调查一次。 调查田块 针对不同区域的马铃薯种植区,选择未施加农药且生长期一致的三块马铃薯田作为系统观测与调 查样地。且调查田块在调查期间未施药。 调查方法 在选定的调查地块,采用对角线 5点取样法,每个点悬挂 5块蓝板,点内的蓝板之间相隔 10 m,蓝板 悬挂于马铃薯植株上方 10 cm处。自马铃薯出苗开始,调查诱集的蓟马数量,初期 5 d调查一次,发生高 峰期每天更换蓝板,统计蓟马数量,调查结果应记录在《蓟马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参见附录 A中表 A.2),并编写调查报告。采集带有蓟马的马铃薯植株带回实验室进行蓟马种类鉴定。 DB15/T 4034.1 —2025 2 5 种类鉴定 蓟马的分类主要依赖于外部形态鉴定。具体分类特征见附录 A中表A.1。 6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6.1.1 合理轮作与间作 及时清除田边杂草 ,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与豆类、玉米等作物进行三年轮作或间作,减少蓟马的生 存基础。 6.1.2 其他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减轻蓟马危害;严禁受蓟马污染的马铃薯组培苗进入温室种植。 6.1.3 合理密植 亩种植密度 3500~4500株。 物理防治 6.2.1 覆盖防虫网 在温室外围覆盖高密度的蓟马专用防虫网( 140目),阻挡蓟马进入。 6.2.2 粘虫板诱杀 每亩温室内放置 25块蓝板,悬挂于马铃薯植株上方约 10 cm的位置。 生物防治 6.3.1 天敌保护利用 生物农药设施内,释放东亚小花蝽,按 500头/亩,隔7 d~10 d释放一次 ,连续释放 2~4次;保护田 边天敌栖息地。 6.3.2 生物农药 每667 m2使用15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球孢白僵菌,用量为 160 g/667 m2~200 g/667 m2;施药时间 为早晨日出前和傍晚日落后,每隔 7 d~10 d左右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次。 使用1%浓度的苦参碱,每 667 m2喷雾50 mL。建议选择晴天傍晚太阳刚落山时进行施用,以确保效 果最佳。 化学防治 基于虫情监测,化学防治最佳时间在蓟马高发期,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要求,使用以下农 药:多杀菌素( 2.5%多杀菌素悬浮剂:每 667 m2使用500 mL~1000 mL,傍晚喷雾,每季作物最多使用 3次)、乙基多杀菌素(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每 667 m2使用20 mL,傍晚喷雾,每季作物最多使用 3次)、阿维菌素( 1.8%阿维菌素乳油: 每667 m2使用30 mL~50 mL,傍晚喷雾,每季作物最多使用 2 次)、菊酯类(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每667 m2使用30 mL~50 mL,傍晚喷雾,每季作物最多使用DB15/T 40 34.1—2025 3 3次)、烟碱类(噻虫嗪: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 667 m2使用8 g~10 g,傍晚喷雾,每季作物最多使 用2次)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DB15/T 4034.1 —2025 4 A A 附录 A (资料性) 内蒙古地 区马铃薯田蓟马种类及其调查 A.1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田中发生的蓟马主要种类、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详见表 A.1。 表A.1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田发生的蓟马主要种类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种 类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花 蓟 马 成虫体长约 1.4 mm,呈褐色;头部和胸部稍浅,前腿 节端部及胫节呈浅褐色。头背的复眼后方有一条横纹,单 眼之间的鬃毛较粗且较长,位于后单眼前方。触角由 8节 组成,较粗;第 3、4节具有叉状感觉锥。前胸前缘有 4对 鬃毛,其中亚中对和前角的鬃毛较长;后缘则有 5对鬃 毛,后角的外鬃较长。腹部第 1背板布满横纹,第 2至第 8背板仅两侧具横线纹。第 5至第8背板两侧有微弯的梳 状结构;第 8背板后缘的梳毛完整,但梳毛稀疏且较小。 雄虫体型较雌虫小,呈黄色。二龄若虫体长约 1 mm,基色 为黄色,复眼为红色。触角由 7节组成,第 3、4节最长, 第3节带有覆瓦状环纹,第 4节则有环状排列的微鬃。胸 部和腹部背面的体鬃尖端微圆钝,第 9腹节后缘有一圈清 晰的微齿。 在华北和西北地区,西花蓟马通常每年发生 6~8代。在20 ℃的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的时间 为20 d~25 d。成虫通过越冬方式存活,通常栖 息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表面。翌年 4月中下旬,第 一代开始出现;到 10月下旬和 11月上旬,进入越 冬代,成虫数量在 10月中旬明显减少。每年 6~7 月和8~9月下旬是该蓟马的危害高峰期。 烟 蓟 马 成虫体长约 1.2 mm~1.4 mm,具有两种体色:黄褐色 和暗褐色。前翅为淡黄色,腹部第 2至第8背板较暗,前 缘线呈暗褐色。头部宽度大于长度,单眼间的鬃毛较短, 位于前单眼之后,且位于单眼三角形连线的外缘。触角由 7节组成,第 3和第4节上具叉状感觉锥。前胸略长于头 部,后角有 2对长鬃毛。中胸腹板内叉骨带刺,后胸腹板 内叉骨无刺。前翅基部有 7或8根鬃毛,末端有 4~6根鬃 毛;后脉有 15或16根鬃毛。腹部第 2至第8背板中央的 鬃毛两侧有横纹,背板两侧和背侧板线纹上布满微细纤 毛。第2背板两侧缘处纵列有 3根鬃毛,第 8背板后缘具 完整梳状结构。各背侧板和腹板上没有附属鬃毛。 若虫共有 4龄,体色为淡黄色,触角由 6节组成,第 4节上具有 3排微毛。胸部和腹部各节上有微小的褐色 点,点上生有粗毛。 4龄若虫翅芽明显,但不取食,且可 以活动,这一阶段

.pdf文档 DB15-T 4034.1-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 蓟马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4034.1-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 蓟马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4034.1-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 蓟马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4034.1-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 蓟马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47:2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