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91.120.25 CCS P 15 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3930—2025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al mine earthquake moni toring network 2025-02-28发布 2025-03-28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3930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 责任。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鄂尔多 斯市地震局、辽宁大学信息学院、鄂尔多斯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广联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鑫、张珂、苏日亚、王金波、李少东、罗浩、丁琳琳、赵翠萍、杨桂存、赵 海、冀宝荣、李岩、魏永红、王强、李维一、刘元康、薛兵、马祥、刘芳、王鹏、杨艳平、包金哲、翟 浩。 DB15/T 3930 —2025 1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技术 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条件、建设要求、运行和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与运维,其他矿山(井)地震监测台网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740 -2017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T 19531.1 -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1部分:测震 GB/T 50011 建筑抗震 设计标准( 2024年版)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009年版)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 规范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DB/T 16-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测震台站 DB/T 17-2018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强震动台站 DB/T 22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震仪 DB/T 66-2016 地震编目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震 earthquake 大地震动 。包括天 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矿山采掘活动、水库蓄水等引发的 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一般指天然地震中的构造地震。 [来源:GB/T 18207.1 -2008,3.1] 矿震 mining-induced earthquake 因采矿活动引起的地震。 DB15/T 3930 —2025 2 近震震级 local magnitude 地方震级 用近震记录测定的地震震级,用 𝑀𝐿表示。 [来源:GB/T 18207.2 -2005,3.1.9.4] 台网监测区 network mon itoring region 以煤矿开采振动影响区为监测目标的区域。 台网重点监测区 network key monitoring region 矿震(3.2)发生的高风险区。 观测仪器墩 seismometer pier 地震计墩 安放地震传感器(地震计、地震仪)的墩体。 [来源:DB/T 16-2006,3.1,有修改 ] 观测井 seismometer well 测震井 安放井下地震传感器(地震计、地震仪)的井。 [来源:DB/T 16-2006,3.2,有修改 ]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 coal mine earthq uake monitoring network 由若干地震监测站组成的煤矿地震监测网络。 4 建设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建设煤矿地震监测台网: a) 冲击地压煤矿或按照冲击地压管理的煤矿; b) 边坡危害等级为Ⅱ级及以上的露天煤矿; c) 矿区及周边地质构造复杂且附近有较大的孕震断层结构,经评估具有发生大于 𝑀𝐿2.0天然地 震风险的煤矿; d)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和自治区有关要求,需要建设地震监测台网的煤矿。 5 建设要求 DB15/T 3930 —2025 3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设计 5.1.1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由监测 站、传输通讯系统和地 震监测台网中心组成。 5.1.2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以监测矿震为主要目的,台网监测区应覆盖台网重点监测区,台网应结合煤 矿开采区和区域地质构造形成立体监测布局,监测站的布设可采用地面与地下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地下 观测包括浅井观测、深井观测以及井工煤矿的矿井观测。 5.1.3 监测站采用的地震传感器应符合 DB/T 22 规定的短周期速度型地震计或 DB/T 17规定的加速度 地震计的要求,监测站均配置短周期速度型地震计,同一监测站根据需要选配加速度地震计。监测站专 用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或优于附录 B表B.1的要求。 5.1.4 监测站采用的电源设备主要技 术指标应符合或优于附 录B表B.1的要求。 5.1.5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应优于 𝑀𝐿1.0,煤矿地震监测台网重点监测区的地震 监测能力应优于 𝑀𝐿0.5。网内地震水平定位误差应优于 200 m。 5.1.6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监测站的布设数量和整体布局应考虑煤矿开采作业面分布,矿震监测能力应 满足5.1.5。 5.1.7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采用近震震级,监测能力估算方法应符合附录 A。 监测站观测场地勘选 5.2.1 地面观测场地应避开地质断层带、陡坡、风口等。 5.2.2 地面观测场地宜选在坚硬、完整、未风化的基岩或坚硬土层上,基岩的 岩体质量 要求应符 合GB 50021的规定。 5.2.3 观测场地应远离各种震动干扰源,观测场地环境地噪声水平应 小于3.16×10−7 m/s。观测场地 的环境地噪声水平测试按照 GB/T 19531.1 -2004附录A方法测算。 5.2.4 观测场地环境地噪声水平不满足 5.2.3的,应加大监测站布设密度或采用井下观测方式。 5.2.5 地面以下浅井、深井观测方式的观测场地,其观测井深根据地质情况和监测站布局需要确定, 浅井观测方式的井深宜为 2 m~30 m,深井观测方式的井深宜不小于 100 m,安放地震传感器(地震计、 地震仪)的观测井应避开溶洞、夹 层、裂隙和液化层。 5.2.6 观测场地应具备电力、实时传输通讯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监测站建设 5.3.1 地面观测方式监测站 5.3.1.1 地面观测方式监测站应建设观测室或满足运行需求的观测设施,观测室建设宜符合 DB/T 16 -2006中第6章的规定。 5.3.1.2 观测室应按照 GB 50223 中重点设防类 (乙类)建筑确定抗震设防标准,观测室的抗震设计应 符合GB/T 50011 中的有关规定。 5.3.1.3 观测室建筑物防雷应按照 GB 50057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5.3.1.4 观测室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应符合 GB 50343 中C等级的雷电防护有关要求。 5.3.1.5 观测室墙壁、顶壁和地面应采取防 潮和防尘措施,有渗水现象的应采 取抗渗措施。 5.3.1.6 观测室应配置不间断电源。 5.3.1.7 观测室内的观测仪器墩制作工艺 5.3.1.7.1 观测仪器墩基凿制过程中不应采用爆破作业。 5.3.1.7.2 观测仪器墩面的四边,应与地理子午线平行或垂直。 5.3.1.7.3 观测仪器墩长×宽宜为 0.8 m×0.8 m,高出地面 0.3 m~0.6 m;地面表层不符合要求的场DB15/T 3930 —2025 4 地可采用坑式观测仪器墩,坑式观测仪器墩的深度宜为 0.5 m~0.8 m。 5.3.1.7.4 观测仪器墩不应与任何建筑体相连。 5.3.1.7.5 观测仪器墩(含坑式观测仪器墩)四周宜有隔震槽,隔震槽宽度宜不小于 0.1 m,深度0.2 m~0.3 m,误差小于 10%,槽底及四周应采取防潮措施, 有渗水现象时应采取抗渗措施,槽内可充填松散 材料。 5.3.1.7.6 观测仪器墩应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墩面平整,中心应标有永久地理子午线;观 测仪器墩浇筑前应清除干净基础面的碎石、泥沙等。 5.3.1.7.7 观测仪器墩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C 30的素混凝土;有渗水现象的基础,应采用强度等级 不低于C 30的防渗素混凝土。 5.3.1.8 观测仪器墩中心地理参数 5.3.1.8.1 经纬度测量误差应不大于 0.3"。 5.3.1.8.2 海拔高程测量误差应不大于 0.5 m。 5.3.1.8.3 地理子午线测量误差应不大于 0.1°。 5.3.2 观测井方式监测站 5.3.2.1 使

.pdf文档 DB15-T 3930-2025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技术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3930-2025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技术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3930-2025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技术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3930-2025 煤矿地震监测台网技术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44: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