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120.10 CCS C 23 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3884—2025 白鲜生态种植技术 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ecological planting of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2025-02-17发布 2025-03-17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3884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中药材(蒙药材)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54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 区中蒙医药研究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淑英、刘妍妍、 仝嘉琛、魏欣欣、陈太阳、苏优拉、李旻辉、王文乐、单飞 彪、毕雅琼、张春红、贾俊英、郭园、吕艳霞、于荣、席琳图雅。 DB15/T 3884 —2025 1 白鲜生态种植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鲜生态种植技术的 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整地、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 害防治、采收、加工、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白鲜的生态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DB15/T 3883 白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白鲜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芸香科白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干燥根皮为中药材白鲜皮。 4 产地环境 生态条件 4.1.1 温度 全年无霜期≥ 85 d,年平均气温≥ —3 ℃。 4.1.2 光照 年日照时数 ≥2500 h。 4.1.3 降水 年平均降水 量300 mm~500 mm。 DB15/T 3884 —2025 2 4.1.4 土壤 壤土或砂壤 土,pH值6.0~8.0。 4.1.5 海拔 海拔高度 1000 m~1500 m。 环境质量要求 4.2.1 空气质量 应符合GB 3095中二类区的规定。 4.2.2 土壤质量 土壤污染物含量应 符合GB 15618 的规定。 4.2.3 灌溉水质量 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5 选地整地 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 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前茬未种过白鲜的地块。 整地 清除田间杂草后,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 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2000 kg/667 m2~3000 kg/667 m2,或商品有机肥 300 kg/667 m2~500 kg/667 m2作基肥,深翻土壤 30 cm深以上,整平耙细。育苗 移栽时,做成平畦或垄畦,畦子长宽随地块和操作方便而定;直播生产时,做成宽 60 cm~70 cm的垄 畦,或机械起垄宽 120 cm~130 cm。 6 种植方式 育苗移栽 6.1.1 育苗 按照DB15/T 3883 的规定执行。 6.1.2 移栽 一般在土壤解冻后 4 月中下旬至 5 月上旬进行。通常选择主根长≥ 18 cm、主根粗≥ 0.8 cm、单根 重≥4.0 g的二年生白鲜种苗,也可选择主根长≥ 15 cm、主根粗≥ 0.6 cm、单根重≥ 3.0 g的一年生 白鲜种苗。移栽时按行距 28 cm~33 cm、株距20 cm~25 cm开沟,放好种苗埋住根部,并盖土过顶 芽3 cm~5 cm,稍加镇压。 直播生产 DB15/T 3884 —2025 3 种子选择与处理 、播种时间 按照DB15/T 3883 的规定执行 。播种方式可撒播,覆土厚度 1 cm~2 cm; 或在床面上按照行距 28 cm~33 cm开4 cm~5 cm深的沟,按照种距 5 cm~10 cm播种。播后稍加镇压, 可覆盖2 cm~3 cm厚度的松针、稻草或秸秆等。播种量为 2 kg/667 m2~3 kg/667 m2。 7 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除积水,平时保持见干见湿。植株生长三年后至采收前,每年春季或 秋季应追肥一次,以有机肥或 NPK复合肥为主。 间苗除草 直播生产时可根据出苗情况进行适当间苗,育苗时一般不间苗。 直播的前两年及 种苗移栽的当年 , 杂草可稍晚拔除,给幼苗创造适当遮阴环境;在杂草开花或结籽前, 结合中耕除草2~3次。植株生长 三年后,每年结合中耕进行除草 3~4次,秋季地上部枯萎后,除去残存茎叶。 8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应用化 学防治措施。采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若发病应急使用时,农药安全 间隔期应符合 GB/T 8321 (所有部分) 的要求。 白鲜生长期病虫害较少,常见有根腐病和黄凤蝶幼虫。 农业防治 深耕晒垡,疏松土壤,增施农家肥或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涝,注意田间湿度;将病残体、病叶 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用石灰消毒,保持田间清洁。 物理防治 种植地可设置黑 光灯、白炽灯等杀虫灯诱杀害虫,或在碎土、作床、松土等作业时利用诱饵诱捕。 生物防治 土地耕翻前,将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含孢量≥ 109CFU/g)拌入基肥中,用量为 2 kg/667 m2~3 kg/667 m2;生长期间可用哈茨木霉菌 100倍液灌根或穴施,用量为 1 kg/667 m2~2 kg/667 m2。根腐病 发病初期,每 667 m2可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含孢量≥ 1010 CFU/g)20 g~25 g兑水25 kg喷淋茎 基部,或用蛇床子素、小檗碱等植物源农药 300倍液喷雾,每隔 5 d~7 d喷1次,连续喷施 2~3 次。灭杀 黄凤蝶幼虫可使用 0.36%苦参碱水剂 150~250倍液或1%可溶性液剂 800~1000倍液均匀喷洒 。 草害防治 适时晚播,待草芽全部萌发后,再整地播种;合理密植,抢占杂草生长空间;合理轮作,打破杂草 生长周期;利用机械进行中耕或旋耕;使用黑膜或除草布覆盖。 9 采收 白鲜植株生 长5~7年后,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采收。 DB15/T 3884 —2025 4 10 加工 将采挖的白鲜清除泥土并剪除须根及粗皮,纵向剖开,抽去木质部,晒干。 11 档案管理 做好记录,建立选地、整地、种源、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全链条栽培技术档案, 保留5年。

.pdf文档 DB15-T 3884-2025 白鲜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3884-2025 白鲜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3884-2025 白鲜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3884-2025 白鲜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42: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