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05 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3575—2024 黄河灌区湖泊滴灌 用水补水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lake water replenishment for drip irrigation in the Yell 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2024-07-15发布 2024-08-1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3575 —2024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湖泊蓄水量确定 ................................ ................................ ..... 2 5 湖泊补给排泄途径及计算 ................................ ............................. 2 6 调蓄水量 ................................ ................................ ........... 3 7 补给方案 ................................ ................................ ........... 4 附录A(资料性) 湖泊配水方案 ................................ ......................... 5 DB15/T 3575 —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0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水 利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市水务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镫口灌区管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军、田德龙、郝永河、徐冰、鹿海员、王国帅、任杰、李泽坤、郑和祥、佟 长福、马鑫、张在刚、郑忠厚、周捷、李熙婷、李想、杭欣宇、王凡、王文彬、李雪松。 DB15/T 3575 —2024 1 黄河灌区湖泊滴灌用水补水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泊蓄水量确定、湖泊补给排泄途径及计算、调蓄水量、补给水量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黄河灌区,包括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包头市、呼和 浩特市黄河灌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7992 (所有部分) 水深测量仪器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 DB15/T 1031 引黄灌区淖尔水滴灌工程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湖泊水滴灌 drip irrigation by nature lake 通过引水补湖后利用其调蓄水量进行滴灌的开发利用方式。 最小安全蓄水量 minimum storage capacity of nature lake 经过长时期观测,维持湖泊现有生态与渔业功能的最低水位对应的蓄水量。 最优蓄水量下限 lower limit of optimal storage capacity 维持湖泊现有生态、渔业、景观、旅游功能正常水位所对应的蓄水量。 最大安全蓄水量 maximum st orage capacity of nature lake 蓄水后不会向周边倒灌且不发生土壤盐渍化的水位所对应的最大蓄水量。 DB15/T 3575 —2024 2 调蓄水量 optimal water storage of nature lake 某一蓄水量上限与蓄水量下限差。 4 湖泊蓄水量确定 湖泊选择 选择水面面积大于 6.67 ha且年际变化小于 20%、底部为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靠近支渠及以上渠 道、全盐量小于 3.0 g/L的湖泊。 资料收集整理 收集项目区湖泊水系、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根据湖泊水滴灌工程的供水保证率要 求, 结合灌区湖泊形成条件、年际变化,对近 10年湖泊春季( 3月)、夏季( 8月)面积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 调查,春季和夏季可根据遥感影响质量(云覆盖≤ 20%)各解译 1期。 蓄水量确定 湖泊水深确定按照 GB/T 27992 (所有部分)规定执行,建立水面面积与平均水深关系曲线,确定蓄 水量;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及实地调查结果分析湖泊春、夏季水面面积稳定及变化幅度情况。 最小安全蓄水量宜采用天然水位资料统计法或最小生物空间法结合湖泊水位与相应库容关系的曲 线进行估算。 5 湖泊补给排泄途径及计算 补给排泄途径 补给途径包括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径流补给、分洪水及生态应急补水;排泄途径包括蒸发、渗 漏。 水面蒸发损失 蒸发损失计算宜参照水库水面蒸发计算方法进行。蒸发损失水量按公式( 1)计算: 𝑊蒸=10−7×𝛥𝐸×𝐹均 ………………………………………………………(1) 式中: W蒸——蒸发损失水量,万 m3; ΔE——时段内水面累计蒸发量, mm; F均——不同计算时段始末湖泊水面平均面积, m2。 渗漏损失 湖泊渗漏损失,有实测资料可参考湖泊水文地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无资料按月渗漏量占月平 均蓄水量比例 0.5%计算。 降水补给 根据湖泊水面面积及时段内降水量计算。 DB15/T 3575 —2024 3 径流补给 径流深与流域面积乘积作为径流补给计算结果。 侧渗补给 侧渗补给按公式( 2)估算各年份侧渗补给量。 4月至8月灌水关键期、 9月至翌年 3月其他时期两个 阶段可按侧渗总补给量 40%、60%分别计算。 𝑊侧补 =365KBhI ………………………………………………………(2) 式中: W侧补——侧向径流补给量,万 m3/a; K——含水层渗透系数, m/d; B——含水层过水断面宽度,按照地下水流向及水源地钻孔资料确定过水断面长度; h——含水层厚度, m; I——水力坡度,‰。 分洪及生态应急补给 根据当地调查或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 宜根据湖泊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进行补给排泄数量的计算。宜划分为 4月至 8月灌水关键期与 9月至翌年 3月其他时期两个阶段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不同时段湖泊蓄水量变化按公式 (3)计算: 𝛥𝑉ℎ=𝑄𝑗𝑦+𝑄𝑐𝑠+𝑄𝑗𝑙+𝑄𝑓ℎ+𝑄𝑠𝑡+𝑄𝑧𝑓+𝑄𝑠𝑙 ……………………………………… (3) 式中: ΔVh——不同时段湖泊蓄水量变化,万 m3; Qjy——降水补给量,万 m3; Qcs——地下水侧渗补给量,万 m3; Qjl——流域径流补给量,万 m3; Qfh——分洪水补给量,万 m3; Qst——生态应急补给量,万 m3; Qzf——水面蒸发量,万 m3;可参照水库蒸发损失公式计算。 Qsl——渗漏损失量,万 m3; 6 调蓄水量 水量计算 各水量计算按照 DB15/T 1031 的规定执行。 调蓄水量计算 DB15/T 3575 —2024 4 最大安全蓄水量与最优蓄水量下限差值计算最优调蓄水量。最小安全蓄水量与最大安全蓄水量的 差值计算最大调蓄水量。 7 补给方案 一般规定 根据方案应用条件、年初实际非黄灌溉水补水量,并结合当地水资源利用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年度 补水方案。应从现有功能影响、补水保证率、黄灌水量节省潜力等方面进行比较筛选最优补水方案。 滴灌规模确定 在GB/T 50485 基础上,湖泊水滴灌应根据湖泊可利用水量、作物灌溉定额及湖泊周边高标准农田滴 灌建设情况拟定规模,按照 DB15/T 1031 的规定执行。 补水方案 湖泊配水方案制定见附录 A。应从湖泊补给量、保证率、补给条件等方面进行补水可靠性分析。

.pdf文档 DB15-T 3575-2024 黄河灌区湖泊滴灌用水补水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3575-2024 黄河灌区湖泊滴灌用水补水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3575-2024 黄河灌区湖泊滴灌用水补水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3575-2024 黄河灌区湖泊滴灌用水补水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34:5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