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05 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3493—2024 食用菌种质资 源收集与菌种保存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collection and culture preservation for edible fungi 2024-06-14发布 2024-07-14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3493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5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 院、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项目资金保障中心、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农牧局、赤峰 市敖汉旗农牧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鲍红春、李志平、李文彪、于传宗、庞杰、李小雷、贾晓东、曹慧、张欣、郭 芳颖、焦洁、温波、王建民、苑兴文、石雅君、蒙可、杨波、邓海峰、肖强、王猛、关潇滢、肖杰、郑 莎、刘艳梅、季祥、孔令江、李延军、于凤玲、甄玲玲、许林丰、张振宇 。 DB15/T 3493 —2024 1 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技术的保藏库(室)建立、资源收集、资源鉴定、资 源整理及、菌种资源保藏。 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NY/T 1846 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食用菌 edible mushroom 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 常包括食药兼用和药用大型真菌。 多数为担子菌, 如双孢蘑菇、 香菇、 草菇、 牛肝菌等。少数为子囊菌,如羊肚菌、块菌等。 菌种保藏 culture preservation 使菌种免受其他微生物污染,保持其固有遗传、生理、形态及其各种有研究和利用价值特性的微生 物学技术。 4 保藏库(室)建立 选址 要求地势平坦、排灌便利、交通便捷,远离工矿区、公路铁路干线和生活区,避开污染源。 规划设计 DB15/T 3493 —2024 2 保藏库(室)设为引种观察区和保存区,观察区和保存区建设要求相同,观察区用于收集资源的观 察,保存区用于资源的保存。 保藏库(室)建设标准与规模 保藏库(室)建设标准严格按照 GB 19489 、GB 50223 执行,建设规模根据需保藏种质资源的多少进 行科学合理设计。 5 种质资源收集 收集对象 现有栽培种、地方品种、野生种的种质资源。 信息记载 记载资源的名称、类型、收集时间、地理位置、所属单位、遗传背景、生长地水土气候条件、特征 特性(如颜色、形状、大小、抗性等)、影像资料,并对资源进行编号(如种类、来源、顺序等信息)。 资源收集 5.3.1 菌种实物的收集 收集的菌种实物应为纯培养物,菌种来源包括自行分离、交换、购买、接受委托保藏、接受赠送等 途径。 5.3.2 菌种信息的收集 5.3.2.1 提供者应提供菌株的研究和鉴定材料, 据实填写保藏机构的登记表格, 由 保藏机构签收入档。 5.3.2.2 保藏机构应进一步收集和完善菌株的相关信息。 5.3.2.3 菌种信息建立电子数据库,录入菌落、子实体照片等原始直观信息。 6 资源鉴定 形态特征 6.1.1 菌丝体特点 仔细观察菌丝生长是否正常,是否老化,有无杂菌、虫害感染,同时检查瓶袋有无破损等。根据显 微镜下菌丝颜色、生活力、有无锁状联合等特点与相应菌种进行鉴定。 6.1.2 子实体特点 根据子实体菌盖颜色、大小,有无条纹、瘤、鳞片、同心圆、管孔、菌管、菌齿、菌褶;菌柄长短、 粗细,有无菌环、菌托;显微镜下孢子形态等特点与相应子实体进行鉴定。 出菇试验 在各级菌种的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栽培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出菇试验。 抗性鉴定 DB15/T 3493 —2024 3 6.3.1 耐热性试验 将菌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待菌丝长到 1/2试管斜面时,每一菌株取出 2~3支试管,放在温度上 线环境下,经过 24 h耐热性处理,然后放到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菌丝恢复情况,判别耐热能力。 6.3.2 耐低温性试验 将菌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待菌丝长到 1/2试管斜面时,每一菌株取出 2~3支试管,放在温度下 线环境下,经过 24 h耐热性处理,然后放到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菌丝恢复情况,判别耐低温能力。 6.3.3 抗杂菌测定 采用平板测定的方法,观察菌丝与杂菌的交界处是否有拮抗线,判别抗杂菌能力。 分子生物学鉴定 可采用DNA碱基组成( G+C)mol%、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SSR、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 Southerm 印迹分析、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 PFGE) 以及小亚基 rDNA(或rRNA) 序列测定等方法 进行鉴定。 对远缘种,采用 3~4个保守基因的克隆 /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于近缘种,采用 AFLP或RAPD 等进行区分。 7 资源的整理 菌种质量检测 按照NY/T 1846 的规定执行。 菌种复核 复核菌株的保藏单位名称、保藏方式、菌株保藏编号、菌株名称(原定名)、复核日期、复核内容 及结果(所进行的项目及各项实验结果 )、复核结论、复核人员姓名、中心负责人签字以及需要补充说 明的有关内容。 菌种编号 将复核后的菌株进行编号。 数据整理 7.4.1 按照食用菌菌种资源描述对菌株进行数据整理。 7.4.2 建立菌株的纸质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档案并备份。 7.4.3 档案应安全存放,注意防潮、防霉、防虫、防火、防磁和防盗。 8 菌种资源保藏 菌种保藏 8.1.1 前期准备 检查保存设施,应确保正常运行,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修维护。设施应有备用电源,防止断电 事故发生。 DB15/T 3493 —2024 4 8.1.2 保藏方法 可采用液氮超低温保藏法、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自然基质保藏法、沙土管保藏 法、滤纸片保藏法、生理盐水保藏法、蒸馏水保藏法等,针对保存菌株确定适宜的方法 ,同一菌株应选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保存,只能采用一种保藏方法的菌株必须备份并存放于两个以上的保存设 备中,重要菌种应异地保存备份。 8.1.3 记录入档 菌种的入库和出库应记录入档,实行双人负责制管理。 定期复核 定期检查菌种保存效果,及时分离纯化复壮。每次检查要有详细记录。 废弃物处置 废弃物的处置严格按照 GB/T 19489 有关规定执行。

.pdf文档 DB15-T 3493-2024 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3493-2024 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3493-2024 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3493-2024 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32:4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