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7.060 CCS A 47 14 山西省 地方 标准 DB 14/T 3173—2024 雷电易发区分布及防范等级划分 2024 - 10 - 18发布 2025 - 01 - 18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173 —2024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要求 ................................ ................................ ........... 2 5 数据来源及处理 ................................ ................................ ..... 2 6 雷电易发区等级划分 ................................ ................................ . 3 7 雷电防范等级划分 ................................ ................................ ... 4 附录A(资料性) 归一化处理 ................................ ............................. 5 附录B(资料性) 百分位数法 ................................ ............................. 6 附录C(资料性) 自然断点法 ................................ ............................. 7 附录D(资料性) 雷暴日数 M指标和地闪密度 Ng等级划分 ................................ .... 8 附录E(资料性) 雷电易发区等级分布图 ................................ ................... 9 DB 14/T 3173 —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气象局 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XS/TC24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强、张华明、李治、胡俊青、王高芳。DB 14/T 3173 —2024 1 雷电易发区分布及防范等级划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易发区及防范等级划分的术语 和定义、基本要求 、数据来源及处理 、雷电易发区 等级划分 、雷电防范等级划分 。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易发区及等级防范的识别和管理、灾害评估、监测预警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雷击导致的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划分, 也不适用于具体建设项目及具有爆炸危险或其 它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雷击风险等级划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057 -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 -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QX/T 405 -2017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 DB 14/T 1919 -2019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闪电定位仪 由多个雷电传感器组成的用于探测和定位其覆盖区域内雷电事件的网络。 地闪 发生在雷暴云体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闪电放电过程。 [来源:QX/T 79-2007,定义3.4] 地闪密度 单位面积上年平均地闪次数。 [来源:QX/T 405 -2017,定义3.11] 地闪强度 按百分位数法将地闪放电的雷电流幅值分级后加权平均得到的强度。 注:单位为千安培( kA)。 DB 14/T 3173 —2024 2 年平均雷暴日数 一个地区每年平均发生雷暴的天数,由各级气象台站人工观测得到。 注:单位为日 /年(d/a)。 雷电发生等级值 根据雷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具有的破坏力,对雷电风险进行评定的量化指标。 雷电易发区划分 根据雷电发生等级值,对雷电发生风险的空间范围进行区域划分。 4 基本要求 划分原则 4.1.1 可靠性 所用资料应真实、可靠,当资料范围不一致时,应进行归一化处理。 4.1.2 区域性 应做到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 5 数据来源及处理 所需资料 5.1.1 雷暴日观测资料 采用1979~2013年人工观测的气象台站雷暴日观测历史数据,分别对各站数据统计,乡镇数据采用 插值计算得到。 5.1.2 闪电定位资料 闪电定位资料采用近十年山西省闪电定位资料,每三年更新一次,数据包含闪电的时间、经纬度、 雷电流幅值等参数。 5.1.3 地理信息资料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空间分辨率为 1:250000 。 数据处理 5.2.1 剔除雷电流幅值为 0~2kA和200kA以上的地闪定位资料。 5.2.2 将区域划分为 1km×1km的网格,计算各网格内的地闪密度,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形成地闪密度 栅格数据。归一化处理方法参见附录 A。 5.2.3 按表1将雷电流幅值划分为 5个等级。百分位数区间的确定方法参见附录 B。 DB 14/T 3173 —2024 3 表1 雷电流幅值等级 百分位数区间 60﹪~ 80% 80﹪~ 90% 90﹪~ 95% 95﹪~ 98% ≥98% 等级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5.2.4 将区域划分为 1km×1km的网格,计算各网格内不同雷电流幅值等级的地闪频次,并进行归一化 处理,再按式( 1)计算各网格内的地闪强度,形成地闪强度栅格数据。 𝐿𝑛=∑𝐼𝑖 𝑁𝑖𝐹𝑖5 𝑖=1 ································ ································ ········· (1) 式中: —— Ln地闪强度; —— Iii级雷电流强度幅值 ; —— Fii级雷电流幅值等级的地闪频次 ; —— Ni格点内地闪频次。 5.2.5 建立GIS数据库 对处理后的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采用相同的空间投影坐标系统,建立 GIS数据库。 6 雷电易发区等级划分 划分方法 采用自然断点法,将易发区划分为四个等级:极强易发区、强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一般易发区。自 然断点法的确定方法参见附录 C。具体划分详见表 2。 表2 雷电发生等级划分 雷电发生等级及说明 雷电发生等级 雷电极强易发区,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极大。 I级 雷电强易发区,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大。 II级 雷电中易发区,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中等。 III级 雷电一般易发区,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较低。 IV级 雷电发生等级值计算 6.2.1 雷电发生等级值计算 将山西省所辖行政区域按照经纬度划分为 1km×1km的网格,计算得到每个网格的雷暴日 M、地闪密 度Ng、雷电流强度 Ig,代入公式( 2),按照四舍五入取整,得到每个网格的雷电发生等级值 R。 R=0.57𝑁𝑔+0.25𝐼𝑔+0.18𝑀 ································ ··························· (2) 式中,非参数确定范围参见附录 D: —— R雷电发生等级值; DB 14/T 3173 —2024 4 —— Ng地闪密度,单位:次 /(a·km2); —— Ig雷电流强度,单位: kA; —— M雷暴日,单位: d/a。 6.2.2 易发区等级用不同颜色标识 极强易发区采用红色( RGB(255,0,0))标识、强易发区采用橙( RGB(255,165,0))、中易发区 采用黄色(

.pdf文档 DB14-T 3173-2024 雷电易发区分布及防范等级划分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4-T 3173-2024 雷电易发区分布及防范等级划分 山西省 第 1 页 DB14-T 3173-2024 雷电易发区分布及防范等级划分 山西省 第 2 页 DB14-T 3173-2024 雷电易发区分布及防范等级划分 山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0:43:2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