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14/T 2997 —2024 特色针法操作规程 中风利咽通窍针 2024 - 02 - 08 发布 2024 - 05 - 07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ICS 11.020 CCS C10 14 DB14/T 2997 —2024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操作步骤及要求 ................................ ................................ ......2 5 腧穴处方 ................................ ................................ ............ 2 6 操作方法 ................................ ................................ ............ 2 7 注意事项 ................................ ................................ ............ 3 8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 ................................ ....3 9 禁忌 ................................ ................................ ................ 4 DB14/T 2997 —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针灸 医院、山西省针灸学会、山西中医药大学、长治市中医院、长治医学 院和平附属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山西 省大众科技评估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韦玲、郝重耀、韩润霞、吴菁菁、张天生、李蕾、张卫东、宗倩倩、宰风雷、 王旭芳、郭翠英、许静、盛强、杨晶、胡瑞峰、杨发明、王秩、温春丽、杨瑞鹏。 DB14/T 2997 —2024 1 特色针法操作规程 中风利咽通窍针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风利咽通窍针的术语和定义、 操作步骤及要求 、腧穴处方 、 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等。 本文件适用于中风利咽通窍针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 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 GB/T 33415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风后吞咽障碍 中风后不能安全有效的把食物由口运送至胃的异常情况。可以符合以下情况:食物或饮品从口腔输 送至胃部过程中出现问题;口腔及咽喉肌肉控制或协调不灵而未能正常吞咽;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反复 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 3.2 口腔期吞咽 障碍 临床表现为唇运动明显不对称, 流涎, 食物或水从一侧口角漏出; 舌运动障碍时则表现为舌肌无力, 饮水前呛咳,进餐时间延长或口内食物残留,分次吞咽等;软腭运动障碍表现为构音障碍,鼻反流及鼻 音,软腭上抬功能差等。 3.3 咽期吞咽障碍 常见于咽缩肌、食管上括约肌功能障碍。吞咽时常见会厌谷或梨状窝大量残留,多次吞咽后不能完 全清除,常伴吞咽动作不协调、重复吞咽、腭咽闭合不全、喉结构上抬不充分、环咽肌开放不全等症状。 3.4 食管期吞咽障碍 临床表现多为食物滞留 于食管。 3.5 中风利咽通窍针 适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一种针刺方法。 DB14/T 2997 —2024 2 4 操作步骤及要求 4.1 环境要求 治疗环境安静清洁,室内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4.2 适应症 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中风后出现吞咽障 碍,包括口腔期、咽期、食管期,洼田饮水试验在 3级以 上者(包括 3级)或经造影确诊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 5 腧穴处方 5.1 口腔期 主穴:地仓、颊车、大迎、舌前 2/3 配穴:承浆、金津、玉液 5.2 咽期 主穴:风府、哑门、廉泉 配穴:风池、天柱、通里 5.3 食管期 主穴:天突、扶突 配穴:内关、照海 6 操作方法 6.1 操作前准备 6.1.1 评估 针刺前需全面了解受术者病情、精神状态、情绪等状况。 6.1.2 沟通 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嘱其放松心情,解 除思想顾虑。针刺过程中,医师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 现不适。 6.1.3 物品准备 75%乙醇,一次性无菌棉棒,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6.1.4 体位 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根据病情采用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6.1.5 消毒 DB14/T 2997 —2024 3 6.1.5.1 医者手消毒 医者双手应先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 75%乙醇消毒。 6.1.5.2 穴位消毒 用一次性无菌棉棒蘸取 75%乙醇在针刺穴位处消毒,口腔中穴位除外。 6.2 针刺方法 6.2.1 口腔期 a) 金津、玉液三棱针点刺出血; b) 舌前2/3部位毫针散刺出血; c) 地仓穴向颊车穴方向斜刺 0.5寸,针刺手法为捻转手法,平补平泻;颊车穴直刺 0.5寸,针刺 手法为捻转手法,平补平 泻;大迎穴向地仓穴方向斜刺 0.5寸,针刺手法为捻转补泻,平补 平泻;承浆穴向下唇方向斜刺 0.5寸,针刺方法为捻转补泻,平补平泻。 6.2.2 咽期 a) 风府、哑门穴针尖向咽喉方向刺入 1.5寸,不留针; b) 廉泉穴向咽喉方向刺入 0.5寸,针刺手法为提插手法,平补平泻;风池穴向咽喉方向刺入 1 寸,针刺手法为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天柱穴直刺 0.5寸,针刺手法为捻转手法,平补平泻; 通里穴直刺 0.5寸,针刺手法为捻转手法,平补平泻。 6.2.3 食管期 a) 天突穴先直刺 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 0.5寸,针刺手法 为提插手法,平补平泻;扶突穴直刺 0.5寸,针刺手法为捻转手法,平补平 泻; b) 内关穴直刺 0.5寸,针刺手法为提插手法,平补平泻;照海穴直刺 0.5寸,针刺手法为捻转手 法,平补平泻。 6.3 操作后处理 6.3.1 以上诸穴除金津、玉液、舌前 2/3部位、风府、哑门外,余腧穴针刺得气后留针 30 min,用一 次性无菌棉棒按压后取针。 6.3.2 针刺操作完毕,检查针具,以防遗漏。 6.3.3 治疗频次 1次/日。14次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要治疗 2-3个疗程。 7 注意事项 针刺时注意风府、哑门的深度 ,不可向斜上方深刺,避免误伤 延髓。 8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8.1 晕针 DB14/T 2997 —2024 4 轻度晕针应立 即停止针刺,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通风和保暖,给饮温水或糖水,静卧片刻 至症状消失。严重者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或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急 救措施。病情缓解后,适当休息。 8.2 滞针 若患者精神紧张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循按拍打滞针局部,或适当延长留针时间,缓 解肌肉紧张状态。若单向捻转过度引起的滞针,向反方向回捻,并用刮柄、弹柄法。 9 禁忌 9.1 合并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 9.2 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及精神病患者 。 9.3 伴有失认症和智能障碍者。 9.4 不能积极配合针刺治疗者。 9.5 针刺局部有创伤、感染等。

.pdf文档 DB14-T 2997-2024 特色针法操作规程 中风利咽通窍针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4-T 2997-2024 特色针法操作规程 中风利咽通窍针 山西省 第 1 页 DB14-T 2997-2024 特色针法操作规程 中风利咽通窍针 山西省 第 2 页 DB14-T 2997-2024 特色针法操作规程 中风利咽通窍针 山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0:33: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