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CCSB05DB1308 承德市地方标准 DB1308/T373—2025 油葵菌核病调查防控技术规范 2025-01-06发布 2025-01-15实施 承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08/T373—2025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承德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承德市植保植检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永生、赵鹏飞、王春红、岳秀琴、张毅、姜红玉、李淑静、张红梅、朱佳奇、 方艺润、宣梅、张雪洁、赵存鹏、闫洪亮、赵淑凤。DB1308/T373—2025 1油葵菌核病调查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葵菌核病田间调查及防控的发病程度分级、病情调查、防控指标、防控原则、防控 方法及档案记录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油葵菌核病的调查及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发病程度分级 油葵菌核病按照发生程度从轻到重分为5级。1级为轻发生;2级为偏轻发生;3级为中等发生;4 级为偏重发生;5级为大发生。分级标准见表1。 表1油葵菌核病发病程度分级 级别 症状表现 1级 病株叶片有零星病斑,病株叶片病斑面积≤1%,整个植株正常 2级 病株叶片病斑面积1.1%~10%,株高、葵盘大小受到一定影响,葵盘颜色在成熟时呈褐色 3级 病株叶片病斑面积10.1%~35%,株高降低,葵盘减小 4级病株叶片病斑面积35.1%~50%,株高降低明显,葵盘小,叶、茎、果、盘受到严重危害并出现少 量菌核 5级 病株叶片病斑面积≥50%,株高明显降低,叶、茎、果、盘、果粒受到严重危害出现大量菌核 5病情调查 5.1调查时间 按生育期从苗期到成熟期止,常规间隔7d调查1次,根据发生情况适当增加调查次数。 5.2调查方法 5.2.1抽样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3~5亩,5点取样,每点10株。 5.2.2调查与记录DB1308/T373—2025 2以株为单位,调查油葵菌核病的发病株数,并记载发生程度。填写油葵菌核病田间调查记录表,内 容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地块类型、亩株数、生育期、长势、调查总株数、病株率、病盘率 及发生程度。 6防控指标 病株叶片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25%~30%,且每亩超过31株发病,应立即进行化学防控。 7防控原则 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方针,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综合运用农 业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等技术措施,油葵菌核病病盘率控制在3%以下。 8防控方法 8.1农业防控 倒茬轮作;合理深翻;适期播种;拔除病株;中耕锄草;结合收获清理田园。 8.2物理防控 8.2.1播种时发现种子里的菌核将其捡除。 8.2.2采用39℃~44℃温水浸种,并不停搅动10min左右,吸水的菌核下沉种子下面,这时将种子捞 出晒干,可减少侵染。 8.3化学防控 8.3.1种子处理 采用种子重量0.3%的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拌种降低田间幼苗 发病率。 8.3.2叶面喷雾 选用40%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1500倍液,7d~10d喷雾1次,连续2~4次喷雾。 9档案记录 建立油葵菌核病调查防控档案,包含调查记录和防控措施。档案记录真实、完整,并妥善保管。 ———————————

.pdf文档 DB1308-T 373-2025 油葵菌核病调查防控技术规范 承德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8-T 373-2025 油葵菌核病调查防控技术规范 承德市 第 1 页 DB1308-T 373-2025 油葵菌核病调查防控技术规范 承德市 第 2 页 DB1308-T 373-2025 油葵菌核病调查防控技术规范 承德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0:00: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