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3.080 CCS B00 081305 邢台市地方标准 DB1305/T 91—2024 发展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 2024-01-25发布 2024-02-25实施 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05/T9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邢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宫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威县市场 监督管理局、威县农业农村局、邢台市信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思瑶、冯滢、刘立超、乔伦伦、张兴、王明龙、张恒、张文兵。 I DB1305/T91—2024 发展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宜居和美乡村建设指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产业发展、乡村经营、经济收 入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规划保留的单个行政村开展发展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发展宜业和美乡村beautifulcountrysidedevelopingsuitableindustries 促进农民就业,大力发展本地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优化多元收入;支持就近就业、县域内就业、 外出务工就业、创业就业等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就业环境。 3. 2 品牌化经营brandingmanagement 指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将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并塑造独特的市场地位,提高消费者对产品 的认知度和忠诚度,降低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强乡村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3. 3 三区三线threezonesandthreelines “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 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4基本要求 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得到有效开发,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近、 稳定的就业岗位。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健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政策支持和服 务保障强化,各类人才留乡返乡入乡就业创业。 1 DB1305/T91—2024 5产业发展 5.1农业产业 5.1.1宜因地制宜发展循环产业,提高乡村产业科技含量;发展集约化和节约化产业模式,培育产业 从“增量”向“提质”转化;发展绿色农业,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推广种养结 合模式,集约化养殖。 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应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永久基本农田应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合高标准农田 建设的重点区域,应按照GB/T30600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相关农田水利设施应配置合理。 5.1.3宜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耕地保护制度、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等增强农业资源保育能力,改 善农业产地环境;宜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鼓励使用可降解环保型农膜,有效防治农 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1.4宜引导乡村企业或组织活跃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 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5.2.特色产业 5.2.1根据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传统和地理位置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养殖业、农产品 加工业、乡村(民族)手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生活生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为村民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2.2宜引导村民在符合用地政策前提下,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及资源资产,发展庭院特色种植、特色 养殖、特色加工、特色手工、特色乡村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等产业。 5.2.3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村民能够就近就业创业。农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应高于县域平均水平10%。 6发展途径 6.1培育主导产业 6.1.1鼓励主导产业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对资源 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 6.1.2宜通过良种扩繁等方式加快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 一体化”经营模式。 6.2拓宽融资渠道 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 6.3注重人才培养 2 DB1305/T91—2024 6.3.1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6.3.2应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办学为辅的 职业培训体系,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 7乡村经营 7.1纟 经营原则 应规范运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人才、土地、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平等交 换,有效利用农村资产、资源。 7.2经营途径 宜因地制宜采用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参与村庄经营。 7.3经营方式 宜实行品牌化经营,通过引进专业机构,挖掘区域文化,参与区域性公共品牌打造,系统制订品牌 化经营规划,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定位。宜通过数据分析、数字挖掘,打造智慧化平台,实现数据共建 共享。 7.4经营主体 应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产品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就业 帮扶载体吸纳就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 8经济收入 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高于县域平均水平10%。村集体年收入应在15万元以上。无应纳未纳的监 测户。 8.2村级财务应收支合理,财务可持续。 8.3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本地的经济活动。 3 DB1305/T91—2024 6.3.1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6.3.2应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办学为辅的 职业培训体系,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 7乡村经营 7.1纟 经营原则 应规范运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人才、土地、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平等交 换,有效利用农村资产、资源。 7.2经营途径 宜因地制宜采用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参与村庄经营。 7.3经营方式 宜实行品牌化经营,通过引进专业机构,挖掘区域文化,参与区域性公共品牌打造,系统制订品牌 化经营规划,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定位。宜通过数据分析、数字挖掘,打造智慧化平台,实现数据共建 共享。 7.4经营主体 应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产品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就业 帮扶载体吸纳就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 8经济收入 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高于县域平均水平10%。村集体年收入应在15万元以上。无应纳未纳的监 测户。 8.2村级财务应收支合理,财务可持续。 8.3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本地的经济活动。 3 DB1305/T91—2024 6.3.1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6.3.2应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办学为辅的 职业培训体系,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 7乡村经营 7.1纟 经营原则 应规范运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人才、土地、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平等交 换,有效利用农村资产、资源。 7.2经营途径 宜因地制宜采用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参与村庄经营。 7.3经营方式 宜实行品牌化经营,通过引进专业机构,挖掘区域文化,参与区域性公共品牌打造,系统制订品牌 化经营规划,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定位。宜通过数据分析、数字挖掘,打造智慧化平台,实现数据共建 共享。 7.4经营主体 应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产品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就业 帮扶载体吸纳就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 8经济收入 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高于县域平均水平10%。村集体年收入应在15万元以上。无应纳未纳的监 测户。 8.2村级财务应收支合理,财务可持续。 8.3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本地的经济活动。 3

.pdf文档 DB1305-T 91-2024 发展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 邢台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5-T 91-2024 发展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 邢台市 第 1 页 DB1305-T 91-2024 发展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 邢台市 第 2 页 DB1305-T 91-2024 发展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南 邢台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3:51: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