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64 DB1304 邯郸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T 504—2025 区域森林碳汇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gional forest carbon sink monitoring 2025 - 03 - 04发布 2025 - 03 - 20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04/ T504—2025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由邯郸市 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邯郸市林业和草原科研中心 。 本标准起草人: 韩红英、张旭珠、范波、韩宏伟、邵晓勇、尹江涛、李晓婧、李锴钰、蔺相达、王 江涛。DB1304/ T504—2025 2 区域森林碳汇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森林碳汇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碳储量计算方法以及市、县、乡、 村、碳汇项目区森林碳汇监测。 本文件适用于不同的区域森林碳汇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区域森林碳汇监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 碳储量计算方法以及市、 县、乡、村、碳汇项目区森林碳汇监测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_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 土壤容重的测定 LY-T 1237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LY/T 2253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LY/T 3253 —2021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LY/T 3253 —2021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区域森林 regional forest 市、县、乡、村、碳汇项目区郁闭度大于等于 0.2,就地生长高度大于等于 2 m的以树木为 主体的植物群落。 3.2 碳库 carbon pool 碳的储存库,通常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碳库,其 单位为质量单位。此外,木质林产品也视作是一个碳库。 [来源: LY/T 2253 -2014,3.16] 3.3 地上生物量 above -ground biomass DB1304/ T504—2025 3 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植被所有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种子、花、果和 叶及草本植物。 [来源: LY/T 3253 -2021,2.2.17] 3.4 地下生物量 below -ground biomass 所有活根生物量 。通常不包括难以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直径≤ 2.0mm)。 [来源: LY/T 3253 -2021,2.2.18] 3.5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一定深度内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沙砾层)中的有机质,包括不能凭经验从土壤 中区分出来的直径≤ 2mm的活细根。 3.6 碳密度 carbon density 单位面积的碳储量,通常指有机碳。 3.7 碳储量 carbon stock 一个库中碳的数量,单位:吨碳( tC)。 3.8 碳汇量 carbon removals by sinks 监测区域一定时间段内碳储量的增加量。 3.9 碳储量变化 carbon stock change 碳库中的碳储量由于碳增加与碳损失之间的差别而发生的变化。当损失大于增加时,碳储 量变小,因而该碳库为源;当损失小于增加时,该碳库为汇。 3.10 碳汇监测 carbon sink monitoring 对一段时间内森林碳储量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查与监测。 4 总则 4.1 遵循成本有效性、保守性和降低不确定性的原则,在选择碳库时,计量监测单位应明确地 说明选择 或不选择某一个或多个碳库的理由 。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要连续对其进行碳计量与 碳监测。 4.2 监测周期 m≥3年 DB1304/ T504—2025 4 4.3 根据区域气候特点,每年展叶盛期 至落叶前为调查时间。 5 碳储量计算方法 5.1 生物量和含碳率 5.1.1乔木 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单株生物量乘以株数得到。单株生物量使用生物量生长方程进行计算参 考附录 A、C,或根据调查乔木树种的蓄积量,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进行生物量推 B,含碳率 参考附录 D 5.1.2 灌木 灌木层单位 面积生物量可使用生物量方程进行计算,也可以采用样本收获法进行分析,推 算获取单位面积灌木层生物量数据。含碳率可实际测得,也可采用缺省值 0.4672。 5.1.3 草本 草本层生物量采用样本收获法测定,推算获取单位面积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含碳率可实际 测得,也可采用缺省值 0.3270。 5.1.4 枯落物 枯落物层生物量采用样本收获法测定,推算获取单位面积枯落物层生物量数据。含碳率可 实际测定得,也可根据不同的枯落物类型采用缺省值 0.44~0.55。 5.2 碳密度计算 5.2.1 植被碳密度 Ci_plant=(Wi上+W i下)×CFi ................................................ (1) 式中: i ——区域第 i种植被类型; Ci_plant ——区域第 i种植被碳密度 Wi上 ——区域第 i种植被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 Wi下 ——区域第 i种植被单位面积地下生物量 CFi ——区域第 i种植被含碳率 5.2.2 土壤碳密度 5.2.2.1 土壤容重的测定 :按照 NY/T 1121.4 的规定执行。 DB1304/ T504—2025 5 5.2.2.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按照 LY/T 1237 的规定执行。 5.2.2.3 土壤碳密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 100G)(1EDC 0.58 SOC ......................................... (2) 式中: Ci_ soil——区域第 i种植被类型土壤碳密度; C ——区域第 i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 D ——区域第 i种植被类型土壤容重; E ——区域第 i种植被类型土壤厚度; G ——直 径 ≥2mm的石砾所占体积百分比。 5.3 碳储量计算 Ci=Ci_above+Ci_below+Ci_litter+Ci_deadwood +Ci_soil ........................(3) Ctotal= Ci×Si .........................(4) 式中: Ci ——区域第 i种植被类型碳密度 (t/hm2) Ci_ above ——区域第 i类植被类型地上生物量碳密度 (t/hm2); Ci_below ——区域第i类植被类型地下生物量碳密度 (t/hm2); Ci_ litter ——区域第i类植被类型枯落物碳密度 (t/hm2) Ci_ deadwood——区域第i类植被类型枯死木碳密度 (t/hm2) Ci_ soil ——区域第i类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碳密度 (t/hm2) Si ——区域第 i类植被类型总面积 (hm2); Ctotal ——区域总碳储量 (t); 6 市、县、乡区域森林碳汇监测 6.1 监测对象 森林小班和城镇绿地(乔木林、灌木林) 。 6.2 碳库的确定与选择 应包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2个碳库。 6.3 碳储量变化计算 △C=Cm-C0 ............................(5) . DB1304/ T504—2025 6 式中: Cm —— 区域第m年碳储量; C0 —— 区域监测起始 年碳储量; △C—— 区域m年内碳储量变化。 7 村域森林碳汇监测 7.1 监测对象 乔木林、散生木、四旁树 。 7.2 碳库的确定与选择 应包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2个碳库。 7.3 碳储量计算 C村= Ci-乔×Si-乔 + Wi-散旁×CFi-散旁×Ni -散旁 ............................(6) 其中: Ci-乔 —— 乔木林第 i种植物碳储量 Si-乔 —— 乔木林第 i种植物面积 Wi-散旁

.pdf文档 DB1304-T 504-2025 区域森林碳汇监测技术规程 邯郸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4-T 504-2025 区域森林碳汇监测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1 页 DB1304-T 504-2025 区域森林碳汇监测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2 页 DB1304-T 504-2025 区域森林碳汇监测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3:27: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