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80.01 CCS Z 18 13 河北省 地方 标准 DB 13/T 6074—2025 天然富硒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2025 - 04 - 03发布 2025 - 05 - 03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6074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伟明、张路飞、于文龙、谢晓阳、李乐、刘元辰、王昕、刘宁、齐全强、 王俊达、李宏亮、窦备、李凯、张世丛、张丽婷、陈炳初、杨向云。 DB 13/T 6074 —2025 1 天然富硒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然富硒土地调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调查工作流程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天然富硒土地调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DZ/T 0248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DZ/T 029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B13/T 5318 天然富硒土地判定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天然富硒土地 natural selenium -enriched land 非人为添加、天然形成的土壤硒含量满足 DB13/T 5318 要求,且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农用地 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要求的土地。 硒含量 content of selenium 调查要素中的全硒含量。 天然富硒土地调查 survey of natural selenium -enriched land 查明地块表层土壤硒含量及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农产品富硒及质量安全状况,灌溉水质量,根 据调查结果分析土壤剖面、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岩石、投入物等介质及环境影响因子,明确硒 元素物质来源、富集过程。 4 总则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土壤、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岩石、投入品等硒元素输入介质,分析 地质背景、气候 条件、地形地貌、土壤发生学成土过程等相关环境影响因子, 查明土壤中的硒含量、硒元素来源和 富集成因、土壤环境质量,为天然富硒土地评价判定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及具体内容如下: a) 表层土壤:硒、重金属等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b) 剖面发生层土壤:土壤垂向剖面发生层硒、重金属等元素含量及垂向分布特征。 c) 农产品:硒与重金属含量。 d) 灌溉水:硒与重金属含量。 DB 13/T 6074 —2025 2 e) 大气干湿沉降:硒含量。 f) 岩石(风化物):对土壤或农产品硒含量富集有潜在影响的岩石(风化物)中硒含量。 g) 投入品:硒含量。 h) 自然条件:地质背景、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发生学成土过程等。 总体要求 4.3.1 天然富硒土地调查精度不小于 1:50000比例尺。 市、 县等尺度的调查工作最低采用 1:50000 比例尺;乡镇、村、地块等尺度的调查工作采用 1:10000、1:5000、1:2000比例尺。坐标系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4.3.2 调查点位数量应满足工作统计分析需求。 4.3.3 天然富硒土地判定满足 DB 13/T 5318 的相关要求。 5 调查工作流程和要求 资料收集与前期准备 5.1.1 收集调查区的自然概况(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貌)、地质背景、土地利用、农业发 展现状及规划等基础性资料和以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料。 5.1.2 各项调查工作开展前 均应充分进行走访调查、实地踏勘。 样点布设 5.2.1 布设原则 布设原则如下 : a) 均匀性:样点布设应结合图斑采 用网格化布点的方式连续均匀布设,并符合相应比例尺的 调查密度要求; b) 最大代表性 :样点应该最大限度代表当地的土壤状况、农产品种植情况、灌溉水源状况、 大气干湿沉降状况、岩石影响状况等;复杂特殊环境下的应加大布设密度 。 5.2.2 布设方法 布设方法如下 : a) 表层土壤:点位布 设密度根据调查比例尺确定,在点位布设过程中,应根据调查区地形地 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元素空间分异程度等情况,在相应采样密度范围内适当调 整采样密度。 1: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土壤样品基本采样 密度为9点/km2,调整 范围为4~16点/km2;1:10 000 ~1:2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土壤样品基本采样密度 为32点/km2,调整范围为 20~64点/km2; b) 剖面发生层次土壤:根据土壤 普查资料,参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修订版)》 中规定的方法,采集土壤发生层样品,调查区内的不同土属至少各采集 1套土壤发生层样 品。当调查比例尺大于 1:10 000 或调查区面积不大于 10km2时,不同土种宜各采集 1套土 壤发生层样品; c) 农产品:结合调查区当地大宗作物和特色农产品,均匀覆盖农用地类型。大宗作物每种农 作物采集数量需大于 30件;调查区农产品、蔬菜、道地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样品可适当布 设,每种农产品数量需大于 15件。1:50 000 农产品采样密度为 1点/4~16km2;1:10 000 农产品采样密度为 1点/1~4km2; d) 灌溉水:根据灌溉水天然或人工水源分布情况,考虑每个样点控制的灌溉范围,灌溉水样 品要能代表调查区农田灌溉水源和灌溉面积的 80%。1:50 000 灌溉水采样密度为 1点/16km2; 1:10 000 灌溉水采样密度为 1点/4km2;1:2 000 灌溉水采样密度为 1点/km2;调查区面积 较小,为地块尺度时,灌溉水样品至少采集 3件; e) 大气干湿沉降: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应布设在调查区大宗作物种植地块内或相近地区;城 镇近郊、工矿企业周边可适当加密 。1:50 000 比例尺布设密度为 3~5点/200km2;1:10 DB 13/T 6074 —2025 3 000~1:2 000 比例尺布设密度为 3~10点/10km2。接收口应距离地面 4~6m,放置在无人 为干扰的位置; f) 岩石(风化物):岩石样品布设在对调查区表层土壤硒含量潜在影响程度较大的岩类(黑 色岩系、煤系地层、炭质泥页岩、硫 化物矿床)。在地层连续出露区域垂直于地层走向布 设采样断面,根据不同地层和不同岩性布设采样点位。每种地层及岩性至少布设 3个采样 点位,有明显的半风化及风化破碎物的,应布设半风化物及风化破碎物样品; g) 投入品:调查采集区内施用的所有含有或潜在含有硒元素的投入品,例如化肥、农药等。 应结合走访当地农业部门及农户提供的信息, 确保调查种类齐全, 在调查区内具有代表性, 不同类型和种类的投入品应分别调查采集。 样品采集 5.3.1 表层土壤 样品采集一般要求在上茬作物成熟或收获以后,下茬作物尚未施肥和种植以前。选择位置应尽 量避开居民点、交通 道路、沟渠等易受人为干扰的地段。以布设样点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棋 盘法、梅花点法、对角线法、蛇形法等方法,以多点组合的方式采集样品。根据种植作物扎根深度 采集0~20cm或0~60cm,露地蔬菜、大田作物等,取样深度 0~20cm;果树0~60cm,去除土壤中杂 物后以四分法留取 1.0~1.5kg土壤样品。 5.3.2 剖面发生层次土壤 剖面位置在所处田块、样区、景观单元中应具有最大代表性。选择位置应尽量避开居民点、交 通道路、沟渠等易受人为干扰的地段。剖面照应当清晰、真实、完整地呈现土壤的发生层及其形态 学特征。在每个发生层内部,水平方向上均匀采样,在垂直方向上全层采样,按照剖面自下而上的 顺序, 逐层使用不锈钢刀具等工具采集, 并剔除明显可见的根系、 砾石。 发生层样品采集深度为 120cm, 每个发生层厚度大于 20cm时应每间隔 20cm采集多个发生层样品,单个土壤样品采集重量大于 3kg。样 品采集后保存方式参考表层土壤。 5.3.3 农产品 于农作物成熟期或收获盛期 ,在采样点地块内视不同情况采用棋盘法、梅花点法、对角线法、 蛇形法等进行多点取样,然后等量混匀组成一个混合样品。每一混合样,大型果实由 5~10个以上的 植株组成(即分点样),小型果实由 10~20个以上的植株组成。干重类型样品采集 300~1000g,鲜 重类型样品水果、蔬菜类为 1~2kg。采集部分为可食及其他可利用部位,例如果实(籽粒)、茎、 叶、根。采集农作物样品的,应同时布设表层土壤协同调查点位。 5.3.4 灌溉水 于农作物灌溉高峰期采集水样,每个点位采集 3瓶(500ml)样品,每瓶水样装水 90%。根据样品 和测试指标不同,使用不同材

.pdf文档 DB13-T 6074-2025 天然富硒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6074-2025 天然富硒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6074-2025 天然富硒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6074-2025 天然富硒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3:23:1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