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CCS B 64
13
河北省 地方 标准
DB 13/T 6003—2024
森林碳汇基础调查与测定技术规范
2024 - 08 - 12发布 2024 - 09 - 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6003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承德市滦平国有林场总
场、河北先进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尤海舟、王超、赵忠宝、毕君、屈志松、刘金柱、孟宪聪、马林、周艳伶、
韩淑敏、吕文辉、张云龙、胡宝君、祁敬涛、张杰、马闯。DB 13/T 6003 —2024
1
森林碳汇基础调查与测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碳汇基础调查与测定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森林碳汇基础调查与测定,疏林、灌木林等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490 土壤质量 土壤与生物样品中有机碳含量与碳同位素比值、全氮含量与氮同位素比
值的测定 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HJ/T 658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 -滴定法
LY/T 1267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样品的制备
LY/T 2250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LY/T 2259 立木生物量建 模样本采集技术规程
LY/T 2416 林业数表编制数据采集技术规程
LY/T 3256 全国优势乔木树种(组)基本木材密度测定
LY/T 3330 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技术规程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碳库 carbon pool
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载体和场所,即碳的储存库。
[来源:T/GSF 011 -2022,3.4, 有修改]
森林碳储量 forest carbon stock
森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等碳库中碳的储存量。
森林碳汇量 forest carbon sink
森林生态系统各碳库在一定时间内增加的碳储量。
地上生物量 above-ground biomass
土壤层以上以干物质质量计量的乔、灌、草植被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茎、枝、皮、种子、
花、果和叶等,又可分为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和草本层地上生物量。
[来源:T/GSF 011 -2022,3.4.1, 有修改]
地下生物量 below-ground biomass
以干物质质量计量的所有乔、灌、草植被活根的生物量,但通常不包括难以从土壤或枯落物中
区分出来的细根(直径≤ 2.0mm)。
[来源:T/GSF 011 -2022,3.4.2, 有修改]
DB 13/T 6003 —2024
2
枯落物现存量 litter biomass
土壤层以上, 直径< 5.0cm, 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死有机质的干物质的质量, 由未分解的凋落物、
半分解的凋落物、腐殖质以及难以从凋落物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3部分组成。
[来源:LY/T3253 -2021,2.2.20, 有修改]
枯死木现存量 dead and dring biomass
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的干物质的质量,由枯立木、枯倒木、伐桩以及直径≥ 5.0cm的枯枝
等粗木质残体组成。
[来源:LY/T3253 -2021,2.2.19, 有修改]
土壤有机碳 soil organic carbon
地表一定深度内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有机质的含碳量,包括难以从土壤中区分出
来的细根(≤ 2.0mm)。
[来源:LY/T3253 -2021,2.2.24, 有修改]
生物量扩展系数 biomass expansion fac tor
树木地上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的比值。
[来源:LY/T3253 -2021,2.2.27, 有修改]
生物量换算与扩展系数 biomass conversion and expansion factor
树木地上生物量与树干材积之比。
[来源:LY/T3253 -2021,2.2.28, 有修改]
根冠比 root/shoot ratio
植物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
基本木材密度 basic wood density
木材的绝对干物质质量(不包括树皮)与生材木材体积的比值。
[来源:LY/T3253 -2021,2.2.26, 有修改]
碳密度 carbon density
单位面积碳库的碳储量。
[来源:LY/T3253 -2021,2.2.30, 有修改]
土壤碳密度 soil carbon density
单位面积指定深度土壤层的碳储量。
4 缩略语
BEF:生物量扩展系数(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
BCEF:生物量扩展和换算系数( biomass conversion and expansion factor )
R:根冠比( root/shoot ratio)
WD:木材基本密度( basic wood density )
CF:含碳率( basic wood density )
SOC:土壤碳密度( soil carbon density )
B:生物量( biomass)
DB 13/T 6003 —2024
3 5 样地设置
设置原则和基本要求
根据调查区域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如优势树种、起源、林龄、立地条件、生长状况和经营措
施等设置相应的调查样地。具体原则和要求按照 LY/T 2416 确定的方法进行。
形状和面积
样地形状一般为矩形 (含正方形) , 复杂地貌时可设置不规则多边形样地。 样地面积应≥ 600m2。
设置方法
5.3.1 矩形样地
采用罗盘仪、全站仪、 RTK系统等确定边界,操作步骤如下:
——罗盘仪测角,皮尺、超声波或激光测距仪量距,坡地量距应修正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差
应≤1/200。
——将全站仪依次架设在矩形样地 3个角点,通过测距和测角确定样地边界。全站仪测角精度要
求达到秒级,测距精度达到毫米级。
——RTK系统根据移动站和基准站的相关性对样地各边界点进行放样,得出平面坐标和高程,定
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5.3.2 多边形样地
宜采用全站仪或 RTK系统测点确定边界,对边界线测距。
5.3.3 边界设置
确定边界线时应伐开灌木,清除杂草,对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样地内侧用喷漆在胸高位置做出
明显记号。样地各角应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
样地调查
对样地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填写样地基本信息调查记录表,示例见附录 A.1,并绘制样地示
意图。
6 生物量测定
乔木层生物量测定
6.1.1 每木检尺
——对样地所有胸径≥ 5cm的林木(不包括枯立木)进行每木检尺。用胸径尺或围尺测定每株树
木的胸径( 1.3m处),以 cm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 1位数。
——林木胸径< 5cm时可按灌木林采用样方法测定,也可实际检尺。
——经济林可用地径代替胸径。
填写每木检尺记录表,示例见附录 B.1。
6.1.2 树高测量
分树种对胸径值进行 2cm径阶整化,每径阶选择 2~3株生长中等水平的树木,中间径阶适当增加
株数,并加测 1~2株优势木,用测高器测量树高。每块样地所选株数应≥ 15株。
6.1.3 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计算
按径阶计算平均胸径,绘制树高曲线图或建立树高曲线方程,计算平均树高。
DB 13/T 6003 —2024
4 6.1.4 标准木选择
对照每木检尺表,至少选择最接近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 1株树作为标准木,混交林中应对占样
地蓄积成数 2成以上的树种分别选取标准木。标准木冠幅应接近中等水平,干形、冠形生长正常、无
明显病虫害、不断梢,避开林缘。
6.1.5 标准木材积测定
——标准木伐倒后测定树干的基径、胸径和树干从基部至树梢 1/4、1/2、3/4位置处的直径,树
高大于10m时应加密测量,采用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法计算标准木材积。
——可使用树干解析获取不同高度的树干直径,采用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法计算标准木材积。
填写标准木材积及林分蓄积量计算表,示例见附录 B.2。
6.1.6 树干解析
树高≥8m时按2m区分段截取解析木圆盘,树高< 8m时按1m区分段截取解析木圆盘。
测定每圆盘的年轮数和轮距, 绘制生长过程曲线, 计算各龄阶的材积、 生长量和蓄积生长率等,
测定和计算方法按照 LY/T
DB13-T 6003-2024 森林碳汇基础调查与测定技术规范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3:20: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