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99 CCS B 01 13 河北省 地方 标准 DB 13/T 5991—202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 2024 - 08 - 12发布 2024 - 09 - 1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991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资源研究与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兰凤、谢磊、贾志军、刘希庆、吕旺、邢潇芸、吴美、李静、张克宁、张博 雄、郭中磊、 霍惠玉、宋平、史雄超、王学红、张兰鹏、李邵铭、周彦杰。 DB 13/T 5991 —2024 1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涉及的总体要求、样点灌区与典型田块选择、水量 计量、毛灌溉水量测算、净灌溉水量测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和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数测算。 本文件适用于灌区和区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其他灌溉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303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SL/Z 56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SL/Z 699 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SL/Z 56、SL/Z 69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区或区域某时段内净灌溉水量与毛灌溉水量的比值,或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 乘积。 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 某时段内流出渠道水量与流入渠道水量的比值。 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末级渠道输出流量(水量)之和与干渠渠首引入流量(水量)的比值,或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 用系数的乘积。 田间水利用系数 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量与末级渠道(农渠)输出水量的比值。 毛灌溉水量 灌区从水源取用的用于灌溉的水量。 [来源:SL/Z 699 -2015,2.0.1] 净灌溉水量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来源:SL/Z 699 -2015,2.0.2] DB 13/T 5991 —2024 2 4 总体要求 大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大于等于 30万亩的灌区。 中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大于等于 1万亩,小于 30万亩的灌区。 小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小于 1万亩的灌区。 纯井灌区是指以机井控制灌溉面积的灌区。 样点灌区是指满足系数测算要求的典型灌区。 典型田块是指在样点灌区中选取能够代表灌区自然条件和种植作物种类、 具备观测条件的代表 性田块。 河北省大、中型灌区名录见附录 A。 5 样点灌区与典型田块选择 选择原则 5.1.1 样点灌区选择原则 5.1.1.1 代表性原则。 综合考虑灌区的水源条件 (提水、 自流引水) 、 水源类型 (地表水、 地下水) 、 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工程设施、灌溉方式、管理水平、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所选样点灌区能够代 表区域内同规模与类型灌区。 5.1.1.2 可行性原则。样点灌区宜配备开展系数测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或器具,及必要的 经费保障。 5.1.1.3 稳定性原则。样点灌区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非特殊原因不宜变动,使系数测算工作能够 连续多年进行,获取的数据具有纵向可比性。 5.1.2 典型田块选择原则 5.1.2.1 典型田块在作物种类、灌溉方式、畦田规格、土地平整程度及坡度、土壤类型、灌溉制度 与方法、地下水埋深等方面应具有代表性。 5.1.2.2 大型样点灌区选取典型田块时,应至少将样点灌区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片区,在每个片 区中每一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取 3个典型田块。 5.1.2.3 中型样点灌区选取典型田块时,应至少将样点灌区分为上、下游二个片区,在每个片区中 每一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取 3个典型田块。 5.1.2.4 小型样点灌区选取典型田块时可不分片区,每一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取 2个典型田块。 5.1.2.5 纯井灌区的典型田块应按照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 微灌等5种灌溉类型分别选取,在同种灌溉类型下对每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择 3个典型田块。 5.1.2.6 当典型田块因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等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不满足测算条件或代 表性不足时,应及时调整。典型田块有分布集中、串灌串排情况的应及时调整。 样点灌区选择方法 5.2.1 区域内所有大型灌区应全部纳入样点灌区测算分析范围, 大型灌区的总数量即为大型灌区样 点灌区数量。大型灌区 范围内捆绑的中小型灌区,应作为大型灌区一部分,在中小型灌区中不再重 复选取和统计。 5.2.2 按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A中)的大小可分为 3个档次, 1万亩≤A中<5万亩、5万亩≤A中 <15万亩、15万亩≤A中<30万亩,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应具有一定的数量,以保证样点灌区的代 表性。同时,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中宜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型,且数量和耕地灌溉面积 应与区域该档次比例协调。 5.2.3 小型灌区样点灌区应具有一定的数量,耕地灌溉面积不宜小于 100亩,以保证样点灌区的代 表性。同时,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中宜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 源类型,且数量和耕地灌溉面积 应与区域该档次比例相协调。 5.2.4 单个纯井灌区可作为一个样点灌区。按土质渠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输水地面灌、管道输 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 5种灌溉类型分别选择代表性样点灌区。在每种灌溉类型中,同一土壤类DB 13/T 5991 —2024 3 型、同一作物至少选择 3个样点灌区。 5.2.5 区域内样点灌区应保持相对稳定。 当区域内同规模或类型的样点灌区由于节水改造等原因达 不到代表性的要求时,应对该规模或类型样点灌区进行合理调整。 典型田块选择方法。 5.3.1 选取的典型田块宜种植作物单一、有独立进水口、边界清楚、形状规则、面积适中。 5.3.2 对于灌区的不同作物 ,宜分别选取典型田块,且种植空间均匀布置。 5.3.3 对于播种面积大于等于灌区总播种面积 10%的灌溉作物,应分别选择典型田块。 6 水量计量 渠道量水方法 6.1.1 渠道量水方法按 GB/T 21303 选择,应满足 GB/T 21303 要求。 6.1.2 渠道取水量的计量点宜设在渠道进口建筑物或进口渠段。 6.1.3 渠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宜设在渠道出口处或下一级渠道的进口处。 6.1.4 渠道量水测点宜布置在渠床稳定,具有规则的横断面,沿渠道的宽度、深度和底坡相同的渠 段,且在壅水变动影响范围以外。 6.1.5 若末级渠道放水口不具备观测条件,可将观测位置适当前移至合适位置。 管道量水方法 6.2.1 管道取水量的计量点宜设在首部枢纽位置。 6.2.2 管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宜设在管道出口上游或下一级管道的进口处。 计量点位置应满足设备所 需的安装要求。 6.2.3 管道量水宜选用水表、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设备,或采用以电折水系数法推算。 6.2.4 管道量水应满足 GB/T 21303 要求。 田间量水方法 6.3.1 田间量水方法主要有土壤含水率测定法、水深观测法、仪表计量法、体积法。 6.3.2 旱作物田间灌溉水量测定优先选用土壤含水率测定法,土壤含水率测定法见附录 B。水田作 物田间灌溉水量测定宜选用水深观测法,水深观测法见附录 C。 6.3.3 在田块进水口安装计量设备测定田间灌水量的,计量点位置应满足设备所需的安装要求。 6.3.4 田间毛灌溉水量观测位置宜布置在末级渠道放水口或管道出水口。 6.3.5 田间采用管道输水时,末级管道可采用水表、流量计等量水设施测量水量。 6.3.6 田间采用喷、 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时, 末端灌水器可采用仪表计量法或体积法测算水量。 6.3.7 计算田间毛灌溉水量时,应扣除末级渠道放水口或管道出水口到观测位置的渠系输水损失。 7 毛灌溉水量测算 灌区毛灌溉水量测算 7.1.1 灌区应在渠(管)首进水口安装量水设施进行毛灌溉水量的测定,并建立用水量台账。采用 首尾测算法测算灌区年灌 溉水利用系数时,宜以日历年为时段统计毛灌溉水量。 7.1.2 年毛灌溉水量等于灌区全年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水量,应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 而考虑的渠道 (管路)弃水量、向灌区外的退水量以及相应的弃 (退)点到渠首的输水损失量。 7.1.3 当灌区渠系除向灌溉供水外,还向工业、生活、生态、渔业、畜牧等非灌溉用水户供水时, 应扣除其分水量及从分水点到渠首的相应输水损失量。 7.1.4 对水源众多的灌区

.pdf文档 DB13-T 5991-202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991-202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991-202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991-202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3:20: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