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CCS B 43 13 河北省 地方 标准 DB 13/T 5922—2024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规程 2024 - 02 - 02发布 2024 - 03 - 02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922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畜牧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国均、王新芳、赵博伟、尹孟慧、李三吓、周帮会、刘明超、范京慧、 马晓勇、岳世林、李杨、马占飞。 DB 13/T 5922 —2024 1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牛粪养殖蚯蚓的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及建设要求、基料的选择和制备、引种、饲 养管理、病害防治和养殖记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蚯蚓养殖场(户)利用牛粪养殖蚯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种蚓 作为种用的蚯蚓。 3.2 蚓茧 由生殖带(环带)分泌的黏液能容纳受精卵的管状物,是蚯蚓完成胚胎发育的一种结构。 幼蚓 蚓茧孵出至性成熟之前的蚯蚓。 3.4 种蚯蚓群 养殖过程中,专门用于交配产出蚓茧的成年蚯蚓种群。 3.5 蚯蚓生产群 幼蚓长大为成蚯蚓后,直接出售的蚯蚓群。 3.6 蚯蚓养殖床 蚯蚓养殖中铺建的蚯蚓日常生活栖息的场所。 3.7 蚯蚓养殖基料 蚯蚓生活的物质材料,它是蚯蚓栖息之所,含有一定营养成分,具有食宿两种功能。 3.8 蚯蚓养殖饲料 DB 13/T 5922 —2024 2 在蚯蚓养殖过程中为蚯蚓生长提供营养的物料,本文件中蚯蚓养殖饲料指发酵牛粪。 4 蚯蚓养殖环境 环境参考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水源充足,水质符合 NY 5027的要求。 养殖场地的排水畅通,无阳光直射,通风状况良好。 养殖场地周围 1km内无化工、药物等污染源。 5 养殖方式及建设要求 养殖方式 露天养殖和设施养殖。 建设要求 按照主导风向和地势高低,生活管理区、储料区、隔离观察区、养殖区、废弃物处理区要依次 分开,生活管理区位于上风向。 5.2.1 露天养殖要求 蚯蚓养殖床铺设为宽 50 cm~120 cm,高15 cm~45 cm,长度可依据场地大小与养殖量而确定。 两养殖床的间距 1 m以上。养殖床铺平过程中不可压实,保证养殖床透气良好。 5.2.2 设施养殖要求 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大棚、废弃房屋 等硬件设施,地面铺设水泥或三合土。 养殖床铺设与露天养 殖要求一致 。 6 基料的选择和制备 基料选择 基料选择发酵腐熟牛粪,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无刺激性异味 ,水分控制在 50%~60%之间。 基料制备 肉牛粪可直接发酵,奶牛粪经干湿分离再发酵,发酵技术符合 GB/T 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技术规范。发酵牛粪的大肠杆菌数≦ 105个/kg、蛔虫卵死亡率≧ 95%,符合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 标准。 7 引种 种蚓的选择 蚯蚓主要品种有赤子爱胜蚓、太平二号、北星二号、威廉环毛蚓、丝蚯蚓和太湖红蚯蚓等,根 据饲养目的和当地环境条件等选择合适品种, 要求个体健康、粗壮、大小匀称,符合品种特征的蚯 蚓作为种用。 种蚓隔离的饲养 引种后将种蚓放观察隔离区,经过 1周的饲养观察,确认无异常后,移至养殖床饲养。 8 饲养管理 蚯蚓的投放 DB 13/T 5922 —2024 3 8.1.1 适应性检查 铺设好养殖床后,先将少量蚯蚓置于其上,确定是否适合蚯蚓生存。若养殖床环境不适合,蚯 蚓则不会钻入蚓床内或出现大量逃逸。 8.1.2 蚯蚓的投放 确定蚯蚓床适合蚯蚓生存后,选择身体健康、活跃且生长发育阶段一致的蚯蚓放入蚓床,投放 的密度见表 1。蚯蚓投放至蚯蚓床时需将蚯蚓分散投放,以防止蚯蚓过于扎堆拥挤从而影响其生长繁 殖。 日常饲养管理 8.2.1 饲养蚯蚓的环境要保持阴暗、潮湿、温暖、同代同居的环境。 8.2.2 蚯蚓养殖床最适温度为 15℃~25℃。夏季可搭棚遮阴,洒水降温;冬季需要在养殖床上加盖 稻草、透气蛇皮袋。 8.2.3 蚓床湿度控制在 56%~70%之间, pH值控制在 6.0~7.0之间。夏季可 1天洒水2次,早晚 各1次;冬季一般隔 1天洒水1次,防止蚯蚓的冻伤;春秋季节可 3 d~5 d洒水1次。 8.2.4 一般7 d~10 d添加饲料一次,每次 5 cm~10 cm。冬天加高蚓床基料 5 cm,夏季降低蚓床 基料5 cm。 8.2.5 经常翻动蚓床使其疏松,或者用木棍自上而下戳洞 ,以利通气。 分阶段饲喂 养殖过程中可将蚯蚓分为种蚯蚓群、幼蚓群、生产群(成蚓)和蚓茧等阶段进行饲喂。 蚯蚓各 阶段的饲养要求见表 1。 表1 蚯蚓各阶段的饲养要求 项 目 种蚓 幼蚓 成蚓 蚓茧 温度(℃) 24~27 25~35 20~25 25~35 密度(条 /m2) 2 000~3 000 30 000~50 000 10 000~30 000 50 000~60 000 基料厚度( cm) 20~35 15~30 20~45 15~20 蚯蚓的采收(增加采收时机) 8.4.1 采收时机 百条蚯蚓重量达到 30 g~50 g,即可采收部分成蚯蚓。 8.4.2 采收方式 8.4.2.1 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 ,用刮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聚集成团,即可获得 蚯蚓。 8.4.2.2 在养殖床表面放置一层蚯蚓喜爱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 2 d~3 d,蚯蚓大量聚集于 烂水果里,这时可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 8.4.2.3 对蚓床停止撒 水并堆集在中央,在周围放置少量新基料,经两天蚯蚓进入新基料后,用网 目0.1 cm~0.3 cm的网过筛新基料即可采收。 9 病害防治 蚂蚁防治 发现蚁窝用开水杀死,防止蚂蚁对蚯蚓侵害。 鼠、蛇、蛙防治 可在鼠类经常出没的地方放置捕鼠设施;在饲养场内养猫,也可对鼠、蛇、蛙起到防治的作用; 夏季夜间要经常到养殖床周围观察,发现蛇、蛙及时处理。 DB 13/T 5922 —2024 4 毒素和毒气中毒症 降低养殖床厚度,钩松养殖床,加入蚓粪,可防治蚯蚓毒素和毒气中毒症。 细菌、真菌病防治 蚯蚓的细菌、真菌性疾病,主要为沙雷氏菌、链球菌、绿僵菌等感染引起,可在每一次养殖结 束或更换铺设养殖床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进行防治。 水肿病防治 在原基料中加入适量过磷酸钙或醋渣、酒渣中和,可防治蚯蚓水肿病。 10 养殖记录 记录包括种蚓来源、生产记录、病害防治、销售记录等。 养殖记录应完整、可靠、准确,保存 2年以上。

.pdf文档 DB13-T 5922-2024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922-2024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922-2024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922-2024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3:17: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