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CCS B 52 12 天津市 地方标准 DB12/T 142—2024 代替DB12/T 142 —2002 津新鲤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germplasm identification of Cyprinus carpio var. Jinxin 2024-11-27发布 2025-01-01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 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T 142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12/T 142 —2002《建鲤选育系( F4)》。本文件与 DB12/T 142—2002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改为《津新鲤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 b) 更改范围(见 1,2002版1); c) 更新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2002版2); d) 增加术语和定义(见 3); e) 删除名称、更新学名(见 4,2002版3); f) 更新外形(见 5.1.1和图1,2002版4.1.1和图1); g) 更新可数性状(见 5.1.2,2002版4.1.2); h) 更新可量性状(见 5.1.3,2002版4.1.3); i) 更新内部构造特征(见 5.2,2002版4.2); j) 更改生态特征(见 6,2002版4.3); k) 更新生长与繁殖,增加卵特性(见 7,2002版4.4、4.5); l) 删除耗氧量与临界窒息点含氧量、含肉率、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含量(见 2002版5.1、5.2、 5.3); m) 更新遗传学特性(见 8,2002版5.4、6); n) 更新检测方法(见 9,2002版7)。 本文件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金万昆、朱振秀、高永平、杨建新、金华、俞丽、韩亮。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2年首次发布为 DB12/T 142 —200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2/T 142 —2024 2 津新鲤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津新鲤 (Cyprinus carpio var. Jinxin )的学名与分类、 主要生物学性状、生态特 征、生长与繁殖、 遗传学特性以及、检测方法与检验判定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津新鲤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GB/T 18654.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 18654.4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GB/T 18654.5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 GB/T 18654.6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 18654.7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7部分:生态特性分析 GB/T 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 18654.1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2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学名与分类 4.1 学名 津新鲤( Cyprinus carpio var.Jinxin )。 4.2 分类位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鲤科( Cyprinidae )、鲤亚科( Cyprininae )、鲤属( Cyprinus )、 鲤亚属( Cyprinus )、鲤种( Cyprinus carpio )。 5 主要生物学性状 5.1 外部形态特征 5.1.1 外形 DB12/T 142 —2024 3 5.1.1.1 体呈纺锤形。头较小,吻圆钝、能伸缩,口亚下位,呈马蹄型,上颌包着下颌。 须2对。体 披全鳞,鳞片行次排列整齐 。背鳍、臀鳍各有一硬刺,硬刺后缘呈锯齿状。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 变化,通常鱼体背部青灰色,两侧较淡,腹部银白色,臀鳍和尾鳍下叶带有橘红色。 5.1.1.2 津新鲤的外部形态见图 1。 图1 津新鲤外形 5.1.2 可数性状 5.1.2.1 背鳍鳍式: D.iii(iv)—16~20,分支鳍条数多数为 17~18。 5.1.2.2 臀鳍鳍式: A.iii—5。 5.1.2.3 侧线鳞式: 36 6~7 40,侧线鳞数多数为 38。 6~7-V 5.1.2.4 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 17~24,多数为 21~22。 5.1.2.5 须2对,吻须长约为颌须长的 1/2。 5.1.3 可量性状 不同体长组个体, 可量性状比例值见表 1。 表1 不同体长组个体可量性状比例值 项目 I组 II组 III组 全长,mm 135.80~218.30 (172.00±19.16 ) 322.50~395.00 (355.00±19.50) 462.00~627.00 (552.00±44.00) 体长,mm 111.40~177.90 (141.30±16.07 ) 273.80~344.00 (311.50±15.20 ) 391.00~523.00 (460.00±37.00 ) 体长/体高 2.76±0.12 3.10±0.10 3.20±0.16 体长/体宽 5.01±0.50 5.34±0.29 5.09±0.40 体长/头长 3.68±0.13 4.10±0.14 4.79±0.37 体长/尾柄长 5.15±0.52 5.28±0.65 5.46±0.28 体长/尾柄高 8.46±0.52 7.93±0.35 7.96±0.44 头长/吻长 3.03±0.11 3.24±0.15 3.70±0.48 头长/眼间距 2.61±0.10 2.32±0.13 2.03±0.13 5.2 内部构造特征 5.2.1 鳔 鳔分两室,前室较后室大,长度约为后室 的1.2倍,后室末端稍尖,呈锥形。 DB12/T 142 —2024 4 5.2.2 下咽齿 下咽齿3行,齿式为 1·1·3/3·1·1 。 5.2.3 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为 32~38,多数为 34~35。 5.2.4 腹膜 腹膜为银白色。 6 生态特征 6.1 食性 以底栖生物为主的杂食性营养类型,养殖条件下也可摄食人工饲料。 6.2 水温 生存水温 1℃~38℃,摄食水温 8℃~28℃,最适生长水温 18℃~25℃,能安全越冬。 7 生长与繁殖 7.1 生长 不同年龄组鱼的体长和体 重实测值见表 2。 表2 不同年龄组鱼的体长和体重实测值 年龄,龄 1 2 3 体长,mm 111.4~177.9 273.8~344.0 391.0~523.0 体重,g 43.0~176.0 568.0~927.0 1670.0~3950.0 7.2 繁殖 7.2.1 性成熟年龄 雌鱼3龄,雄鱼 2龄。 7.2.2 性成熟周期 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一次,春末夏初分批产卵。 7.2.3 卵特性 卵具粘性,沉性卵。 7.2.4 繁殖水温 繁殖水温为 16℃~26℃,最适繁殖水温为 20℃~22℃。 7.2.5 怀卵量 DB12/T 142 —2024 5 怀卵量随着年龄和体重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组个体 的怀卵量见表 3。 表3 不同年龄组个体的怀卵量 年龄,龄 3 4 5 6 体重,g 1416.00±115.39 3230.00±278.10 5670.00±827.38 9300.00±3394.11 绝对怀卵量,粒 (4.52±2.26)×105 (7.96±0.95 )×105 (13.95±2.60)×105 (22.56±14.88)×105 相对怀卵量,粒 /g 290.60±181.43 317.00±22.35 247.00±32.36 228.60±76.51 8 遗传学特性 8.1 细胞遗传学特性 体细胞染色体 2倍数,2n=100。 核型公式: 2n=100,22m+30sm+14st+34t ,NF=152。 津新鲤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与组型见图 2。 图2 津新鲤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与组型图 8.2 生化遗传学特性 肌肉中LDH、MDH、GPI、PGM、IDH、α-GPD和PROT等7种同工酶和蛋白质中,检测到 12个基因座 位,其中有变异的基因座位为α -GPD、PGM、GPI-1、GPI-2共4个,电泳图谱见图 3、图4。津新鲤的 多态基因座位比例为 25%(最高基因频率小于 0.95时)和33.3%(最高基因频率小于

.pdf文档 DB12-T 142-2024 津新鲤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天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2-T 142-2024 津新鲤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天津市 第 1 页 DB12-T 142-2024 津新鲤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天津市 第 2 页 DB12-T 142-2024 津新鲤种质鉴定技术规范 天津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3:12:3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