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05 12 天津市 地方标准 DB12/T 1331—2024 天津小站稻 品种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规 程 Tianjin -Xiaozhan rice —Code of practice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varieties in regional tests 2024 - 07 - 01发布 2024 - 08 - 01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T 1331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农业 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连芬、杨秀荣、赖立松、李争、梁晨、于澎湃、杨宇涵、孙淑琴、李月娇、 李广胜。 DB12/T 1331 —2024 2 天津小站稻 品种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小站稻品种对 主要病害 的人工接种鉴定、自然诱发鉴定及鉴定报告的撰写 。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小站稻品种区域试验 中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的抗性鉴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2646 -2014 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 指示品种 indicator variety 用于监测不同年度间病害发生轻重程度差异的品种,由 感病品种 组成。 3.2 诱发品种 susceptible induced variety 用于诱导病害发生,增加病原菌源量的高感、易感病品种。 4 人工接种鉴定 鉴定对象 4.1 稻瘟病(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 )、水稻纹枯病( Pellicularia sasakii (Shirai) Ito)、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 鉴定地点 4.2 选择设施条件较好,通过人为创造条件能够充分发病的地块。 鉴定圃设计 4.3 参试材料按顺序排列,每份材料由 20穴组成一个小鉴定圃, 每两个小鉴定圃间栽 4穴感病诱发品种 (蒙古稻) ,每两排鉴定圃间栽 1行感病诱发品种连同 2个鉴定圃共 9行,为1小区,示意图见图1。行株 距30cm ×16cm,每穴栽2株~3株秧苗,小区走道为 40cm~60cm,全圃栽一组指示品种 ,稻瘟病 指示品种 为日本晴, 水稻纹枯病的 指示品种 为lement,稻曲病的指示品种为 津原45。 DB12/T 1331 —2024 3 图1 鉴定圃设计示意图 鉴定圃管理 4.4 4.4.1 育苗采用基质育秧,参试品种种子浸种、催芽后,每个品种播种一盘,每盘播干种 120g,浇透 水,覆盖无纺布和塑料地膜,保湿保温。 4.4.2 本田根据鉴定圃的土质、肥力等状况,施肥量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可在水稻孕穗初期追施一次 氮肥。鉴定圃应注意防虫、除草,不可使用杀菌剂。 接种方法 4.5 4.5.1 稻瘟病人工接种,苗瘟采用喷雾接种,在水稻 3叶期,将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 105个/mL)喷 雾在叶片上,保湿 24h~48h,并进行遮光处理。穗 瘟采用注射接种,于水稻破口前 4d~7d,将孢子悬 浮液(103个/mL)用医用注射器注射穗包,每个稻穗注射 1mL。 4.5.2 水稻纹枯病人工接种,于水稻分蘖盛期,将马铃薯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3d~5d的含水稻纹枯病菌 的牙签取其中一枝插入植株叶鞘内侧。 4.5.3 稻曲病人工接种,采用注射接种,于水稻破口前 4d~7d,将孢子悬浮液( 2x105个/mL)用医用 注射器注射穗包中上部,每个稻穗注射 1mL。 调查方法 4.6 感病对照品种发病等级达 7级或以上 进行调查,稻瘟病苗瘟在发病后进行调查, 穗瘟在水稻黄熟初 期进行调查,水稻 苗瘟分别逐株调查记载 病级,按照表 A.1苗瘟分级标准调查, 穗瘟发病率按照表 A.2 分级标准调查,损失率按照表 A.3穗瘟损失率分级 标准调查。水 稻纹枯病 在水稻孕穗末期调查,测量接 菌稻株病斑扩展长度和该稻株本身高度 。稻曲病于水稻黄熟期进行调查,记录单穗病粒数及所对应的病 级,按照表 A.5稻曲病分级标准调查。 数据整理 4.7 水稻稻瘟病( 苗瘟、穗 瘟)抗病性鉴定 ,应根据NY/T 2646-2014分级标准调查发病病级 ,水稻纹枯 病计算比值,稻曲病统计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及穗瘟群体损失率计算方法 见公式1。 DI=∑(Bi×Bd) M×Md×100 ································ ································ ···· (1) 式中: DI —— 病情指数; Bi —— 各级对应的病穗数; Bd —— 各级严重度代表值 ; M —— 调查总穗数,单位为穗; Md —— 严重度最高级代表值 。 DB12/T 1331 —2024 4 抗性评价 4.8 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分别按照表 B.1、表B.2、表B.3中规定的群体抗性鉴定分级标准进行 抗性水平评价,其中苗瘟、穗 瘟抗病性鉴定计算出综合指数,并按照表 B.1中的稻瘟病抗性综合评价分 级标准确定每个参试品种的抗性类型。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 =苗瘟病级× 25%+穗瘟发病率病级× 25%+穗 瘟损失率病级× 50%。 水稻纹枯病按下列公式计算比值,比值 =病斑扩展长度 /对应植株高度,按照表 B.2所示分级标准确 定抗性类型。 稻曲病按照 病情指数确定抗病性,按照表 B.3分级标准确定抗性类型 。 抗性鉴定结果汇总 4.9 田间抗性鉴定结果汇总表的编写细则见表 C.1、表C.2、表C.3。 5 自然诱发鉴定 鉴定地点 5.1 选择各区试点为鉴定点 。 调查方法 5.2 感病对照品种发病等级达 7级或以上 进行调查, 苗瘟每个品种以发病最重的 10株为调查对象,每株 调查发病最重的叶片,取平均 病级值作为品种评价的依据,穗瘟在水稻黄熟初期进行调查,每个品种随 机取稻穗,不少于 100穗,分别遵照表 A.2、表A.3、表A.4中的分级标准进行记载。稻曲病每个小区随机 取样100穗调查病级,遵照表A.5的分级标准进行记载 ,纹枯病每小区随机取样 100株,测量病斑长度和 对应的植株高度 。 抗性评价 5.3 稻瘟病(苗 叶瘟、穗瘟)、水稻纹枯病 、稻曲病分别按照表 B.1、表B.2、表B.3中规定的群体抗性 鉴定分级标准对每个区试点的参试品种进行田间抗性水平评价 。 结果汇总 5.4 稻瘟病(苗 叶瘟、穗瘟)、水稻纹枯病 、稻曲病、分别按照表 C.1、表C.2、表C.3中规定的群体抗 性鉴定分级标准对每个区试点的参试品种进行田间抗性水平评价 。 6 撰写水稻品种综合抗病性鉴定报告 报告撰写应以 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为 主,兼顾其他病害,以 人工接种 抗性和田间 自然诱发 抗性的评价结论为依据,阐述各参试品种的抗性遗传特点及其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利用价值,比较分析田 间抗性水平,为品种布局、新品种的审定、抗病品种的推广以及综合防治提供抗性依据 。 DB12/T 1331 —2024 5 A A 附录 A (规范性) 水稻病害田间调查分级记载标准 A.1 水稻苗叶瘟田间调查分级标准见表 A.1。 表A.1 水稻苗叶瘟调查分级标准 病级 病情 0 无病。 1 针头大小褐点。 2 褐点较大,直径小于 1mm。 3 圆形至椭圆形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直径 1mm~2mm。 4 典型纺锤形病斑,大于 2mm,通常局限在两叶脉之间,危害面积小于叶面积的 2.0%。 5 典型纺锤形病斑,危害面积小于叶面积的 2.1%~10.0%。 6 典型纺锤形病斑,危害面积小于叶面积的 10.1%~25.0%。 7 典型纺锤形病斑,危害面积小于叶面积的 25.1%~50.0%。 8 典型纺锤形病斑,危害面积小于叶面积的 50.1%~75%。 9 典型纺锤形病斑,危害面积大于叶面积的 75.1%。 A.2 水稻穗瘟发病率对应的分级标准见表 A.2。 表A.2 穗瘟发病率对应的分级病级 病级 病穗率( %) 0 0 1 ≤5.0 3 5.1~10.0 5 10.1~25.0 7 25.1~50.0 9 ≥50.0 A.3 水稻穗瘟损失率单穗调查分级标准见表 A.3。 表A.3 穗瘟损失率单穗调查分级标准 A.4 水稻穗瘟损失率群体对应的分级标准见表 A.4。 病级 病情 0 无 病。 1 小枝梗发病,每穗损失≤ 5.0%。 3 主轴或穗颈发病,每穗损失 5.1%~20.0%。 5 主轴或穗颈发病,谷粒半瘪,每穗损失

.pdf文档 DB12-T 1331-2024 天津小站稻 品种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规程 天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2-T 1331-2024 天津小站稻 品种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规程 天津市 第 1 页 DB12-T 1331-2024 天津小站稻 品种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规程 天津市 第 2 页 DB12-T 1331-2024 天津小站稻 品种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规程 天津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3:09:1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