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35.240 CCS L 7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252—2024 信息安全 人脸识别防对抗样本攻击测试 要求 Information security —Testing requirements on defending adversarial attack against face recognition 2024 - 06 - 28发布 2024 - 10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2252—2024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攻击方式分类 ........................................................................ 1 5 测试方法 ............................................................................ 2 5.1 测试条件 ....................................................................... 2 5.2 对抗样本制作方法 ............................................................... 2 5.3 测试流程 ....................................................................... 4 5.4 测试结果计算方法 ............................................................... 5 附录A (资料性) ..................................................................... 6 DB11/T 2252—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公安局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中心、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 限公 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 究所、北京市标准化研究 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瑜坤、曹奇、王崇鹏、张晓飞、孙毅、刘鸣、邓佳、马飞翔、孔凡真、杨彬、 李晓波、王东明、辛铮、韦云霞、张旭东、孙空军、李连吉、萧子豪、张浩天、王海棠、郭建岭、曹娟、 唐胜、方凌飞、朱莉莉、孔凡胜、程鸣、孙文琦、丁治国、周巧霖、樊子风。 DB11/T 2252—2024 1 信息安全 人脸识别防对抗样本攻击测试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脸识别防对抗样本攻击的攻击方式分类、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的开发者、使用者及相关方开展防对抗样本攻击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 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8671 信息安全技术 远程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 GB/T 41987 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应用 防假体呈现攻击测试方法 GA/T 1324 安全防范 人脸识别应用 静态人脸图像采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386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对抗样本 adversarial examples 在输入数据中通过故意添加细微干扰获得 的、可导致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以高置信度给出错误输出的 样本。 3.2 对抗补丁 adversarial patch 通过替换特定区域图像内容构造的对抗样本,通常表现为特定形状的图像块。 3.3 物理对抗补丁 physical adversarial patch 基于对抗补丁制作出的物理攻击道具。 4 攻击方式分类 根据被测试的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在进行识别时可接受的输入类型,攻击方式分为两大类,如表1 所示。 DB11/T 2252—2024 2 表1 攻击方式分类 攻击方式类型 攻击输入 适用测试对象 注入攻击类 基于像素扰动的对抗样本(参见A.1) 基于对抗补丁的对抗样本(参见A.2) 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可通过输入人脸图像数 据进行识别 呈现攻击类 物理对抗补丁 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可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 数据进行识别 5 测试方法 5.1 测试条件 5.1.1 人脸识别准确率 测试开始前应按要求部署被测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被测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的相似度阈值等各项 设置应调整到默认状态。应确保被测应用人脸识别功能正常,可通过输入人脸图像或直接采集人脸图像 等方式进行多次识别并统计人脸识别结果,记录正常人脸样本的识别次数、识别准确率。 5.1.2 测试环境光线 进行呈现攻击测试时,测试环境光线可分别模拟室内环境、半室外环境及室外环境,应符合GB/T 41987中测试过程中环境光线的要求。 5.2 对抗样本制作方法 5.2.1 人脸识别对象选取 在对抗样本攻击的测试对 象样本中,男女比例应为1:1,年龄在16岁~60岁的占80%,小于16岁的占 10%,大于60岁的占10%。测试人员确定后按照性别一致、年龄相仿的原则进行两两分组,随机选取其中 一人作为模拟攻击者,另一人作为模拟攻击目标。 5.2.2 人脸数据采集 在呈现攻击类测试中,按照GA/T 1324采集规范采集人脸照片,针对每个测试组,需采集模拟攻击 者、模拟攻击目标两人各1张照片。 5.2.3 对抗样本制作 5.2.3.1 基于像素扰动的对抗样本制作 以被测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为攻击对象,选取不少于200个测试组人脸数据,分别制作基于像素扰 动的对抗样本。针对于每个测试组应生成不同扰动大小的对抗样本图像。记录测试组数量、对抗样本制 作方法及扰动大小。 5.2.3.2 基于对抗补丁的对抗样本制作 以被测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为攻击对象,选取不少于200个测试组人脸数据,分别制作基于对抗补 丁的对抗样本。如图1所示,针对每个测试组应分别生成覆盖眼部区域的对抗样本图像,如图1a)所示; 生成覆盖眼部及鼻子区域的对抗图像,如图1b)所示;生成覆盖眼部鼻子及脸颊区域的对抗样本图像, 如图1c)所示。记录测试组数量、对抗样本制作方法 及扰动大小。 DB11/T 2252—2024 3 a) 覆盖眼部的对抗样本 b) 覆盖眼部及鼻子的对抗样本 c) 覆盖眼部鼻子及脸颊的对抗样本 图1 基于对抗补丁的对抗样本规格 示例 5.2.3.3 物理对抗补丁制作 以被测人脸识别应用或系统为攻击对象,选取不少于10个测试组人脸数据,分别制作物理对抗补 丁。针对每个测试组应分别制作覆盖眼部区域的物理对抗补丁,如图2a)和图2b)所示,其中图2b)为 扣眼的物理对抗补丁;制作覆盖眼部及鼻子区域的物理对抗补丁,如图2c)和图2d)所示,其中图2d) 为覆盖眼部及鼻子的抠眼对抗补丁;制作覆盖眼部鼻子及脸颊区域的物理对抗补丁,如图2e)和图2f) 所示,其中图2f)为覆盖眼部鼻子及脸颊的抠眼对抗补丁。针对于带有眨眼动作配合式活体的人脸识别 应用或系统应分别制作扣眼区域类型的物理对抗补丁,针对于不带有眨眼动作配合式活体的人脸识别应 用或系统应制作带有眼部区域特征类型的物理对抗补丁。记录测试组数量、对抗样本制作方法 及扰动大 小。 a) 覆盖眼部的对抗补丁 b) 覆盖眼部的抠眼对抗补丁 c) 覆盖眼部及鼻子的对抗补丁 d) 覆盖眼部及鼻子的 抠眼对抗补丁 e)覆盖眼部鼻子及脸颊的对抗补丁 f) 覆盖眼部鼻子及脸颊的 抠眼对抗补丁 图2 物理对抗补丁规格 示例 物理对抗补丁可选用纸张、硅胶、塑料等材质进行制作,所生成的对抗补丁瞳距需与模拟攻击者瞳DB11/T 2252—2024 4 距保持一致。 5.3

.pdf文档 DB11-T 2252-2024 信息安全 人脸识别防对抗样本攻击测试要求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2252-2024 信息安全 人脸识别防对抗样本攻击测试要求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2252-2024 信息安全 人脸识别防对抗样本攻击测试要求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2252-2024 信息安全 人脸识别防对抗样本攻击测试要求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2:58:3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