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23 DB5307 丽江市 地方标准 DB 5307/T 15—2024 代替DB 5307/T 15 -2019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0 - 14发布 2024 - 12 - 30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307/T 15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 5307/T 15 -2019《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与 DB 5307/T 15 -2019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增减; b) 对起草人员进行了更改; c) 删除禁用农药附录 A; d) 规范晚疫病药剂名称及亩用量的表述方式; e) 增加了马铃薯马铃薯块茎蛾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 。 本文件由 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提出。 本文件由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和习琼、和平根、李朝凤、石涛、和晓堂、王菊英、和立宣、李光达、李昊、 夏菊香、方子松 。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 DG 5307/T 14 -2014,2019 年标准号变更为 DB 5307/T 15 -201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 5307/T 15 —2024 II 引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第 7.3条和7.6条中“一种手扶拖拉机 组合式犁头” (专利号: ZL201120470873.0 )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丽江市古城区祥和路 229号 联系电话: 0888-5121611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 任。 DB 5307/T 15 —2024 1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的 选种、整地、播种、中耕管理、收挖、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丽江市大春作马铃薯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九)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选种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 种薯选择 选择具有典型品种特征的健康种薯,播种时应打破休眠;种薯选用 30 g~50 g的小整薯; 50 g以上 的种薯宜切块,播种前 2 d~3 d进行种薯切块,切块大小在 35 g~40 g之间,每块保留 1个~2个芽。 种薯处理 切块时用 0.1%的高锰酸钾对刀具消毒,每切 1块~2块消毒1次、每次 3 s~5 s;切块后的种薯用滑 石粉+70%甲基托布津 +50%多菌灵按 10:1:1混合进行拌种消毒,每 10 kg消毒1 000 Kg种薯,拌匀晾 晒1 d~2 d后播种。农药使用符合 GB/T 8321.9 规定。 5 整地 选地 排水良好, 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壤土、砂土, pH值在4.8~7.5。前作作物以油菜、玉米、绿肥、 荞子为宜,不应为茄科作物。 整地 DB 5307/T 15 —2024 2 上季作物收后 ,深翻20 cm~30 cm,播前整地,土地平整、土块均匀。 开播种沟 按行距75 cm~80 cm、沟深20 cm~25 cm、沟宽25 cm~30 cm开沟。 6 播种 播种时期 2月下旬至 3月下旬播种,遇干旱可推迟 10 d~15 d。 种植密度 株距20 cm~25 cm,肥力好的地块 3 500 株/666.7m2~4 000 株/666.7m2 ;肥力差的地块约 4 000株 /666.7m2。 施肥覆土 种薯摆放在沟底,上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后施复合肥,盖土厚 8 cm~10 cm,至沟面稍凹或平沟。 施肥量:每 666.7 m2施农家肥 1 500 Kg~2 000 Kg和的复合肥 (17:17:17)30 Kg ~35 Kg。 7 中耕管理 除草 马铃薯出苗后,应根据田间杂草情况人工浅锄 1次,现蕾期结合追肥和培土进行第 2次除草。 水肥管理 施肥应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现蕾期,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及培土,每 666.7 m2追施复 合肥(17:17:17)10 Kg ~15 Kg、硫酸钾 10 Kg~15 Kg、尿素5 Kg~10 Kg。 高垄培土 现蕾期植株高 15 cm~30 cm时,用手扶拖拉机带犁(专利号: ZL 2011 2 0470873.0 ),结合追肥 培土起垄,垄高 20 cm~25 cm。 病虫害防治 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遵行绿色植保原则,以测报指导防治,以控制病源、虫源 为中心,通过播期、施肥、中耕等保健栽培措施, 调节田间小气候,增强植株抗病虫的能力,立足于农 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适时开展统防统治。主要病 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见附录 A。 收挖时间 在植株50%以上落黄自然成熟时或割秧后 10 d~15 d,选择土壤湿度低、天气晴朗 时收挖。 收挖方法 用手扶拖拉机带犁隔行翻犁 (专利号: ZL 2011 2 0470873.0 ),人工拣薯 。 DB 5307/T 15 —2024 3 分级包装 分拣时应剔除病薯、烂薯,并按照大薯( ≥150 g),中薯(< 150 g且≥50 g)、小薯(< 50 g)的 等级规格进行分级,用网袋包装。 8 贮藏 贮藏前用生石灰粉 166.68 Kg/666.7m2对贮藏室消毒。分品种遮光贮藏,保持室内整洁、通风、干 燥。 DB 5307/T 15 —2024 4 A A 附录 A (规范性) 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 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见表 A.1。 表A.1 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 序号 病虫害名称 发病规律及危害 防 控 方 法 1 晚疫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田 间发病最早症状出现在下部叶片。叶片发病, 病斑多在叶尖和叶缘处,初为水浸状褪绿斑, 后扩大为圆形暗绿色斑,病斑边缘界限不明 显。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可扩及 叶的大半以及全叶, 叶片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 层。茎部受害,可形成褐色条斑,潮湿时,病 部产生白霉,但较稀疏,受害部位组织坏死、 软化,造成病斑以上茎叶死亡。块茎发病,初 为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稍凹陷。病斑 下的薯肉不同程度的褐色坏死, 病健薯肉界限 不明显。病部易受其他病菌二次侵染而腐烂。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 也可以 卵孢子越冬。病薯播种后,有一些病芽还能出 土形成病苗(中心病株)。温湿度适宜时,中 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向健株传播扩展, 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随雨水进入土中,从伤 口、芽眼及皮孔等处侵入块茎、形成新病薯。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有极为密切的 关系。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灾,多露、多雾 或阴雨有利于发病。 病菌发育要求相对湿度在 90%以上,而以饱和湿度为最适。当夜间较冷 凉,气温为 10 ℃左右,重雾或有雨,白天温 度16 ℃~24 ℃,伴有高湿,这种条件下晚疫 病极易流行。山地马铃薯春播秋 收,7、8月份 的降雨量对病害发生影响很大。雨季早、雨量 多的年份,病害发生早而重。地势低洼、排水 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密度大或植株生长繁茂可 使小气候湿度增加,也利于发病。 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使用健康种薯。 (2)进行种薯处理,见 3.3。 (3)与玉米、油菜、荞子等进行合理轮作。 (4)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5)中后期高垄培土。 2、化学防治 (1)可选用以下药剂及组合方式 :①80%代森锰锌、 23.4%双炔酰菌胺 +64%噁霜·锰锌、68.75%氟吡菌胺 +霜霉威盐酸盐 ;②64%噁霜灵·代森锰锌、 25%吡唑 醚菌脂、 25%嘧菌酯;③80%代森锰锌、 68.75%氟吡 菌胺+霜霉威盐酸盐、 25%嘧菌酯。 (2)喷药时间:第 1次喷药按农业相关部门测报进 行;第2次在发病初期即田间发现 “中心病株 ”时 进行;第 3次在第2次喷药后 7 d~10 d进行。 (3)喷药浓度: 80%代森锰锌 120 g/666.7㎡~180 g/666.7 ㎡、23.4%双炔酰

.pdf文档 DB 5307-T 15-2024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 丽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 5307-T 15-2024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1 页 DB 5307-T 15-2024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2 页 DB 5307-T 15-2024 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2:50:1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