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05 DB 5307 丽江市 地方 标准 DB 5307/T 1—2024 代替 DB 5307/T 1 -2019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0 - 14发布 2024 - 12 - 30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307/T 1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 5307/T 1 -2019《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与DB 5307/T 1-2019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a)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了部分废止引用文件,添加了新的引用文件。 b) 播种章节,增加了 6.4机械化播种内容 . c) 虫害防治中修改了 10.4.2化学防治中,防治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的防治药 剂和方法。 d) 删除了青贮池窖藏和管理的内容。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丽江市种子管理站 提出。 本文件由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丽江市种 子管理站、 古城区种籽管理站、 宁蒗县种子管理站、 永胜县种 子管理站、 玉龙县种子管理站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芮体江、田景梅、杨晓云、 江波、张隽超、李向军、朱应勇、章罗兰、袁以 琴、朱树琼、钱富华、吕庆春 。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9年首次发布为 DB 5307/T 1 -201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 5307/T 1 —2024 1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青贮玉米栽培的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灌排、病虫害防治、 收获、青贮制作等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 丽江市1 050 m~2 500 m范围内青贮玉米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十)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青贮玉米 是指在适宜收获期内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全部绿色植株,并经切碎、加工 ,并适宜用青贮发酵 的方法来制作青贮饲料以饲喂牛、羊等为主的草食牲畜的一种玉米 。它具有生物产量高 、纤维品质好 、 持绿性好 等特点, 适宜青贮。 4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整,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 方便的地块。 播前深犁细耙, 深耕25 cm~30 cm,达到 土壤细碎、上虚下实 、沟直墒平。 5 品种选择 可选择蛋白质含量高,活杆成熟,抗病性好,抗倒伏的杂交玉米品种作为青贮玉米品种,海拔 1 050 m~2 000 m,建议选用 亲瑞3号、亲瑞 189、曲辰九号、文青贮 2号等品种;海拔 2 000 m~2 500 m,宜选 用西抗18、足玉7号、靖白 188、大宇818等品种。 6 播种 DB 5307/T 1 —2024 2 种子要求 种子纯度≥ 96.0%,净度≥ 99.0%,发芽率≥ 85%,水分≤ 13.0%。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和 GB/T 15671 的规定。 播种量 每667 m2用包衣种 2 kg ~3 kg。包衣种使用应符 合GB/T 15671的规定。 6.3播种期 春播:选择海拔 2 000 m~2 500 m的区域进行种植,播期为 3月20日~4月30日; 夏播:选择海拔 1 050 m~2 000 m的区域进行种植,播期为 5月1日~6月20日。 6.4播种密度 春播播种密度为 6 000 株/667 m2~6 600 株/667 m2;夏播播种密度为 5 500 株/667 m2~6 000 株/667 m2。 打塘播种 采用地膜覆盖 单垄双行种植,行距 80 cm,打塘直播,每塘播 2粒~3粒籽。春播株距 25 cm~27 cm, 夏播株距 27 cm~30 cm。 机械化播种 采用等行距单株单行直播,行距 60 cm~65 cm,株距15 cm~20 cm,选用具有精量播种、复式多功 能的高性能播种机播种, 精量点播, 一次性完成下种施肥。 播种正式作业前调试播种机, 确认调试到位, 播种量、施肥量、播种深度( 3 cm~5 cm)、行距、株距等符合 6.2至6.4的要求。 7 施肥 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 。重施基肥,氮磷钾合理配比,补施锌肥,适时追肥。肥料的使用应符 合NY/T 496 规定指标。 基肥 整地前每 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 000 kg~2 500 kg或商品有机肥 300 kg~400 kg、复合肥 (N P K 14-5-6)40 kg~50 kg、锌肥1kg~2kg混合施入塘底盖土, 播种时要 确保种、肥隔离,以防烧苗。 追肥 7.3.1 苗肥 5叶~6叶期,穴施 尿素10 kg/667m2~15 kg/667m2。 7.3.2 穗肥 9叶~10叶期追施尿素20 kg/667 m2~25 kg/667 m2、硫酸钾 10 kg/667m2~15 kg/667m2。 DB 5307/T 1 —2024 3 8 田间管理 引苗 地膜覆盖青贮 玉米出苗时,玉米苗 出土见绿后要及时 破膜引苗 ,并将玉米基部 孔口封严。 间苗与定苗 8.2.1 间苗 当青贮玉米叶片达到 3叶~4叶时应该及时间苗。 8.2.2 定苗 在青贮玉米 4叶~6叶期,应该及时定苗,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留壮、去小留齐、去病留健, 去杂留纯。苗不足的要及时补苗。 中耕培土 在青贮玉米 5叶~6叶期,结合追苗肥中耕除草;在青贮玉米 9叶~10叶期,结合追穗肥除草培土清 沟。 9 灌排 播种后,及时灌溉出苗水,出苗后 应依据苗情及结合 当地降雨和土壤墒情 适时灌溉,灌溉用水应符 合GB 5084的规定;雨季土壤湿度过大及时排涝。 10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植保方针,优先选用生物制剂,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 学农药,在对同一种病虫害防治时注意 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要求进行采 收。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 GB/T 8321.10 的规定。 农业综合防治 深耕晒垡,清除地头、垄沟以及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减少幼虫早期食料来源及成虫的产卵场所, 降低越冬虫量和虫口基数;保护天敌;应用杀虫灯、性诱捕器、色板等物理措施诱杀害虫。适时 早播、 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培土、理沟。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大 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等。 10.3.1 化学防治 10.3.1.1 大、小、灰斑病防治 DB 5307/T 1 —2024 4 在大喇叭口期,用 肟菌•戊唑醇 15 g/667m2~45 g/667m2,吡唑醚菌酯 30 g/667m2~50 g/667m2兑水 喷雾防治。 10.3.1.2 弯孢霉叶斑病防治 在大喇叭口期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0%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 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等。 10.4.1 物理防治 针对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利用性诱捕器或杀虫灯 1 个/667m2诱杀雄蛾。 10.4.2 化学防治 10.4.2.1 地下害虫防治 播种时,用 3%的辛硫磷颗粒剂 2 kg/667m2~3 kg/667m2拌成毒土施入播种塘中进行防治。 10.4.2.2 草地贪夜蛾防治 3龄以下幼虫期,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800 g/667m2~1 200 g/667m2、苏云金杆菌 300 ml/667m2~400 ml/667m2,氯虫苯甲酰胺 3 ml/667m2~20 ml/667m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20 ml/667m2~30 ml/667m2。 10.4.2.3 玉米螟防治 3龄以下幼虫期,用苏云金杆菌 300 ml/667m2~400 ml/667m2,球孢白僵菌 600 ml/667m2~800 ml/667m2,氯虫苯甲酰胺 3 ml/667m2~20 ml/667m2,溴氰菊酯20 ml/667m2~30 ml/667m2。 10.4.2.4 粘虫防治 3龄以下幼虫期,用球孢白僵菌 600 ml/667m2~800 ml/667m2,高效氯氟氰菊酯 8 ml/667m2~10 ml/667m2,氯虫苯甲酰胺 10 ml/667m2~15 ml/667m2兑水喷雾防治,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800

.pdf文档 DB 5307-T 1-2024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丽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 5307-T 1-2024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1 页 DB 5307-T 1-2024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2 页 DB 5307-T 1-2024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2:50: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