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7. 060; 13. 060 HY Z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sea water by 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15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负责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连忠廉、何晓媛、刘景钦、倪志鑫、辛海虹、张纯超、黄楚光、方宏达、蔡伟叙、 曲念东。 HY/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总有机碳、溶解态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中总有机碳、溶解态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的测定。总有机碳和溶解态有机碳 的检出限为0.02mg/L,颗粒态有机碳检出限为0.006m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2806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GB/T12808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 ; TOC 单位体积海水所含有机物中碳的含量。 3. 2 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able organic carbon;DOC 通过孔径0.45μm滤膜的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碳。 3.3 不可吹扫有机碳 non-purgeable organic carbon;NPOC 3. 4 颗粒态有机碳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 通过孔径0.45μm滤膜过滤海水时,留在滤膜上的有机碳。 4方法原理 总有机碳(以下简称TOC)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 总碳-无机碳(TC-IC)法:水样被导人总碳(以下简称TC)燃烧管中,通人高纯氧气将样品中含 碳物质氧化为CO2后,经非色散红外检测器检测,测定水样中 TC含量。将同一水样经磷酸 I HY/T 150—2013 定水样中无机碳(以下简称IC)含量。TC减去IC即得水样中 TOC含量; 一不可吹有机碳(以下简称NPOC)法:用盐酸溶液(5.7)先酸化水样,然后通高纯氧气鼓泡 3min~5 min除去IC,测定水样中TOC含量。此方法宜用于IC含量比TOC含量大于3倍 的样品。 溶解态有机碳(以下简称DOC),先将水样用玻璃纤维虑膜过滤,滤液中TOC含量即为水样中 DOC的含量。 颗粒态有机碳(以下简称POC),将水样经玻璃纤维虑膜过滤后的滤膜在65℃下干燥至恒重,经浓 盐酸熏蒸12h,再于65℃下干燥至恒重后,高温燃烧,将样品中的含碳物质氧化为CO2,经非色散红外 检测器检测,测定水样中POC含量。 5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二次去离子水或等效纯水(25℃下电导 率小于 2×10-5 S/m)。 5.1碳酸钠(Na²C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使用前预先在280℃干燥1h,在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 5.2碳酸氢钠(NaHC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使用前置于装有无水硫酸钠(5.4)的干燥器中干燥2h。 5.3邻苯二甲酸氢钾(CgH,KO4)。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预先在115℃下干燥2h。 5.4无水硫酸钠(Na²SO4)。 5.5氯化汞(HgCl²) 5.6葡萄糖(C.H12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应先在60℃~80℃烘干2h~3h,再升温至105℃,干燥1h以上,在干 燥皿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5.7盐酸溶液(2 mol/L)。 量取166mL盐酸(p=1.19g/mL,优级纯)加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5.8磷酸溶液(25%)。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的磷酸与水按体积比例1:3配制(IC反应液)。 5.9TC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 准确称取2.1250g邻苯二甲酸氢钾(5.3),用水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混 匀,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5.10IC标准储备溶液(1 000 mg/L)。 准确称取4.4100g碳酸钠(5.1)和3.5000g碳酸氢钠(5.2),用水溶解并转移至1000mL容量瓶 中,稀释至标线,混匀,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5.11TC标准系列溶液。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该标准系列溶液中 TC浓度分别为 0、1.00mg/L、2.00 mg/L、4.00 mg/L、 6.00 mg/L、8.00 mg/L,使用时现配。 5.12IC 标准系列溶液。 分别移取0、0.25mL、0.50mL、1.00mL、1.50mL、2.00mLIC标准储备溶液(5.10)于6个250mL容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该标准系列溶液中IC浓度分别为0、1.00 mg/L、2.00 mg/L、4.00 mg/L、 6.00 mg/L、8.00 mg/L,使用时现配。 5.13高纯氧气(纯度:99.9995%)。 2 HY/T 150—2013 5.14滤膜:玻璃纤维滤膜。 6仪器与设备 6.1总有机碳分析仪,具有非色散红外检测器 6.2 天平,精确至0.1 mg。 6.3采样瓶:棕色玻璃瓶。 6.4棕色容量瓶:250 mL、1000 mL,GB/T12806 A类。 6. 5 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及设备。 7采样与保存 7.1采样 应按GB17378.3和GB17378.4的规定采样。采样前用现场海水冲洗采样瓶两遍,样品采集完后 迅速盖上瓶盖。 7.2保存方法 水样采集后应在24h内完成分析。如超过24h,采用以下方法保存: 按GB17378.4的规定于每20mL水样加入3~4粒HgCl2固定水样,然后摇晃样品瓶至溶解 为止(80次左右); 一将采集到样品的样品瓶立即于一20℃下冷冻保存; 一测定POC的水样,应现场经玻璃纤维滤膜过滤,滤膜于一20℃下冷冻保存。 8分析步骤 8.1绘制工作曲线 TOC和DOC工作曲线:调试仪器至稳定,依次注人浓度为0、1.00mg/L、2.00mg/L、4.00mg/L、 6.00mg/L、8.00 mg/L TC标准系列溶液(5.11),仪器绘制出 TC工作曲线图。再注人浓度为0、 1.00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IC标准系列溶液(5.12),仪器绘制出IC 工作曲线图。每个曲线工作点平行测定2次~3次。标准曲线应进行零点回归处理。 POC工作曲线:调试仪器至稳定,依次称取2.0mg、4.0mg、8.0 mg、12.0 mg、16.0 mg的葡萄糖 (5.6)进行测定,仪器绘制TC工作曲线图,并加以保存。 8.2样品测定 TOC和DOC测定:待仪器稳定后,开始测定。仪器根据样品浓度自动选择进样体积。先测定样品 的TC值,再测定样品的IC值。当IC含量超过5mg/L时,宜采用NPOC法。对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水 样,充分摇匀后静置30min,取上清液测定 POC测定:待仪器稳定后,测定GF/F滤膜样品的TC值,由式(1)计算出水样中POC含量。 9结果计算 将测得数据记入表A.1和表A.2中,由样品的吸光值计算出样品中有机碳量;以式(1)计算样品中 有机碳浓度。 3

.pdf文档 HY_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HY_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第 1 页 HY_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第 2 页 HY_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0 16:30: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