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5.120.20
CCSJ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755—202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材拉挤成型模
Pultrudingmouldsforfiberreinforcedpolymercompositeplates
2025-05-30发布 2025-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郑州大学、厦门唯
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黄岩区计量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司、上海交通大学、河南中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常丰
激光刀模有限公司、天津市津兆机电开发有限公司、苏州市百诺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利碳纤
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宁波永灵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鼎晟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赣州祺琳新
材料有限公司、广东东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正海合泰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苏州东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蓝深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索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工
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钱亚刚、杨军、黄明、庄辉阳、顾士林、蒋明周、张稳、温运收、冯鹏、张为军、杨明卫、
姜立忠、林峰、万风云、叶灿、袁天雨、周奉光、张国军、吴浩、赵学锋、戈剑鸣、陈华秋、汪敏、张巍松、刘时海、
杨柳、杨挺、朱玉斌、乔志红。
ⅠGB/T45755—202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材拉挤成型模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材拉挤成型模的结构、零件、装配和性能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
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材拉挤成型模的制造。
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材拉挤成型模”简称为“模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30.1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825 吊环螺钉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95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
GB/T3177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B/T4340.1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8845 模具 术语
GB/T106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B/T11379—2008 金属覆盖层 工程用铬电镀层
3 术语和定义
GB/T884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技术要求
4.1 结构
4.1.1 模具结构示意见图1。
1GB/T45755—2025
标引符号说明:
1———下模板;
2———上模板;
3———锁模螺钉;
4———定位键;
A———测温孔;
B———模具铭牌;
C———模腔;
D———吊环孔;
E———进料口;
F———进料口标识;
G———开模孔。
图1 模具结构示意
4.1.2 模具长度宜为900mm~1200mm。
4.1.3 锁模螺钉宜采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性能等级宜为12.9级。
4.1.4 模具截面积不应小于产品截面积的10倍。
4.1.5 模具宜设置3组~4组测温孔。
4.1.6 模具上模和下模应设置定位键,数量宜为2个~3个。
4.1.7 上、下模板均应设置不少于4个起吊孔,吊环螺钉应符合GB/T825的规定。
4.1.8 模具进料口截面形状应采用圆弧形、锥形或抛物线形。
4.2 零件
4.2.1 模腔零件推荐的材料、硬度和表面处理见表1。
2GB/T45755—2025
表1 模腔零件推荐的材料、硬度和表面处理
材料 硬度表面处理
处理方式 镀层硬度 镀层厚度
Cr12MoV、4Cr1350HRC~62HRC — — —
50HRC~58HRC 镀硬铬 600HV~700HV0.01mm~0.03mm
3Cr2Mo 29HRC~33HRC 镀硬铬 600HV~700HV0.01mm~0.03mm
4.2.2 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值Ra不应大于0.08μm,其抛光、研磨的方向应与拉挤件牵引方向一
致,应无划伤、裂纹、凹陷或镀层脱落等缺陷。
4.2.3 模具分型面表面粗糙度值Ra不应大于1.6μm。
4.2.4 模具型腔直线度应符合GB/T1184—1996的表B1中6级的规定。
4.2.5 模具分型面平面度应符合GB/T1184—1996的表B1中7级的规定。
4.2.6 模具零件未注几何公差应符合GB/T1184—1996的表1~表4中H级的规定。
4.2.7 模具零件非成型部位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2000中m级的规定
4.2.8 非成型区域模具零件外形棱边均应倒角或倒圆。
4.3 装配
4.3.1 合模后,上模上平面与下模下平面的平行度应符合GB/T1184—1996的表B3中9级的规定。
4.3.2 合模后,上模上平面、下模下平面与侧面的垂直度应符合GB/T1184—1996的表B3中9级的
规定。
4.3.3 合模后,模具入口区、出口区分型面处应光滑过渡。
4.4 性能
4.4.1 制件质量
按5.4进行试模,制件所有检验数据均应符合客户图样要求。
4.4.2 模具质量稳定性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应能连续生产不少于72h,或由制造商与客户协商确定。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按本文件及模具图样目视检查模具结构和零件表面质量。
5.2 几何技术要素
5.2.1 尺寸按GB/T3177测定,几何公差按GB/T1958测定。
5.2.2 镀层厚度按GB/T11379—2008中6.4描述的方法测定。
5.2.3 表面粗糙度按GB/T10610测定。
5.3 硬度
洛氏硬度按GB/T230.1测定,维氏硬度按GB/T4340.1测定。
3GB/T45755—2025
5.4 试模
试模按下列步骤进行:
a) 检查试模所用的设备是否运转良好;
b) 试模前,按5.1~5.3进行试验或检测,确认所有项目合格后方可试模;
c) 采用客户图样规定的材料,按工艺规程进行试模;
d) 试模工艺稳定后,提取制件检验外观和尺寸,记录试模连续生产时长。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项目见表2,所有检验项目均检验合格时,模具判定为合格。
表2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结构 4.1 5.1、5.2.1
2 零件 4.2 5.2~5.3
3 装配 4.3 5.1、5.2.1
4 性能 4.4 5.4
6.2 制造商和客户确认模具合格后,由制造商开具模具合格证并随模具交付客户。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在模具非工作面的明显处应设置铭牌,铭牌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a) 模具名称;
b) 模具质量;
c) 模具编号;
d) 生产日期。
7.2 包装
7.2.1 模具交付前应清洗干净,所有工作表面应涂覆防锈剂。
7.2.2 包装应防尘、防震、防潮。
7.2.3 包装储存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7.2.4 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
———模具合格证;
———模具使用说明书/操作维护手册;
———模具检验报告;
———模具装箱清单、备件清单。
7.3 运输
7.3.1 装运模具的车厢应清洁、干燥、无污染,不应与腐蚀品和潮湿物品混装。
4GB/T45755—2025
GB-T 45755-202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材拉挤成型模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4:02: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