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
CCSB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211.3—202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3部分:秆锈病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evaluationofresistancetodiseasesand
insectpestsinwheat—Part3:Stem(black)rust
2025-01-24发布 2025-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5211《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的第3部分。GB/T45211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条锈病;
———第2部分:叶锈病;
———第3部分:秆锈病;
———第4部分:赤霉病;
———第5部分:纹枯病;
———第6部分:黄矮病;
———第7部分:蚜虫;
———第8部分:吸浆虫。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万权、刘太国、陈巨莲、徐世昌。
ⅠGB/T45211.3—2025
引 言
GB/T45211《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小麦抗病虫性鉴定技术方法、操作程序和鉴定
评价原则,为育种材料筛选、杂交后代选择、抗病基因发掘和品种评价审定等提供规范的标准化技术方
法,对指导和推动我国小麦抗病育种、品种布局和植物检疫等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大
危害的8种重要病虫害,GB/T45211拟分为以下8个部分:
———第1部分:条锈病;
———第2部分:叶锈病;
———第3部分:秆锈病;
———第4部分:赤霉病;
———第5部分:纹枯病;
———第6部分:黄矮病;
———第7部分:蚜虫;
———第8部分:吸浆虫。
ⅡGB/T45211.3—202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3部分:秆锈病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小麦抗秆锈病评价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评价程序,规定了接种体制备、田间抗
病性鉴定和苗期抗病性鉴定等内容,描述了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属植物对秆锈病抗性的田间和室内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秆锈病 wheatstemrust;wheatblackrust
由小麦秆锈菌(Pucciniagraminisf.sp.tritici)引起的茎秆或叶片上产生铁锈状病斑症状的小麦
病害。
3.2
抗病性 disease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
3.3
侵染型 infectiontype
依据病害侵染点坏死反应的强弱、病斑大小、形状与色泽、病斑上子实体发育程度等特征划分用以
表示小麦品种抗秆锈病程度。
注:按0、;、1、2、3和4等六个类型记载,各类型通过附加“+”或“-”号,以表示偏重或偏轻。
3.4
慢锈 slowrusting
在适于锈病发生环境条件下,侵染型为3型~4型,但田间病害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终期病情指数
低于30的特性。
3.5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病原物所具有的干扰寄主生长并引起病变的能力。
3.6
人工接种 artificialinoculation
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放于植物体感病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
1GB/T45211.3—2025
3.7
病情级别 diseaseratingscale
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
注:包括侵染型、普遍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
3.8
抗性评价 evaluationofresistance
采用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过程。
3.9
分离物 isolate
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获得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培养的病原物。
3.10
接种体 inoculum
人工繁殖或收集的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体。
3.11
生理小种 physiologicalrace
各生理小种之间形态上无差异,但对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鉴别寄主致病力存在差异。
注:病原菌种、变种或专化型内的分类单位。
3.12
鉴别寄主 differentialhost
用于鉴定和区分特定病原菌生理小种或菌系的、一套带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寄主品种或品系。
3.13
普遍率 incidence
发病率
发病植物体单元数占调查植物体单元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注:在本文件中,植物体单元为叶片。
3.14
严重度 severity
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率。
3.15
病情指数 diseaseindex
全面衡量普遍程度与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
3.16
潜育 latentperiod
从病原菌侵入寄主后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出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
4 评价程序
小麦抗秆锈病评价程序包括接种体制备、接种方法、严重度记载、苗期或成株期抗秆锈病性评价。
小麦抗秆锈病评价程序见图1。
2GB/T45211.3—2025
图1 小麦抗秆锈病评价程序流程图
5 接种体制备
5.1 小麦秆锈菌分离
采集具有典型秆锈病病斑的小麦发病茎秆或叶片置于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平展叶片或茎秆,浸泡
16h~24h,用刀片刮取发病病斑,将刮下的夏孢子涂抹于感病品种上,均匀喷雾,置于15℃~24℃的
保湿间内黑暗保湿18h~24h,取出后置于温室培养,15d~17d后观察是否发病,获得分离物。分离
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Pucciniagraminisf.sp.tritici后,进行单孢(堆)纯化,致病性测定后,扩繁保
存备用。
注:感病品种如铭贤169、McNair701、LittleClub等。
5.2 小麦秆锈菌分离菌株的生理小种鉴定
将用于抗性鉴定接种的分离物首先进行生理小种鉴定(见附录A中A.1)。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采用
一套国际标准鉴别寄主、国内辅助鉴别寄主及含有Sr5、Sr6、Sr7b、Sr8a、Sr9b、Sr9e、Sr9g、Sr11、
Sr17、Sr21、Sr30和Sr36的12个单基因系,根据秆锈菌与鉴别寄主相互作用产生的抗病或感病模式,
划分出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见A.2)。
3GB/T45211.3—2025
5.3 小麦秆锈菌繁殖和保存
5.3.1 育苗
秆锈菌夏孢子在感病品种上繁殖。即选用直径为10cm、高度为10cm的盆钵,内装富含有机质的
土壤,每盆播种20粒~25粒健康饱满感病品种种子,覆土1cm盖种,将育苗钵置于盛水的育苗盘内,
使水从育苗钵底部缓慢吸收至土表完全湿润,移出,置于15℃~20℃温室内培养6d~8d,待用。
5.3.2 接种
接种在操作台(或接种间)内进行。首先用喷雾法净化空气,再用75%(体积分数)的乙醇对操作台
(接种间)、接种针和手进行消毒。将待接种幼苗放在操作台(接种间)上,在幼苗转移时应套袋或采取其
他措施防止空气中的孢子污染;写标签,记录接种日期及接种的菌种编号;用手蘸取小麦秆锈菌夏孢子
(或者从标样保湿后刮取少量夏孢子),接种到无菌苗的第1叶片上。
5.3.3 保湿
将接种后幼苗置于保湿桶中,用清水喷雾,使叶片表面附着一层水膜,密封,15℃~24℃黑暗条件
下保湿24h,取出后温室内培养潜育。
5.3.4 菌种繁殖
5.3.4.1 初繁
待感病品种无菌苗第1叶片完全展开后,从液氮中取出装有菌种的安瓿瓶,在40℃温水中活化
5min~7min,之后打开安瓿瓶,置于盛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相对湿度大于50%)于20℃±5℃黑
暗条件水化10h~12h。
5.3.4.2 初繁接种
从指形管中取出少许秆锈菌夏孢子放在洁净的毛玻璃上,用滴管加入少量水,用接种针将秆锈菌孢
子与水拌匀备用。另外用洁净的手指蘸清水或0.05%吐温-20(Tween-20)水溶液摩擦麦苗的叶片数
次,去掉叶片表面的蜡质和茸毛,以利于菌液吸附于叶面上。用消毒过的接种针蘸上调制好的孢子悬浮
液,涂抹于麦叶下表面,插标签,记录接种日期及所用菌种。接种后把麦苗随即放入保湿桶中,再用喷雾
器喷雾,使麦苗和保湿桶的内壁沾满雾滴,喷雾不能过量。喷雾后,立即用盖严塑料薄膜或玻璃进行密
封,保湿桶置于20℃±5℃黑暗条件下保湿18h~24h,取出后温室内培养潜育。
注:在接种不同生理小种时,接种用的一切用具都要先行消毒,防止可能发生的污染。
5.3.4.3 扩繁
可采用扫抹法、喷(撒)粉法或喷雾法接种。
a) 扫抹法:将一叶期的感病品种置于接种桶内,用0.05%吐温-20水溶液叶面喷洒,然后将发病
幼苗倒置,使发病叶片在接种桶内的无菌苗叶片上扫抹3次~5次,再用0.05%吐温-20水溶
液喷雾,使叶片表面附着一层均匀的雾滴,密封,置于20℃±5℃黑暗保湿18h~24h,取出
后温室内培养潜育。
b) 喷(撒)粉法:小喷粉器(或用双层纱布封口的玻璃试管)经消毒、干燥后,按20∶1~30∶1(质
量比)比例均匀混合干燥滑石粉与秆锈菌夏孢子。接种前,用手蘸清水将叶片拂擦数次,以去
掉叶片蜡质,用喷雾器在麦苗上均匀喷上雾滴,随即用喷粉器(或用双层纱布封口的玻璃试管)
将上述稀释的夏孢子粉均匀地喷洒(或抖落)到叶片上,再用喷雾器喷雾,随即放入保湿桶中,
4GB/T45211.3—2025
GB-T 45211.3-202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3部分 秆锈病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53: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