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9.240
CCSF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768—2024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导则
Guidefortheoreticalcalculationofdistributionnetworklineloss
2024-10-26发布 2025-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总体要求 2 …………………………………………………………………………………………………
5 交流配电网元件电能损耗理论计算 3 ……………………………………………………………………
6 直流配电网元件电能损耗理论计算 3 ……………………………………………………………………
7 交流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4 ………………………………………………………………………………
8 直流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4 ………………………………………………………………………………
9 配电网理论线损电量汇总及理论线损率计算 5 …………………………………………………………
附录A(资料性) 中低压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6 ……………………………………………………
ⅠGB/T4476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郑州大方软件股份有
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天津大学、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长江、江木、段志国、刘丽平、冯涛、孙充勃、胡平、韩璟琳、韩天华、原凯、张子岩、
韦斌、安海云、吴向明、王涛、宋毅、曹华珍、姜世公、刘忠健、钱睿忻、徐蔚、郭雷、王明东、郭巍伟、郭建彬、
乔辉、李剑峰、李洪涛、宋楠、徐晓彬、韩光、姚荃、李征、孙强、周前、沈京京、施伟国、谢红涛、郝泉、
齐晓光、王文宾、孟岩、王沛胜。
ⅢGB/T44768—2024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总体要求,描述了配电网元件电能损耗理论计算、110kV及
以下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电量汇总及理论线损率的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1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的理论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DL/T686—2018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DL/T1365—2014 名词术语 电力节能
DL/T5729—2023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DL/T1365—2014和DL/T686—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配电网 distributionnetwork
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
网络。
注:110kV~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kV(20kV、6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380V(22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来源:DL/T5729—2023,2.0.1,有修改]
3.2
元件(配电网) component(distributionnetwork)
系统或器件的构成部分,在不失去其特定功能的条件下,不能再被分成更小的部分。配电网中不需
要再细化的视为整体的一组器件或设备。
注:如一条电力线路、一台电力变压器、一组电抗器等。
3.3
线损电量 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lineloss
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产生的电能损耗。
[来源:DL/T1365—2014,5.7.1.21,有修改]
3.4
线损理论计算 theoreticalcalculationoflineloss
根据电网设备参数、运行方式、潮流分布及负荷情况,应用现有的定律、定理及规律对电网及其耗能
元件进行的电能损耗计算。
[来源:DL/T1365—2014,5.7.1.23,有修改]
1GB/T44768—2024
3.5
台区 distributiontransformerserviceregion
(一台或多台)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或区域。
3.6
线损率 linelossrate
线损电量与供电量的百分比,反映配电网的技术经济性。
注1:线损率细分为“四分”线损率,即分区、分压、分元件、分台区线损率。
注2:分区线损率:对所管辖电网按供电范围划分为若干区域进行的线损率统计,为该区域线损电量与其供电量的
百分比。
注3:分压线损率:对所管辖电网按不同电压等级进行的线损率统计,为该电压等级线损电量与该电压等级输入电
量的百分比。该电压等级输入电量为接入本电压等级电厂上网电量、自其他电力网输入本电压等级电量、其
他电压等级转入本电压等级的电量之和。
注4:分元件线损率:对所管辖电网中线路、变压器、电容电抗等元件进行的线损率统计,为该元件线损电量与输入
该元件的总电量之和的百分比。
注5:分台区线损率:对所管辖电网中各个公用配电变压器的供电区域进行的线损率统计,为该区域线损电量与其
供电量的百分比。
[来源:DL/T686—2018,3.6,有修改]
3.7
理论线损率 theoreticallinelossrate
根据配电网设备参数、运行方式、潮流分布以及负荷情况等计算得出的理论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
分比。
[来源:DL/T686—2018,3.8,有修改]
3.8
代表日(月) typicalworkingdays(months)
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电网及其设备典型运行工况的自然日(月)。
[来源:DL/T686—2018,3.9]
3.9
站用电量 substationpowerconsumption
为维持变电站(含开关站、配电室)、换流站、储能站等正常生产运行,其内部各用电设备所消耗的
电量。
注:包括变压器冷却系统用电,保护、通信、自动装置等二次设备用电,监控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用电,深井泵和消防
水泵用电,生产区照明及冷却、通风等动力用电,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用电,设备检修用电等。
3.10
潮流计算 powerflowcalculation
根据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电源、负荷等运行条件,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
网中的分布。
[来源:DL/T686—2018,3.10]
4 总体要求
4.1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应客观、准确、科学反映电网实际运行经济性情况,为配电网降损分析、
降损规划、降损决策等提供依据。
4.2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应进行配电网元件电能损耗理论计算、各电压等级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理
论线损电量和供电量汇总及理论线损率计算等,计算过程宜考虑分布式电源的影响。
2GB/T44768—2024
GB-T 44768-2024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导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48: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