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5.220
CCSA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765—2024
航天功能镀覆层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
材料焊接镀覆层
Spacefunctionalcoatings—Solderablecoatingsonparticlereinforcedmetal
matrixcomposites
2024-03-15发布 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Ⅰ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技术要求 1 …………………………………………………………………………………………………
5 试验方法 3 …………………………………………………………………………………………………
6 检验规则 4 …………………………………………………………………………………………………
7 标识和随行文件 6 …………………………………………………………………………………………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6 …………………………………………………………………………………………
附录A(规范性) 耐高温试验方法 7 ………………………………………………………………………
附录B(规范性) 常压热循环试验方法 8 …………………………………………………………………
附录C(规范性) 释氢量测试方法 9 ………………………………………………………………………GB/T4376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
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星驰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航天
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
究所、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庆新、曹克宁、王冬、白晶莹、冯立、王甜甜、张德忠、杨鑫、赵潋景、卢海燕、
叶辉、翟运飞、王东、黄光荪、王敏、顾栩涵、杨战争、张杭、郑琰、冯磊、赵阔、易娟。
ⅠGB/T43765—2024
航天功能镀覆层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
材料焊接镀覆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焊接镀覆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和随行
文件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铝基碳化硅、铜金刚石、铝硅等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电子封装用铅锡、金、化学镀
镍焊接镀覆层的检验和验收,其他镀覆层的检验和验收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
12h循环)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3138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表面处理 术语
GB/T5270—200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 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 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GB/T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厚度测量 显微镜法
GB/T13979 质谱捡漏仪
GB/T16745 金属覆盖层产品钎焊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GB/T16921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X射线光谱方法
GB/T34522 航天器热真空试验方法
GB/T34558 金属基复合材料术语
GB/T33864 质谱仪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3138、GB/T34522和GB/T3455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技术要求
4.1 镀覆前处理
产品在镀覆前,应先采用乙醇等溶剂或者采用其他方法去除油污后再进行镀覆处理。
4.2 镀层结构
焊接镀覆层一般由底镀层及面镀层组成,其要求如下:
1GB/T43765—2024
a) 底镀层应选用铜镀层或镍镀层等;
b) 面镀层应选取铅锡、金、化学镀镍层等。
4.3 外观
4.3.1 一般要求
目视时,镀覆层色泽应均匀一致、无起泡、无针孔、无粗糙不平、无裂纹。
4.3.2 允许缺陷
镀层允许缺陷为:
a) 由表面粗糙度、材料、状态差异导致的色泽差异;
b) 非重要面上轻微的夹具接触痕迹;
c) 边角与深凹处镀层颜色有差异;
d) 直径小于或等于6mm,其深度大于1倍孔径的盲孔内表面无镀层、深度大于或等于2倍孔径
的通孔(槽)内表面无镀层;
e) 有局部镀的情况下,允许镀覆边界向非镀覆区域偏移,无设计要求时,偏移量不大于2mm。
4.3.3 不准许缺陷
镀层不准许缺陷为:
a) 对性能、使用起到重要作用的表面上局部无镀层;
b) 严重水渍;
c) 镀层有烧伤及裂纹;
d) 镀层起泡、脱落。
4.4 厚度
镀层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当需方对镀层厚度有特殊有要求时,应经供需双方协商。
表1 焊接镀覆层厚度
单位为微米
序号 镀覆层 总厚度 面镀层厚度
1 铅锡镀覆层 20~25 7~10
2 金镀覆层 8~15 1.5~3
3 化学镀镍镀覆层 7~12 —
4.5 附着强度
经热震试验后,镀覆层外观应满足4.3的要求。
4.6 可焊性
基材表面金属镀覆层经过可焊性测试后,焊料覆盖层应附着牢固、光亮、平滑、均匀。
4.7 耐高温性能
镀覆层应满足以下使用温度要求:
2GB/T43765—2024
a) 金镀覆层:350℃;
b) 铅锡合金镀覆层:150℃;
c) 镀镍镀覆层:350℃。
经耐高温试验后,镀覆层外观应满足4.3的要求。
4.8 耐交变湿热性能
经10个循环的交变湿热试验后,目视镀覆层表面应无腐蚀。
4.9 常压热循环
经100次常压热循环试验测试后,镀覆层外观应满足4.3的要求。
4.10 真空热循环
经8.5次真空热循环试验测试后,镀覆层外观应满足4.3的要求。
4.11 释氢量
镀覆层的释氢量应小于4000×10-9。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在光照度不低于300lx条件下,距产品约350mm处,目视检验镀覆层外观,重要部位采用10倍~
40倍显微镜检验镀覆层外观。
5.2 厚度
按照GB/T6462中规定的显微镜法或按GB/T16921中规定的X射线光谱方法测量镀覆层厚度。
仲裁时按照GB/T6462中规定的显微镜法执行。
5.3 附着强度
按GB/T5270—2005中规定的“热震法”。金镀覆层热震试验温度为220℃,铅锡合金镀覆层的热
震试验温度为150℃,镀镍镀覆层的热震试验温度为220℃,将产品或试样采用烘箱保温1h,然后放入
室温水中骤冷。
5.4 可焊性
按GB/T16745的规定执行。
5.5 耐高温性能
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5.6 耐交变湿热性能
按GB/T2423.4—2008中第3章规定的方法1执行。
5.7 常压热循环
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3GB/T43765—2024
5.8 真空热循环
按GB/T34522的规定执行。
5.9 释氢量
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本文件规定的检验分类如下:
a) 鉴定检验;
b) 交收检验。
6.2 检验环境条件
各检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
a) 温度:15℃~35℃;
b) 气压:当地环境大气压;
c) 照度:≥300lx。
6.3 检验仪器及设备要求
检验用仪器及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检验用仪器及设备经计量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b) 量程和精度满足产品检验要求。
6.4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以及相应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 交收检验 要求章条号 试验方法章条号
1 外观 ● ● 4.3 5.1
2 厚度 ● ● 4.4 5.2
3 附着强度 ● ● 4.5 5.3
4 可焊性 ● ○ 4.6 5.4
5 耐高温性能 ● ○ 4.7 5.5
6 耐交变湿热性能 ● — 4.8 5.6
7 常压热循环 ● — 4.9 5.7
8 真空热循环 ● — 4.10 5.8
9 释氢量 ● ○ 4.11 5.9
注:“●”为必检项目;“○”为可选项目(供需双方协商);“—”为不检项目。
4GB/T43765—2024
GB-T 43765-2024 航天功能镀覆层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焊接镀覆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29: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