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49.025.99
CCSV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760—2024
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
Continuoussiliconcarbidefiberwithlowoxygenandhighcarbon
2024-03-15发布 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和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SAC/TC572)共同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立亚新材有限公司、宁波众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立亚化学有限公司、
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制造技术
研究院、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物资中心、厦门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航
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嘉兴睿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火炬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
司、福建军翔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桦、黄祥贤、杨晓峰、张安东、王浩、连舒娟、蔡武集、贺卫东、黄小忠、冯志海、
毕世权、邱海鹏、李军平、许平、王岭、金恩泽、孙文婷、林海波、傅仰梅、张燕真、许鸿赐、苏燕清、赵云吉、
王甜甜、李东东、王亚玲、兰琳、李思维、苟燕子、王瀚寰、陈卫娜、王震、吴斌、谢显斌、顾栩涵。
ⅠGB/T43760—2024
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以下简称“纤维”)的分类和标记、要求、检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丝束规格为0.5K和1K的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的检验和交收,其他规格纤
维的检验和交收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6555 含碳、碳化硅、氮化物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21114 耐火材料 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 熔铸玻璃片法
GB/T26202 纸管纸板
GB/T34520.1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1部分:束丝上浆率
GB/T34520.2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2部分:单纤维直径
GB/T34520.3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3部分:线密度和密度
GB/T34520.4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4部分:束丝拉伸性能
GB/T34520.5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5部分:单纤维拉伸性能
GB/T34520.7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7部分:高温强度保留率
GB/T34520.8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8部分:氧含量
GB/T34520.9 连续碳化硅纤维测试方法 第9部分:碳含量
GB/T40724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407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 continuoussiliconcarbidefiberwithlowoxygenandhighcarbon
氧含量低于1%,碳硅原子比不小于1.3的连续碳化硅纤维。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4.1.1 丝束规格分类
丝束规格分类由数字与字母K表示,数字为每束纤维中单纤维根数与1000的比值,如:500根单
1GB/T43760—2024
纤维的纤维束,其丝束规格表示为0.5K。
4.1.2 上浆剂分类
上浆剂分类由一位数字表示:
a) 采用环氧树脂上浆剂,表示为1;
b)采用聚丙烯酸上浆剂,表示为2;
c)采用聚乙烯醇上浆剂,表示为3;
d)其他,表示为4。
4.2 标记
标记由制造商代号、产品名称代号、丝束规格、上浆剂和本文件编号组成。
制造商代号(最长由4位大写字母表示)SF2-
产品名称代号-
丝束规格
上浆剂GB/T43760—2024
示例:
制造商代号LYXC、产品名称代号SF2、丝束规格为0.5K、采用环氧树脂上浆剂的产品标记为:
LYXCSF2-0.5K-1GB/TGB/T43760—2024。
5 要求
5.1 外观
纤维外观呈黑亮色,色泽均匀,无明显毛丝,无毛丝团,无异物,纤维束间无粘连。
5.2 性能
纤维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指标
1 氧含量/% ≤1.0
2 碳硅原子比 ≥1.3
3 束丝上浆率/% 1.5±1.0
4单纤维直径/μm0.5K 13.0±1.0
1K 11.5±1.0
单纤维直径离散系数/% ≤20
5 线密度/tex0.5K 200±10
1K 310±10
6 密度/(g/cm3) 2.70±0.10
2GB/T43760—2024
表1 性能指标(续)
序号 项目 指标
7 单纤维拉伸强度/MPa ≥2800
8束丝拉伸强度/MPa ≥2800
束丝拉伸强度离散系数/% ≤10
9束丝拉伸弹性模量/GPa ≥270
束丝拉伸弹性模量离散系数/% ≤10
10束丝断裂伸长率/% ≥1.0
11单纤维高温拉伸强度/MPa1250℃氩气,1h ≥2500
1200℃空气,1h ≥2300
6 检验方法
6.1 外观
在正常光照下,目视检查。
6.2 氧含量
按GB/T34520.8的规定进行。
6.3 碳硅原子比
按GB/T34520.9的规定测试纤维的碳含量,按GB/T16555(仲裁法)或GB/T21114的规定测试
纤维的硅含量,碳硅原子比按公式(1)计算:
C/Si=ωC
ωSi×28.086
12.011…………………………(1)
式中:
C/Si———碳硅原子比;
ωC———纤维碳含量,%;
ωSi———纤维硅含量,%。
6.4 束丝上浆率
按GB/T34520.1的规定进行。
6.5 单纤维直径、单纤维直径离散系数
按GB/T34520.2的规定进行。
6.6 线密度
按GB/T34520.1的规定去除纤维的上浆剂后,按GB/T34520.3的规定测试纤维的线密度。
3GB/T43760—2024
6.7 密度
按GB/T34520.3的规定进行。
6.8 单纤维拉伸强度
按GB/T34520.5的规定进行。
6.9 束丝拉伸强度、束丝拉伸强度离散系数
按GB/T34520.4的规定进行。
6.10 束丝拉伸弹性模量、束丝拉伸弹性模量离散系数
按GB/T34520.4的规定进行。
6.11 束丝断裂伸长率
按GB/T34520.4的规定进行。
6.12 单纤维高温拉伸强度
按GB/T34520.7的规定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的纤维按GB/T34520.5的规定测试单纤维拉伸
强度。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本文件规定的检验分类为:
a) 质量一致性检验;
b)鉴定检验。
7.2 检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检验均应在下列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
a) 温度:23℃±2℃;
b)相对湿度:40%~60%。
7.3 质量一致性检验
7.3.1 检验项目
质量一致性检验的检验项目见表2。
4GB/T43760—2024
GB-T 43760-2024 低氧高碳型连续碳化硅纤维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28:5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