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9.160.30
CCSK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726—2024
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cificationforbrushlessDCtorquemotors
2024-03-15发布 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产业用微特电机及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微电机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成都微精电机股份
公司、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
公司、浙江东政电机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金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精密电机
有限公司、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卧龙
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淄博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汤普森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上海马陆日
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江苏上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德达兴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蕾、谢海东、朱群馨、姚卫梁、王立云、黄海燕、谭金玺、陈政、田晨燕、杜姗、
王真、彭声峻、张敏、陈强、严伟灿、何高鹏、梁三增、李中军、姜淑忠、宋龙波、石弘洋、罗修洋、徐东、金龙、
周伟刚、徐兆明、桑权。
ⅠGB/T43726—2024
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以下简称电机)的分类与型号、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和交付准备。
本文件适用于自动驾驶方向盘、机床转台、机器人底座等旋转机构的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包含组
装式和分装式电动机)。其他装备中的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参照使用。
本文件与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一起使用。各类无
刷直流力矩电动机的技术指标及附加特殊要求,均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中规定。
本文件不包含电机驱动器和传感器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423.16—202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900.26 电工术语 控制电机
GB/T7345—2008 控制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T7346—2015 控制电机基本外形结构型式
3 术语和定义
GB/T2900.2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与型号
4.1 分类
电机按结构分为分装式和组装式两类。
4.2 型号
4.2.1 型号结构
电机的型号由机座号、产品名称代号、性能参数代号和派生代号四部分组成。
产品名称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a) LW表示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铝镍钴);
b) LWX表示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稀土)。
1GB/T43726—2024
示例:
4.2.2 机座号
电机的机座号是电机主体的直径,不包含安装法兰。
4.2.3 派生代号
派生代号用英文字母A~Z表示,但不使用字母“I”“O”。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
5.1.1 表面外观
电机表面不应有锈蚀、碰伤、划痕、变形,涂覆层不应出现气泡、龟裂、脱落、锈蚀等缺陷,颜色应符合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引出线和接线端应完整无损,紧固件连接应牢固。
5.1.2 标志
标志形式不可磨灭,分装式电机标志无法在电机本体进行标记的,应将其标记在产品包装和随附文
件上。除另有规定外,电机的标志应符合GB/T7346—2015中第7章的规定,内容应至少包括:
a) 产品名称或型号;
b) 生产时间及批次;
c) 产品编号;
d) 制造厂名或商标。
5.2 外形和安装尺寸
电机的外形和安装尺寸及其公差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
5.3 径向间隙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的径向间隙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径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2GB/T43726—2024
表1 径向间隙
机座号 25~55(不含55)55~90(不含90)90~160(不含160) 160~320
径向间隙
mm≤0.02 ≤0.02 ≤0.03 ≤0.05
径向推力
N5 10 10 15
5.4 轴向间隙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的轴向间隙应符合表2的规定。
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轴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2 轴向间隙
机座号 25~55(不含55)55~90(不含90)90~160(不含160) 160~320
轴向间隙
mm0.02~0.10 0.05~0.20 0.10~0.30 0.15~0.40
轴向推力
N15 20 30 50
5.5 轴伸径向圆跳动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的轴伸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3的规定。
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轴伸径向圆跳动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3 轴伸径向圆跳动
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 25~55(不含55)55~90(不含90)90~160(不含160) 160~320
轴伸径向圆跳动 ≤0.02 ≤0.02 ≤0.03 ≤0.05
5.6 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4 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 25~55(不含55)55~90(不含90)90~160(不含160) 160~320
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 ≤0.03 ≤0.05 ≤0.06 ≤0.08
3GB/T43726—2024
5.7 安装配合面的端面垂直度
除另有规定外,组装式电机安装配合面的端面垂直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320以上机座号组装式电机的安装配合面的端面垂直度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表5 安装配合面的端面垂直度
单位为毫米
机座号 25~55(不含55)55~90(不含90)90~160(不含160) 160~320
安装配合面的端面
垂直度≤0.05 ≤0.06 ≤0.08 ≤0.10
5.8 引出线或接线端
5.8.1 出线方式
组装式电机出线方式可采用接插件,接插件型号及定义应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分装式电机
出线方式可采用引出线、螺纹接线柱或接线片。引出线至少长200mm或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8.2 出线标记
采用引出线方式时,应采用不同颜色以区分引出线;采用接插件、接线片或螺纹接线柱时应在对应
位置有明显标记。颜色和标记内容应符合表6的规定,或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中规定。
表6 引出线颜色及标记
引出线名称 引出线颜色 标记
A相 红 A/U
B相 黄 B/V
C相 蓝 C/W
接地(当有要求时) 黄绿 GND
5.8.3 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
电机的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符合以下规定:
a) 130(不含130)以下机座号电机的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6N的拉力,130~160(不含160)机座
号的电机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9N的拉力,160及以上机座号电机的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
12N的拉力;
b) 电机的螺纹接线柱强度应符合GB/T7345—2008中5.3.1.3的规定;
c) 电机的接线片强度应符合GB/T7345—2008中5.3.1.4的规定。
5.9 绝缘电阻
电机绕组对机壳或定子铁芯的绝缘电阻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应不小于50MΩ;在低温条件
下,应不小于50MΩ;在高温条件下,应不小于10MΩ;湿热试验后电机恢复至常态,应不小于50MΩ。
4GB/T43726—2024
GB-T 43726-2024 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28: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