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1.080.01 CCSG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793—2024 纳米技术 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滤材 技术要求 Nanotechnologies—Nanofibermediaforairfiltration— Technicalrequirements 2024-10-26发布 2025-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引言 Ⅳ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技术要求 2 ………………………………………………………………………………………………… 附录A(资料性) 试验方法 4 ……………………………………………………………………………… 附录B(资料性) 滤材的微观形貌示例 7 ………………………………………………………………… 附录C(资料性) 胶带法测试结合牢度示例 8 …………………………………………………………… 参考文献 9 ……………………………………………………………………………………………………… ⅠGB/T4479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石家庄辰泰滤纸有限公司、北京纳菲特科技有限公司、博裕纤 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纳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美埃(中国)环境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蓝色时光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阿波罗环保器材有限公司、山西华瑞纳 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佳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广西华原过滤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计量测试 院、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上海应用技术 大学、嘉兴富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森海氧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东慧、葛广路、李攀、高琼、徐卫红、黄鑫、陈江中、朱蕾、高冬梅、王冀、赵兴雷、 夏建华、于天、方丹、朱锐钿、刘向民、李蕾、张献安、沈新、李彩云、王奇、朱保义、林琳、田国兰、蒋攀、 吴佰川。 ⅢGB/T44793—2024 引 言 纳米纤维材料因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独特的优势,在空气过滤净化领域应用广泛,市场规模大,如 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空气净化、工业环境除尘净化、室内空气净化、呼吸防护等。 纳米纤维特有的理化特性使其在用于空气过滤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如小尺寸效应使得灰尘等固 体颗粒物在过滤时,与纳米纤维发生更多的惯性碰撞;纳米纤维特有的滑流效应可降低空气阻力;纳米 纤维的表面物理拦截特性赋予其良好的复原性;某些纳米纤维滤材消毒后可保持过滤效率和阻力基本 不变。 纳米纤维通常直接沉积在基材上,形成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滤材。纳米纤维的尺寸、形貌影响纳米 纤维滤材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隙率,从而影响过滤效率、容尘量等性能;纳米纤维滤材的反吹复原性影 响其在工业除尘和发动机进气过滤等领域的使用寿命,对温度、湿度和酒精等的耐受性影响具体领域应 用和使用寿命;纳米纤维层与基底结合牢度,会影响其可靠性。 目前国内尚缺少基于产业现状的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滤材技术要求。本文件可作为产品开发和质 量控制的依据,指导产业链上下游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数据互认,还可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技术参考,对 我国纳米纤维滤材产业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产业的良性升级和健康发展。 ⅣGB/T44793—2024 纳米技术 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滤材 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滤材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纤维平均直径小于或等于300nm的空气过滤用滤材的生产、使用和运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9977 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纳米纤维 nanofiber 两个维度外部尺寸相近且处于纳米尺度,剩余一个维度外部尺寸明显大于其他两个维度尺寸的纳 米物体。 注1:纳米纤维是柔性的,或者是刚性的。 注2:对尺寸相近的两个维度,其外部尺寸差异小于3倍,而最长的外部尺寸比其他两个尺寸大3倍以上。 注3:最长的外部尺寸不在纳米尺度。 [来源:GB/T32269—2015,4.3,有修改] 3.2 空气过滤 airfiltration 从空气气流中分离出固体或液体颗粒的过程。 [来源:ISO/TS21237:2020,3.1] 3.3 纳米纤维滤材 nanofibermediaforairfiltration 过滤空气时采用的用于捕集或沉积过滤物的多孔渗透性材料。 注:滤材由纳米纤维层和基底组成。 [来源:ISO/TS21237:2020,3.2,有修改] 3.4 基底 substrate 在表面沉积纳米纤维的基层。 [来源:ISO/TS21237:2020,3.7] 1GB/T44793—2024 3.5 过滤效率 filtrationefficiency 在额定风量下,滤材去除流通空气中颗粒物的能力,即空气过滤介质上、下风侧气流中颗粒物浓度 之差与上风侧气流中颗粒物浓度的百分比。 [来源:GB/T14295—2019,3.1.2,有修改] 3.6 透过率 penetration 对滤材进行试验时,滤材过滤后的气溶胶或颗粒物浓度与过滤前的气溶胶浓度之比。 [来源:GB/T13554—2020,3.1.4,有修改] 3.7 容尘量 dustholdingcapacity 在额定风量下,滤材达到最终阻力时所捕集的标准实验灰尘总质量。 [来源:GB/T14295—2015,3.12,有修改] 3.8 透气性 airpermeability 空气透过滤材的能力。 注:以在规定的试样面积、压降和时间条件下,气流垂直通过试样的速率表示。 [来源:GB/T5453—1997,3,有修改] 3.9 反吹复原性 blow-backrecovery 在反向脉冲气流作用下,清除或部分清除滤材上的固体颗粒物后,滤材的过滤性能恢复的特性。 4 技术要求 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滤材的基本特性应符合表1中特性值的要求。表2给出了不同应用领域的空 气过滤用纳米纤维滤材的可选特性,根据应用领域选择的表2中的特性,所选特性值应满足表2的 要求。 表1 基本特性、特性值和试验方法 编号 基本特性 特性值要求 试验方法 1 外观a表面应无褶皱、破损和污渍等缺陷,纳米纤维层 与基底之间应无杂物或剥离目视检查 2 纳米纤维平均直径 ≤300nm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3 单位面积质量 ≤500g/m2称重法 4 厚度 0.1mm~3mm 接触式机械测量法 5 透气性 20L/(m2·s)~2000L/(m2·s) 透气量法 6 阻力 ≤300Pa 压差法 7 过滤效率 根据用途应由供需双方协商 气溶胶计数法 相关试验方法的描述见附录A。 根据使用条件,单位面积质量和厚度二者取其一。 根据使用条件,透气性和阻力二者取其一。 a附录B给出了成型良好和成型较差的滤材示例参考。 2GB/T44793—2024

.pdf文档 GB-T 43598-2023 纳米技术 石墨烯粉体氧含量和碳氧比的测定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43598-2023 纳米技术 石墨烯粉体氧含量和碳氧比的测定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第 1 页 GB-T 43598-2023 纳米技术 石墨烯粉体氧含量和碳氧比的测定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第 2 页 GB-T 43598-2023 纳米技术 石墨烯粉体氧含量和碳氧比的测定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26:0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