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CS C05 团体标准 T/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of Chinese Meridian 2022-10-24发布 2022-10-24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2 目 次 前 言 ................................ ................................ .... 3 引 言 ................................ ................................ .... 4 1.适用范围 ................................ ................................ .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5 3.术语和定义 ................................ ............................... 5 4.基本操作方法 ................................ ............................. 5 5.常见疾病的中医经络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 ....... 6 6.禁忌症................................ ................................ .. 14 7.注意事项 ................................ ................................ 1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鹰潭市余江区中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鹰潭市余江区中医院、画桥镇中心卫生院、春涛镇卫生院、北京白 广阔中医医学研究院、刘垦卫生院、黄庄乡卫生院、平定乡卫生院参与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广阔、庄煌辉、涂智勇、吴志红、彭慧英、杨朝霞、吴怡、叶 莉、孙高、范家伟、陈琨、丁周生。 本文件是首次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4 引 言 中医经络微创疗法是一种单纯运用刃针、圆利针、针刀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和脊柱相关 内科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是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精微解剖相结合,用传统中医的黄 帝内经、五行针灸,经络经筋和现代医学里软组织外科学、针刀医学、弓弦力学、肌肉斜刺 与颈肩腰腿痛、弓弦应力原理等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治疗时不用药物,不辅助手法,不用麻药,治疗过程简短高效,安全无副作用。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是一种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遵循《黄帝内经》“一 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 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的古训,运用各类针具,以经筋、经络为基础,结合现代局部精细解剖、层次解剖和软组 织外科学等知识,对发病部位进行切割、松解、分离等临床操作,使人体力线重新达到平 衡的一种针刺技术。本技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治痛除痹、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 用于下述疾病的治疗: 1.各种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2.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等。 3.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紧张、损伤后遗症。 4.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 5.某些脊柱相关性皮肤疾病。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5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1.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的基本操作方法、治疗方法、禁忌、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药领域教学、临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 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医医技技术手册 第一篇 针刺类技术 第一章 毫针技术 第七篇 中医微创技术(微创松解术、微创减张术、微创剥离术) 第一章 针刀技术 第五章 刃针技术 第七章 拨针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操作方法 4.1定位 4.1.1 由轻到重触诊病变部位,确定痛点的部位及层次,用指甲压痕或紫药水笔标记。 4.1.2 根据姿态评估结果,在筋膜链选取治疗点,用指甲压痕或紫药水笔标记。 4.2消毒 用碘伏作局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 4.3进针 术者带无菌橡皮手套,左手拇指指端垂直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点刺进入皮肤,穿过皮 肤时针下有种空虚感,是进入脂肪层的感觉,再缓慢刺入出现第二个抵抗感时,针尖达到筋 膜表面,再用力点刺即突破筋膜进入肌肉,穿越肌肉,到达骨表面。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6 4.4松解 根据治疗需要,用针刀在骨缘进行点刺、切割、剥离。如在筋膜层减张可用针刀在 筋膜 表面散在点刺 3~5针; 作条索状粘连松解可沿纵轴方向连续进行线性切割或横轴间断斜刺。 或用圆利针做肌肉斜刺治疗。 4.5出针 完成治疗操作后,拔出针刀的同时,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孔,术者拇指端垂直按压 1~2 分钟,用无菌敷料或无菌纱布封闭针孔 48小时。在施术周围拔火罐 3~5分钟。 5.常见疾病的中医经络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5.1项痹病(局部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神经根型、混合型、食管受压型及椎动脉型颈 椎病) 5.1.1 患者病理诊断 5.1.1.1 局部型项痹病 患者有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性劳损史,头多向一侧偏歪或反复落枕,颈部活动受限,颈 肌僵硬,头颈限制在一定位置,颈部两侧压痛明显。 5.1.1.2 神经根型 项痹病 神经根型表现为颈肩疼痛,枕部及后颈部酸痛,向上肢放射,疼痛轻者为胀痛,重者如 针刺刀割, 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 颈肌紧张, 有明显压痛点, 牵臂及压头试验阳性。 5.1.1.3 脊髓型项痹病 脊髓型多发于 40-60岁,自觉颈部无不适,但上肢动作笨拙,手部细小动作失灵,步态 不稳,可出现病理反射。 5.1.1.4 椎动脉型 项痹病 椎动脉型表现为头痛头晕, 耳鸣眼花, 记忆力减退, 头颅眩晕引起眩晕发作, 甚或猝倒, 但在猝倒后因颈部的位置改变可马上清醒。 5.1.1.5 交感神经型 项痹病 交感神经型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 ,如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头痛,偏 头痛,头晕,枕部疼痛,心动过速或缓慢,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 5.1.1.6 食管受压型 项痹病 食管受压型为颈椎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 X线片示椎体前侧有增生突出物,钡餐 透视可见食道狭窄或梗阻。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7 5.1.1.7 混合型项痹病 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并现者,称为混合型。 X线检查可观察到颈椎生理曲度过大或 变直,甚至反张畸形,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韧带钙化等。临床上 每个患者的 X线片常具备上述变化的一项或多项,但其变化与证情不成正比,故诊断时须以 症状为主。借助 MRI、CT检查可定性诊断。 5.1.2 治则治法 柔肌舒筋,祛瘀通络,宣痹止痛。针刀松解增生、肥厚、变性、粘连的软组织。 5.1.3 操作步骤 选择用0.8x80mm 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 患者俯卧位,头前屈曲 30°定点。 (1)颈2棘突旁开 3厘米。手法:向棘突方向倾

pdf文档 T-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第 1 页 T-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第 2 页 T-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2 22:17: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