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9.220.20
CCSK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512—2023
全钒液流电池可靠性评价方法
Reliabilityevaluationmethodsforvanadiumflowbattery
2023-12-28发布 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总体要求 1 …………………………………………………………………………………………………
5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2 ……………………………………………………………………………………
6 试验要求及方法 2 …………………………………………………………………………………………
7 可靠性判定 4 ………………………………………………………………………………………………
8 评价结果 4 …………………………………………………………………………………………………
ⅠGB/T43512—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低碳
清洁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电气(安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和瑞储能
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伟
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德新新钒钛
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金谷炭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兴储世纪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湖南省银峰新能源有限公司、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大力储能技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涛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理士电源技术
有限公司、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恒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珑翔橡胶(大连)有限公司、国网电
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
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认英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丽、吴静波、果岩、贾志军、张华民、李先锋、严川伟、王保国、杨霖霖、郑琼、
张亮、刘会超、刘建国、刘庆华、于伟、陈文升、孟昭扬、范永生、王世宇、杨大伟、宋明明、吴雪文、宋清爽、
孟琳、刘宗煜、李波、陈仁钊、林友斌、于童、吴雄伟、孟青、蒲年文、周汉涛、陈继军、余龙海、王刚、南逸、
王开让、吴林林、徐泉、李爱魁、刘鑫、张杰、郑菁菁、董捷、葛帅、朱益新、赵润生、乐斌、曾月、曹寅亮、
刘亚楠。
ⅢGB/T43512—2023
全钒液流电池可靠性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可靠性评价总体要求、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试验要求及方法、可
靠性判定、评价结果等。
本文件适用于室内或室外用所有类型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9840 全钒液流电池 术语
GB/T32509—2016 全钒液流电池通用技术条件
GB/T33339—2016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 测试方法
GB/T34866 全钒液流电池 安全要求
ISO/IECGuide98-3 测量的不确定度 第3部分:测量中的不确定度的表示指南(Uncertainty
ofmeasurement—Part3:Guidetotheexpressionofuncertaintyinmeasurement)
3 术语和定义
GB/T2984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靠性 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
故障 fault
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
注:因预防性维修或其他计划的行动或缺乏外部资源造成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情况除外。
4 总体要求
4.1 可靠性评价指标应包括额定能量效率、容量保持率、利用系数。
4.2 可靠性评价方法应采用抽样测试,进行额定能量效率试验、容量保持能力试验和利用系数试验后
计算获得相应指标。
1GB/T43512—2023
4.3 评价结果应输出试验报告。
5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5.1 额定能量效率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额定能量效率应为评价周期内,一个恒功率充放电循环内净放电量与充电量
加上充电过程辅助能耗之和的比值,按公式(1)计算。
η=Esd-Wsd
Esc+Wsc×100% …………………………(1)
式中:
η ———电池系统额定能量效率;
Esd———由测量仪器记录的电池系统的放电瓦时容量,单位为瓦时(W·h);
Wsd———由测量仪器记录的电池系统放电过程的辅助能耗,单位为瓦时(W·h);
Esc———由测量仪器记录的电池系统的充电瓦时容量,单位为瓦时(W·h);
Wsc———由测量仪器记录的电池系统充电过程的辅助能耗,单位为瓦时(W·h)。
5.2 容量保持率
统计周期内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第n次净放电瓦时容量与额定瓦时容量的比值,按公式(2)计算。
R=Ed
Er×100% …………………………(2)
式中:
R———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容量保持率;
Ed———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第n次净放电瓦时容量,单位为瓦时(W·h);
Er———全钒液流电池系统额定瓦时容量,单位为瓦时(W·h)。
5.3 利用系数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利用系数应为评价周期内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无故障运行小时数与统计时间的比
值,按公式(3)计算。
UTF=UTH
PH×100% …………………………(3)
式中:
UTF———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利用系数;
UTH———评价周期内无故障运行小时数,单位为小时(h);
PH———评价周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h)。
6 试验要求及方法
6.1 基本要求
6.1.1 可靠性试验按试验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可靠性试验和现场可靠性试验:
———实验室可靠性试验是在规定受控制的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可靠性试验,其工作环境可模拟
或不模拟现场条件;
2GB/T43512—2023
GB-T 43512-2023 全钒液流电池可靠性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23: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