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35.020
CCSL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437—2023
信息技术 信息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Inform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productresearchanddevelopmentcapacity
assessmentmodel
2023-11-27发布 2024-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缩略语 1 ……………………………………………………………………………………………………
5 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1 ………………………………………………………………………………………
5.1 评估模型 1 ……………………………………………………………………………………………
5.2 分值计算 3 ……………………………………………………………………………………………
5.3 等级评价 3 ……………………………………………………………………………………………
5.4 实施方法 4 ……………………………………………………………………………………………
附录A(资料性) 集成电路类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5 …………………………………………………
附录B(资料性) 软件类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8 ………………………………………………………
附录C(资料性) 计算机设备类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11 ………………………………………………
附录D(资料性) 网络互联设备类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16 ……………………………………………
附录E(资料性) 网络安全设备类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18 ……………………………………………
附录F(资料性) 外围设备类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19 …………………………………………………
ⅠGB/T43437—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
学院、北京中关村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
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中认软件测评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
司、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
公司、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微创软件有限公司、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程华、陈左宁、杨建军、刘晓蕾、胡伟武、卢凯、窦强、孙文龙、郑纬民、陈海、胡革、
刘先华、董建、李晓维、李贺武、张锐刚、金勇、刘静、王鹏、李海龙、朱建涛、章立生、杨广文、田魏魏、张戈、
张展新、王永文、张承义、高翔、黄辰林、黎铁军、李尚杰、刘宇、王志、李冬、于鹏、武晓岛、刘龙庚、王莉、
朱英、金旗、王洪虎、黄杰、靳国杰、王自强、刘鹏、王鹏、崔晨、白士玉、任鹏举、王东辉、龚斌、朱松、
袁爱东、贾家涛、董芳泉、严峥、何虎、苏厉、唐健、兰华、曹拓荒。
ⅢGB/T43437—2023
信息技术 信息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信息产品的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本文件适用于组织和机构对信息产品的研发能力进行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5271.1—2000 信息技术词汇 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11457—2006 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5271.1—2000和GB/T11457—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researchanddevelopmentcapacityassessmentmodel;RDCAM
用于对信息产品的研发能力进行评估的模型。
3.2
核心研发能力 criticalresearchanddevelopmentcapacity
研发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能力。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MC: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radManagementController)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
PCB: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
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
5 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5.1 评估模型
RDCAM通过一系列能力参数(以下简称为“能力参数体系”)和一系列能力权重(以下简称为“能力
权重体系”)评估信息产品的研发能力。
RDCAM能力参数体系应反映产品研究、开发、发展所涉及的核心研发能力。能力参数应分为多个层
级,依次为能力域、能力项、一级能力子项、二级能力子项、三级能力子项等,每个层级包含若干类能力
1GB/T43437—2023
参数。
RDCAM能力权重体系应反映相应能力的重要程度和难度,每个能力参数赋予唯一能力权重。
RDCAM能力域的名称及内涵见表1。
表1 RDCAM的主要研发能力域及内涵
能力域 能力域内涵
知识产权 反映与该产品有关的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管理情况
设计 反映设计该产品所涉及的主要技术能力、依赖的软硬件条件
开发 反映开发、生产该产品的核心组件所涉及的主要技术能力、依赖的软硬件条件
测试 反映该产品在设计、开发、生产各阶段所涉及的功能、性能等检测能力
生态 反映该产品的生态适配情况、销售和应用情况
研制团队 反映该产品研制团队的技术积累时间、能力、层次及规模
注:研发不同门类产品所需的能力域有所不同。根据所属产品门类,每个能力域分为不同的能力项及能力子项。
图1给出了由能力参数体系和能力权重体系构成的信息产品研发能力的评估模型。其中,能力参
数体系包含的各能力域(1到M)是所关联的能力项的父辈能力参数(第i个能力阈的权重为Xi%,含
pi个能力项),能力项是所关联的一级能力子项的父辈能力参数(第i个能力阈的第j个能力项的权重
为Yij%,含qij个能力项),如果有更多层级,对各层级的理解依次类推。图中用虚线表示可能经多次分
解而形成的能力子项和能力权重。Xi%、Yij%、Zijk%表示能力参数体系中各级能力参数在本级的能
力权重值,∑Xi%、∑Yij%、∑Zijk%均为1。
基于图1给出的部分信息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见附录A~附录F。
图1 信息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2GB/T43437—2023
GB-T 43437-2023 信息技术 信息产品研发能力评估模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21: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