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80
CCSZ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419.1—2023
稻田重金属治理
第1部分:总则
Remediationandcontrolofheavymetalsinpaddyfield—
Part1:Generalprinciples
2023-11-27发布 2024-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Ⅰ …………………………………………………………………………………………………………
引言 Ⅱ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基本原则 2 …………………………………………………………………………………………………
5 工作程序 2 …………………………………………………………………………………………………
6 前期准备 2 …………………………………………………………………………………………………
7 治理单元划分 3 ……………………………………………………………………………………………
8 分类管理与治理方案编制 4 ………………………………………………………………………………
9 工程实施与验收管理 5 ……………………………………………………………………………………
附录A(规范性) 稻田重金属治理工作流程图 6 …………………………………………………………GB/T43419.1—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3419《稻田重金属治理》的第1部分。GB/T4341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钝化调理;
———第3部分:生理阻隔。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
区划研究所、清华大学、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芳柏、方利平、段增强、赵彬、朱永官、侯月丽、郑顺安、侯德义、段桂兰、
徐建明、马义兵、刘传平、刘同旭、陈美军、李晓华、吴云当。
ⅠGB/T43419.1—2023
引 言
GB/T43419《稻田重金属治理》是指导稻田重金属治理的技术性标准,旨在指导稻田重金属治理的
工作流程,通过选择适宜的治理技术,实现污染稻田安全生产。GB/T43419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为稻田重金属治理全过程提供总领性技术指引。
———第2部分:钝化调理。目的在于为稻田镉、汞、砷、铅、铬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土壤治理选择适
宜的钝化调理剂提供技术指引。
———第3部分:生理阻隔。目的在于为稻田重金属治理选择适宜的生理阻隔剂提供技术指引。
本文件为GB/T43419的第1部分,为行业术语规范化,稻田重金属治理单元划分、分类管理与治
理、工程实施与验收管理等全过程提供总领性技术指引,以促进我国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质量提升和农
产品达标生产,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并为稻田重金属治理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
ⅡGB/T43419.1—2023
稻田重金属治理
第1部分:总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田重金属治理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前期准备、治理单元划分、分类管理与治理方
案编制、工程实施与验收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镉、汞、砷、铅和铬等重金属污染稻田的分类治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旱作和放射性重金属污染稻田的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43419.2 稻田重金属治理 第2部分:钝化调理
GB/T43419.3 稻田重金属治理 第3部分:生理阻隔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金属治理 remediationandcontrolofheavymetals
采用钝化调理、生理阻隔、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种植结构调整、生物化学修复等措施,降低土壤重金
属生物有效性或总量及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技术措施。
3.2
调查单元 investigationunit
按照水文、土壤类型、土壤母质、地形相对一致且在同一行政区划范围内划定的稻田区域单元。
3.3
治理单元 remediationandcontrolunit
按照土壤类型、污染成因、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的一致性划定的稻田区域单元。
3.4
钝化调理 immobilization
通过施加钝化调理剂,或辅助采用水肥管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或)生物性质,降低土壤
重金属有效性的技术。
3.5
生理阻隔 physiologicalbarrier
通过施加生理阻隔剂,抑制作物吸收重金属或改变重金属在植株体内的分配特性,降低农产品可食
部位重金属含量的技术。
1GB/T43419.1—2023
3.6
农艺调控 agronomicregulation
通过水分管理、养分管理、土壤改良等措施,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或总量及农产品重金属含
量的技术。
3.7
替代种植 alternativecultivation
通过种植具有重金属低累积特性的粮食作物替代水稻的技术。
3.8
种植结构调整 croppingadjustment
通过种植非粮食作物替代粮食作物,或非食用的经济作物替代食用农作物的技术。
4 基本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治理宜综合考虑稻田的污染类型、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成因,以及备选技术的治理效果、时间、
成本与环境影响等因素,确保治理科学合理。
4.2 可行性原则
治理宜因地制宜,与当前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确保技术可实现、经济可承受。
4.3 安全性原则
治理宜避免增加共存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避免对操作人员及周边人群产生健康危害,防止产生二次
污染、破坏土壤结构或降低生产力。
4.4 可持续性原则
治理宜不降低土壤生产力,保障耕地质量及可持续利用;治理后水稻产量减产幅度不超过10%。
5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包括前期准备、治理单元划分、分类管理与治理方案编制、工程实施与验收管理。具体流
程按照附录A执行。
6 前期准备
6.1 资料收集与分析
收集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污染成因等背景资料,以及土壤与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等土壤环境
资料,分析稻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布范围。
6.2 确定重点区域
根据6.1资料分析结果,确定水稻产区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包括点位超标区、主要污染源影响
区和其他受关注的重点区域。
2GB/T43419.1—2023
6.3 调查与监测
6.3.1 布点与采样
针对重点区域进行布点采样,进一步确定污染分布区域、污染状况和污染风险等。布点和采样要求
如下:
a) 每个调查单元内布设不少于10个采样点,每增加10hm2增加1个采样点;当调查单元内土壤
和农产品的重金属浓度变异系数均超过50%时,采样点适当增加;以行政单元为最大调查
单元;
b) 根据污染成因特征进行针对性布点;
c) 土壤与农产品采样应一一对应;
d) 宜选择敏感作物和敏感季节进行采样。
6.3.2 检测指标
检测指标包括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等基本理化性质指标,以及土壤和农产品的重金属
含量指标。
7 治理单元划分
7.1 等级评价
7.1.1 评价指标
7.1.1.1 土壤重金属实测浓度均值(C),计算方法见公式(1)。
C=∑n
i=1Ci
n…………………………(1)
式中:
C———调查单元内土壤重金属实测浓度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Ci———调查单元内第i个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实测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n———调查单元内土壤总样本数。
7.1.1.2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指数(E),计算方法见公式(2)。
E=A-S
S×100% …………………………(2)
式中:
E———调查单元内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指数;
A———调查单元内农产品重金属的实测含量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S———农产品中重金属限值,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7.1.1.3 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达标率,计算方法见公式(3)。
Q=n
m×100% …………………………(3)
式中:
Q———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达标率;
n———调查单元内农产品中重金属实测含量达标的样本数;
m———调查单元内农产品的总样本数。
3GB/T43419.1—2023
GB-T 43419.1-2023 稻田重金属治理 第1部分 总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21: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