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9.240
CCSF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334—2023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energymanagementsystemofisolatedmicrogrids
2023-11-27发布 2024-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Ⅰ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总体要求 1 …………………………………………………………………………………………………
5 功率预测 1 …………………………………………………………………………………………………
6 发电管理 2 …………………………………………………………………………………………………
7 负荷管理 2 …………………………………………………………………………………………………
8 储能管理 2 …………………………………………………………………………………………………
9 统计分析 2 …………………………………………………………………………………………………
10 试验 3 ………………………………………………………………………………………………………GB/T43334—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
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国电
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
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季宇、张颖、刘海涛、吕广宪、于辉、侯义鸣、吴鸣、洪祎、李志浩、程艳、裴玮、何华伟、
秦嘉凯、史明明、刘一欣、窦晓波、寇凌峰、徐旖旎、牛耕、熊雄、高波、徐斌、张晓军、吕长会、杨冬锋、
李一锦。
ⅠGB/T43334—2023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功率预测、发电管理、负荷管理、储能管理、统计分析等方
面的要求以及试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和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3730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36274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40607 调度侧风电或光伏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
GB/T51341 微电网工程设计标准
DL/T1711 电网短期和超短期负荷预测技术规范
DL/T1864 独立型微电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36274、GB/T40607、GB/T51341、DL/T17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总体要求
4.1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通过功率预测、发电管理、负荷管理、储能管理、统计分析对微电网
内发电、储能及负荷进行优化管理,实现微电网各级负荷供电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4.2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工作环境条件、通信配置应符合DL/T1864的规定。
4.3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的要求,并具备可扩展性。
4.4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投运前应对其功能及性能进行试验。
5 功率预测
5.1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具备接入气象监测、数值天气预报等数据的功能。
5.2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通过历史和实时数据等进行发电功率预测和负荷功率预测。发电
功率预测性能指标应符合GB/T40607的规定,负荷功率预测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3730和
DL/T1711的规定。
1GB/T43334—2023
6 发电管理
6.1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按照发电类型、容量和运行特性制定发电管理方案,满足清洁、可
靠、经济运行需求。
6.2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柴油机、燃气轮机等发电装置燃料管理的功能,包括各燃料消
耗统计、剩余燃料及可供发电时长的计算和显示、燃料存量预警等。
6.3 独立型微电网内部存在多个可作为主电源运行的发电单元时,能量管理系统应能根据电源状况和
经济性目标对各备用主电源运行模式进行设置。
6.4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根据功率预测数据、实时运行数据、电源与负荷特性及运行约束条
件制定可调度电源的发电计划,发电计划宜包括日前发电计划和日内发电计划,可采用人工输入和自动
生成两种方式制定。
6.5 日前发电计划宜能根据重要负荷用电需求制定次日零时起24h~168h的输出功率计划,时间间
隔不大于15min;日内发电计划宜滚动制定当前时刻至未来4h的输出功率计划,每15min滚动一
次,时间间隔不大于15min。
7 负荷管理
7.1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按照负荷等级和负荷类型制定负荷管理方案,满足相应等级负荷用
电需求。
7.2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根据微电网内功率预测数据、实时运行数据、电源与负荷特性及运
行约束条件制定负荷用电计划,负荷用电计划宜包括日前用电计划和日内用电计划,可采用人工输入和
自动生成两种方式制定。
7.3 日前用电计划宜制定次日零时起24h~168h的用电功率计划,时间间隔不大于15min;日内用
电计划宜滚动制定当前时刻至未来4h的用电功率计划,每15min滚动一次,时间间隔不大于15min。
7.4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负荷管理性能指标应符合GB/T36274的规定。
8 储能管理
8.1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根据功率预测数据、实时运行数据、电源与负荷特性及运行约束条
件制定储能充放电计划。
8.2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充放电计划宜包括日前充放电计划和日内充放电计划,可采用人
工输入和自动生成两种方式制定储能充放电计划。
8.3 日前充放电计划宜制定次日零时起24h~168h的充放电功率计划,时间间隔不大于15min;日
内充放电计划宜滚动制定当前时刻至未来4h的充放电功率计划,每15min滚动一次,时间间隔不大
于15min。
9 统计分析
9.1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具备电能量统计功能,宜具备各类型发电、负荷、储能运行数据统计
功能及电能质量统计功能。
9.2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具备供电可靠性分析等功能。
2GB/T43334—2023
10 试验
10.1 试验项目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试验项目包括功率预测、发电管理、负荷管理、储能管理和统计分析,具
体试验内容见表1。
表1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试验内容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内容
1 功率预测 气象监测及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接入、发电预测、负荷预测
2 发电管理 燃料管理、主电源设置、发电计划制定
3 负荷管理 负荷管理方案制定、用电计划制定
4 储能管理 储能充放电计划制定
5 统计分析 电能量统计、运行数据统计、电能质量统计、供电可靠性分析
10.2 试验设备
10.2.1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宜采用模拟装置进行试验。模拟装置应具备与能量管理系统通信
的接口,支持向能量管理系统输出气象监测、数值天气预报、电能质量分析数据及发电单元、负荷、储能
的运行数据,并能接收能量管理系统下发的指令。
10.2.2 模拟装置输出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时间间隔为15min,气象监测数据的时间间隔宜不大于
5min,发电单元、负荷、储能功率数据的时间间隔宜不大于5min,数据刷新响应延时应不大于1s。
10.3 功率预测试验
10.3.1 气象监测数据接入试验
气象监测数据接入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通过模拟装置输出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总辐照度、风速、风向等气象监测数据,记录模拟装置
的输出值;
b) 记录相关数据在能量管理系统中的显示值;
c) 检查显示值与模拟装置输出值的一致性。
10.3.2 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接入试验
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接入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通过模拟装置输出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总辐照度、风速、风向等数值天气预报数据,记录模拟
装置的输出值;
b) 记录相关数据在能量管理系统中的显示值;
c) 检查显示值与模拟装置输出值的一致性。
10.3.3 发电预测试验
发电预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3GB/T43334—2023
GB-T 43334-2023 独立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19: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