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9
A 21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 6039—2015
代替 MH/T 6039 -2006
电镀工艺和飞机用化学品的机械氢脆评估
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chanical hydrogen embrittlement evaluation of plating
processes and service environments
2015 - 04 - 08 发布 2015 - 08 - 01 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布 MH/T 6039 —2015
I 目次
前言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仪器装置.......................................................... .................. 1
5 材料和试剂......................................................... ................. 2
6 试样............................................................ .................... 3
7 试验规则.......................................................... .................. 5
8 试验结果.......................................................... .................. 7
9 试验报告.......................................................... .................. 8
10 精确度和误差....................................................... ................ 8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恒载缺口圆棒拉伸试样的特殊要求 .................................... 9
附录 B(规范 性附录)用于自加载夹具的缺口试样的特殊要求 ...............................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逐步增加载荷( ISL)试验所用试样的具体要求 ........................ 15
附录 D(规范性附录)用恒位移应力棒加载的光滑 O型试样的特殊要求 ...................... 17
参考文献 ........................................................... ................. 19
MH/T 6039— 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MH/T 6039-2006 《电镀工艺和飞机用化学品的机械氢脆评估试验方法》 , 与MH/T
6039-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试样加工材料AISI E4340钢的要求(见3.2 ,2006年版的3.2);
——增加了试样串联加载的要求(见4.3); ——修改了试样热处理标准并给出了热处理方法(见6.2.5,2006年版的6.2.5); ——修改了防腐化合物的标准(见6.3,2006年版的6.3); ——增加了1型缺口试样抗拉强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表3); ——修改了敏感性试验方法(见6.5,2006年版的6. 5); ——增加了每个批次试样的敏感性的验证方法和加载要求(见6.5.3); ——增加了使用防护膜保护镀层的要求(见7.1.4); ——增加了缺口试样电镀区域的要求(见7.1.5); ——增加了电镀工艺SLT测试方法(见7.1.7); ——增加了强腐蚀性飞机用化学品测试时试样的暴露时间要求(见7.2.3.2); ——增加了液体飞机用化学品测试时,液体挥发后补充液体的要求(见7.2.4.5); ——增加了待测化学品的体积要求(见7.2.4.5); ——增加了待测化学品的稀释剂的要求(见7.2.4.5); ——修改了试验温度(见7.2.4.6,2006 年版的7.2.4.2);
——修改了四个试样有一个试样断裂后的加载方法(见8.1.2、8.2.3,20 06年版的8.1.2、8.2.3);
——增加了逐步加载期间的试验要求(见8.2.3); ——删除了2006年版的8.2.5~8.2.8; ——修改了精确度和偏差(见第10章,2006年版的第10章); ——增加了试样缺口部分和其他部分的粗糙度要求(见图A .1、图A.2、图B.1,2006年版的图A.1、
图A.2、图B.1);
——修改了附录C的名称(见附录C,2006年版的附录C); ——修改了试样拉伸和弯曲试验的加载方法(见附录C.1.1,2006年版的 附录C.1.1);
——修改了试样的制备和缺口位置要求(见附录C.2,2006年版的附录C.2); ——修改了量化试样中氢残留量的测试方法(见附录C.3.1,2006年版的 附录C.3.1);
——删除了2006年版的C.3.2; ——修改了加载程序(见附录C.3.2,2006年版的 附录C.3.3);
——删除了2006年版的表C.1; ——增加了门槛值和恒载荷试验结果的区别(见附录C.4,2006年版的C.4); ——删除了敏感性试验(2006年版的表C.5); ——删除了电镀试样的替代方法(2006年版的表C.6); ——修改了SLT(恒载荷持久试验)和ISL(递增加载 )的等效性(见附录C.5,2006年版的附录C.7);
——修改了试验结果要求(见附录C.6,2006年版的C.8); ——修改了不同强度钢氢残留量的要求(见附录C.7.1,2006 年版的C.9.1)。
MHMH/T 6039 —2015
III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亚博、刘晓杰、苏正良、赵芯、于新华、陈元、张帆、夏祖西。 本标准于 2006年6月首次发布。 MHMH/T 6039 —2015
1 电镀工艺和飞机用化学品的机械氢脆评估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工艺和飞机用化学品导致机械氢脆的评估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工艺和飞机用化学品导致机械氢脆的评估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MS 2759/2 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 220 ksi 的低合金钢零件的热处理 AMS 2759/11 钢零件的应力消除 AMS-QQ-P-416 镀镉(电沉积) ASTM E4 试验机力鉴定规程 ASTM E8/E8M 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 ASTM E18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和洛氏表面硬度的测试方法 ASTM E29 使用有效数字确定试验数据与规范符合性的方法 ASTM E292 材料缺口拉伸试验的断裂时间测试方法 ASTM F1624 用逐步增加载荷的技术来测量钢的氢脆门槛值试验方法
3 总则
3.1 本标准用于评估不同电镀工艺导致高强度钢机械氢脆的可能性,也可用于评估不同化学品环境对
表面有电镀层或无电镀层的高强度钢造成机械氢脆的可能性。 3.2 本标准使用符合 AMS-S-5000 空气熔炼、洛氏硬度值处理到 HRC51 ~HRC53 时抗拉强度为
1 793 MPa ~1 931 MPa的AISI E4340钢作为基准。用作试验试样的 AISI E4340 钢,每批热处理均应检
测氢脆敏感性。
4 仪器装置
4.1 试验机
试验机应符合ASTM E4和AST M E292规定的校准、载荷范围、分辨率、弯曲应变的要求。
4.2 夹具
在拉伸或弯曲试验中,使用各种夹具传递试验机或自加载施加的测试载荷。
4.3 串联加载 MH/T 6039— 2015
2 允差小于1% NFS(缺口断裂强度)的同一批次试样可采用串联的方式在一台加载设备上进行加载。在
规定的加载时间内如果一个或多个试样发生断裂,应将断裂的试件取下,用连接棒将剩余的试样串联后
继续加载。
串联加载时,一个或多个试样断裂,导致未加 载时间超过规定加载时间的10
民航 MH-T 6039-2015 电镀工艺和飞机用化学品的机械氢脆评估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04 23:38:46上传分享